少年读资治通鉴(9三国)/少年读史系列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 年),江东的孙权杀了刘备 的好兄弟关羽、夺取了荆州 后,想到曹操的许诺,就写 了一封信向曹操报告情况。 曹操也是一个明白人,当即 向汉献帝上书,推荐孙权为 荆州牧,还给他封了侯。 孙权虽然高兴得合不拢 嘴,却也有些担忧。这次他 帮了曹操的大忙——解了樊 城之危,却彻底把刘备得罪 了。现在江东实力还很弱小 ,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与曹操 搞好关系。于是,孙权派使 者入朝进贡,上书给曹操表 示臣服,还巴结地劝曹操说 :“您辛苦了一辈子,如今 年纪也大了,该为自己的子 孙后代考虑了。现在时机成 熟了,您何不顺应天命,即 位称帝呢?” 曹操这一年六十五岁了 ,一如当年精明、通透,哪 会看不出孙权的小把戏?曹 操当年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 ,将汉献帝接到许都,从此 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扫平 群雄,统一了北方,又把那 些拥护东汉王朝的贵族、外 戚势力一一剪除,这样苦心 经营数十年,才彻底动摇了 东汉王朝的根本。但是曹操 心里比谁都明白,把汉献帝 接到许都,等于向天下人宣 示天子的合法性与正统性。 如果自己真的以魏取代汉, 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谋逆的 千古骂名。想到这里,曹操 哈哈大笑,将孙权的文书递 给左右亲信看,笑着骂道: “你们瞧瞧,孙权这小子, 这是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 !” 左右亲信不懂,他们觉 得孙权说得没错,有人就劝 道:“汉朝的统治已经名存 实亡。殿下您的功德无人能 及,所以孙权才在遥远的江 南向您称臣。殿下应该正式 登基称帝,还有什么可犹豫 的呢?”其他人听了,纷纷 点头称是。 曹操却摆摆手,缓缓地 说:“如果上天选中了我, 就让我当周文王吧。”当初 ,周文王并没有因为商朝衰 乱就取而代之,到死都做着 商朝的臣子。后来,周文王 的儿子周武王才灭了商朝, 建立周朝。看来,曹操也想 把改朝换代的事情交给儿子 去做。 魏王曹操的王后卞氏共 生了四个儿子:曹丕、曹彰 、曹植、曹熊。曹丕打小在 战乱纷争中长大,自然而然 喜欢骑马射箭,早年就跟随 曹操一起东征西讨,积累了 不少军事经验。此外,他的 文采也很好,写了许多名篇 佳作。按理说,文武全才的 曹丕应当成为魏王继承人的 不二人选。但是,曹操觉得 曹丕不像自己,并不是很喜 欢他,而是更宠爱三子曹植 。曹植从小机变百出,才华 横溢,成年后更是名满天下 。曹操自己就是一位大诗人 ,对文学才华超群的曹植非 常看重,几次想立他为王太 子,于是就写信询问尚书崔 琰的意见。崔琰回信说:“ 自古以来,立长子就是天经 地义的。如果不按规矩来, 恐怕要出乱子。” 曹操这个人,一辈子都 蔑视礼法,经常不按常理出 牌,但在立继承人这样的大 事上,却不得不顾虑“立长 不立幼”的古训,不敢轻易 决定。他把这件事情暂时搁 置下来,借各种机会明里暗 里地考察这俩兄弟。 偏偏曹植仗着曹操的宠 爱,做事任性,让曹操大失 所望。有一天晚上,曹植喝 醉了酒,不顾守门官的苦苦 阻拦,驾车闯进司马门,从 皇帝的专用车道上大摇大摆 地出去了。这下可闯了大祸 !司马门是天子进出皇宫的 专用大门,只有天子或者天 子的使者才有资格从此门出 入。曹操听说后,勃然大怒 ,直接将守门官处死,对曹 植的宠爱也大打折扣。 不久,又发生了一件让 曹操恼火的事情。曹操提倡 朴素节约,规定家人不得穿 华丽的衣服,不得穿花花绿 绿的鞋子,因此,很长一段 时间里,曹家都没有锦绣做 的衣裳。有一天,曹操登上 高台,无意间看到曹植的妻 子穿着锦绣华服走来走去, 很是招摇。曹操沉着脸,喝 令将她送回娘家,并让她自 杀了。曹植受到打击,从此 变得消沉,日夜沉缅于写诗 与饮酒。曹操知道后,越来 越疏远曹植。 和恃宠而骄的弟弟不一 样,曹丕稳重低调,他经常 揣摩曹操的心思,做事小心 谨慎,还用心结交贾诩等有 名望的老臣。在曹操面前, 他刻意展示自己谦和待人、 能成大事的形象,于是,曹 操对曹丕的态度越来越好。 一次,曹操带兵去打仗 ,众大臣簇拥着曹丕、曹植 兄弟俩一起去送行。曹植舍 不得父亲,当即挥笔写了一 篇文章,称颂父亲的功德, 辞藻华丽,文思优美。 大臣们都对曹植赞不绝 口:“真是才华盖世!”“学 问真高啊!”曹操听了,比 夸自己还高兴,满脸笑意地 看着曹植。 站在一旁的曹丕见曹植 意气风发,不由得怅然若失 ,论文采,他自然比不上弟 弟,怎么在父亲面前表现自 己呢?曹丕心里急得不得了 ,却没有半点儿主意。他的 心腹见状,凑在他耳边说: “待会儿魏王上马时,你拼 命哭就行了。”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