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在一起
作者简介
周桐淦,记者、报告文学作家,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曾任《雨花》主编,扬子晚报副总编,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报告文学作品有《多难的公理》《解民之忧》《法与“法”的较量》《蓝色火焰》《智造常州》(又名《常州进行曲》)等。
内容简介
北疆热土上的思想之花 汪政 周桐淦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和你在一起》即将付梓,这不仅是报告文学创作的一大收获,也是江苏援疆宣传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 这部作品的创作历时近四年。为了这部作品,周桐淦先生几次赴新疆伊宁采访,从江苏援疆各行各业的同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从学校医院到工厂企业,从城市到农村牧场,从援疆前线到江苏大后方,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与采访对象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说起这几年的采访与创作,周桐淦感触良多,常常热泪盈眶,情不能已。他说这部作品是他几十年文学创作生涯中特别有意义的一部,这次创作更是他人生中最为珍贵的经历。在后来,他已经分不清是在完成一次创作,还是这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已经完全融入了江苏援疆群体,融入了伊宁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融入了北疆那片神奇的土地,融入了那片土地上热情洋溢的各族群众。是啊,当我们在作品中看到周桐淦与江苏援疆干部和少数民族同胞盘腿热炕、把酒言欢的时候,看到他常常与采访对象推心置腹、好像忘了采访主题的时候,确实深受感动。周桐淦选定“和你在一起”以表现援疆人与当地干部群众的关系,其实,又何尝不是在表达他这次采访创作的情感状态?就在他创作的时候,伊宁县纺织产业园同时挂牌伊犁(江苏)纺织服装产业园、江苏援疆(南通)产业园。“两霍两伊”一体化发展伊宁县千亿级纺织产业园也正式启动。南通援疆工作组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周桐淦感慨说,他的采访创作远远跟不上江苏援疆的脚步,跟不上伊宁县的建设速度。不过,他的笔虽然赶不上,但他的眼睛一直盯着伊宁,他的心与他笔下的人物一直在一起。 这部作品表现的主体是江苏援疆,选取的是江苏省南通市近几年对口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的支援工作。从题材上看,作品只落墨在援疆工作的一个点,但是,这个点却是国家援疆工作战略部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周桐淦虽然长期耕耘在报告文学领域,但这个题材对他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在写作过程中,我曾经与周桐淦先生做过多次交流,为了写好这一题材所做的准备工作,他所花的心血超乎寻常。因为这一题材太特殊了。这种特殊是由新疆的历史、新疆的地理、新疆的自然与人文、新疆的现实决定的。周桐淦试图通过这个点写出新疆的历史与现实,写出中国边地的发展,写出国家的新疆治理政策,写出新一代援疆人如何呼应国家号召,在援疆工作中提出新思路,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成就,写出援疆人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写出在中华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如何团结一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追求美好生活。 所以,我们看到了周桐淦数易其稿形成的现在这样的叙事结构。这个结构并不只是从艺术上考虑,而是基于南通援疆工作组对援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是周桐淦对南通援疆工作的认识与理解,是在了解新疆历史与现实,在领会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基础上对题材的安排与处理。它是书写者与书写对象思想的具体化,是内容的形式化。这一结构充分体现了周桐淦报告文学创作的新的境界,是他对报告文学现实精神与思想性的新的理解和创作实践。报告文学的思想性固然体现在内容的思辨上,但从文学性的角度看,更应该在形式上体现出来。这一结构是南通援疆工作思路的体现而并不是他们援疆工作的现实顺序安排。在南通援疆人看来,现代化是援疆工作的重心与目标,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而现代化又应该是全面的现代化,其根本是人的现代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确实面临着许多问题,甚至是巨大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与困难的只有发展。发展不仅是推动现代化的途径,也是克服发展过程出现新问题的方法。所以,周桐淦从教育写起,再到医疗,再到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再到产业……在这个结构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伊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看到了弯道超车、后发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伊宁人生活与精神面貌正在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南通援疆人把伊宁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放在前面,周桐淦在作品中也把人放在书写的中心。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伊宁人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幸福生活来临后的激动与喜悦。当“百名南通名师进伊宁行动”启动后,当南通的“伊宁班”和伊宁的“南通班”开班后,当伊宁县二中脱胎换骨后,当伊宁南通实验学校建成后……伊宁的教育,特别是当伊宁县二中提前实现本科达线率翻番的目标,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211、985高校纷纷录取二中毕业生,尤其是回族学生喇飞虎考取北大后,这对伊宁人来说是怎样开天辟地的震动,“这不仅是伊宁二中校史上零的突破,也是伊宁县在新中国成立66年来首位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而且是回族家庭的孩子。这在当时的伊宁,就像卫星上天一样,家喻户晓,争相传颂”。南通援疆人看重的不仅仅是这样的成绩,而且看到了这些成绩对伊宁社会风貌的意义,看到的是人们价值取向的提升,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对生活与未来新的希望与期待。 这就是南通援疆人的实践,是南通援疆人对伊宁现代化、对伊宁发展的深层次思考,他们其实抓住的是文化这个关键点。这个文化不是狭义的文化,而是广义的文化,他们将援疆事业放在伊宁、放在新疆文明进程中进行纵向的思考,放在新疆与当今中国、当今世界的横向比较上思考。因此,援疆不是简单的上几个项目,根本上是努力使伊宁加速现代化的步伐,赶上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你在一起”,是南通援疆人和伊宁各族同胞在一起,是南通和伊宁在一起,更是伊宁和祖国在一起,伊宁和世界在一起。援疆就是与伊宁人一起,用现代文明的力量,改变伊宁延续千年的单一生产生活方式。当周桐淦的思路与南通援疆人的思考连通并轨之后,他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令人自豪的经济数据、拔地而起的现代化企业、纵横交错的等级公路、设施齐全的学校医院,更有巨大的社会进步,是在古老的土地上站立起来的新伊宁人。“从农业、牧业为主,一步跨入40时代的工业社会,从农民牧民转为产业工人,中间跨越了农耕、手工、蒸汽、机械、电子时代数千年社会嬗变”。这样的千年之变需要全新的设计、细心的呵护与周到的安排。就以伊宁县纺织产业园来说,它不仅仅是一家现代化的企业,更是伊宁人的新世界、一个新的生活天地,从交通、住宿、生活设施,到培训、就业、生活的人性化管理,伊宁人开始了新的人生。家纺园的女工们说“没想到车间、宿舍、食堂这么干净,以前出门就是走田埂、爬山坡、赶车、牧羊、骑马,现在是上班有车接,下班有车送、车间上楼下楼有电梯,业余时间还学会了玩微信和唱卡拉OK”。她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抽水马桶、太阳能和电热水器”“已经不习惯接受山乡毡房的生活起居方式”了。这一切周桐淦都用活泼泼的生活细节做了生动的表现。文化不就是如此吗?它是人们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选择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以及在这种生产方式中产生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因此,当我们改变了人们的环境之后,一切便随之改变,新文化就此诞生,许多旧问题甚至社会痼疾也迎刃而解。这是南通援疆人的“长远之策”和“固本之举”,折射出宏阔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野。 所以,南通援疆是一种新尝试、新思维、新实践,它既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又有对世界减贫经验的借鉴,也有伊宁现实与历史路径的支撑,还有对中国传统治理思想遗产的继承和创新。周桐淦真实地展示了南通援疆人援疆新思维产生、成长、成熟和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实的过程。他特别提到了张謇,详细地叙述了这位中国近代现代化的先行者与南通援疆人思想上的渊源。张謇是南通人,这个从传统走出来的晚清状元做的都是四书五经里没有的事情,都是开天辟地“第一”的事业。而且,他的事业几乎无所不包,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广泛的现代社会领域,给传统中国的现代社会生活转型创立规矩,模范成型。南通援疆工作组组长张华对张謇深有研究,他不但在张謇的家乡江苏海门主持建设了张謇纪念馆,还著有专著《一个伟大的背影》,伊宁县原县委书记杨新平就是从这本书认识张华的,而几年的共事更让杨新平看到了张华身上张謇的影子,他不吝夸赞张华就是“现代的张謇”。“父教育,母实业”,张謇在南通和江苏的实践是全方位的,他的早期现代化理念、系统治理的思想,以及在社会建设中的全局性思维对南通援疆工作影响尤深。可以说,南通支援伊宁最为成功的经验就是从社会建设这一大局去设计、去谋划,任何一个领域的工作、任何一个项目的立项都非权宜之计,都目标伊宁的现代化、伊宁的发展,目标伊宁的社会建设,目标伊宁的文明提升与文化转型,努力与伊宁人民一起,开创新生活。 如果知道《和你在一起》是一部关于江苏援疆人的报告文学,读者一定会有许多阅读期待,会想到援疆人的不易,想到他们的情怀与使命、无私与奉献、历史负载和战略追求,想到苏伊两地人民结下的情谊,会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感人的形象……确实如此,它为援疆人树立了纸上的丰碑。但是,我还是更倾向于这是一部帮助我们认识新疆的书,一部让我们理解援疆的书,一部书写边地建设的书,一部书写援疆样本的书,一部对援疆进行了深入思考的具有思想含量的作品。 《和你在一起》为援疆人树立了纸上的丰碑。周桐淦试图写出新一代援疆人如何响应国家号召,在援疆工作中提出新思路,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成就,写出援疆人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写就一部对援疆进行了深入思考的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 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