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好上手的中医基础

易学好上手的中医基础
作者: 于雪姣
出版社: 河北科技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8.00
折扣购买: 易学好上手的中医基础
ISBN: 9787571718190

作者简介

于雪姣 中医执业医师,“读透伤寒”微信公众号主笔。自2016年开始,作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撰写了一系列的中医科普文章。她的文章引述经典,并结合临床诊疗经验,创作了大量深入浅出的中医科普文章。读者纷纷评论道:“通俗易懂、一看就懂。”

内容简介

第一节?人体与阴阳 要说中国哲学,就必须先讲阴阳。 阴阳,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我们在看影视剧时,总会看到道士屋里挂着一个太极图,这个太极图就包含阴阳(白色为阳,黑色为阴)。 太极图 《易经》中的那些卦象,也都是阴阳符号组成的,几乎可以说,阴阳是中国哲学最高层面的东西。 不光中国哲学讲阴阳,中医学也讲阴阳。 中医经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治病求本,这个本,就是阴阳,可见,中医治病也讲阴阳。 那么,人体里有阴阳吗?为什么中医总说人体是阴阳组成的呢? 在这里,我们不妨拿死人与活人做一个对比,在这个对比过程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阴阳的内涵。 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说一个人死了的时候,会说他阳寿已尽。 阳寿已尽,说明这个人身上已经没有阳气了,就变成一具尸体了,尸体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尸体身体是冰冷的;而活人身体是温暖的。 其次,尸体是不能动的;而活人是可以运动的,可以跑,可以跳。 然后,尸体是不能思考的,它只能躺在那里腐烂;而活人可以思考,可以筹划,可以想问题,可以头脑风暴。 还有,尸体是不能呼吸的;而活人可以自由呼吸。 还有,尸体是不能消化的;而活人可以消化食物。 还有,尸体的心脏是不动的,血脉是停止的;而活人的心脏每分每秒都在砰砰跳动,血液也在流动,脉象也起起伏伏。 还有,尸体是无法生育的;而活人可以生育。 类似的差别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 说这些例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大家明白,我们活着的人,身上是有一股阳气存在的,这股阳气决定着我们的心跳、决定着我们的体温、决定着我们的呼吸、决定着我们有喜怒哀乐、决定着我们的思考。一旦阳气不存,上面这些活动会全部停止。陆游说:“死去元知万事空”,死去,不就是阳寿已尽,阳气消失了吗? 阳气没了人会死,阳气少了会怎样? 阳气少了,有些人身上就冷了、凉了,这就是阳虚。还有一些人心跳缓慢,甚至将要停跳了,我们说他是心阳虚。还有一些人消化能力不行,经常拉肚子、腹泻、手脚凉,我们说他是脾胃阳虚。 古代,一位叫张景岳的名医说:“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现代,有一位叫李可的老中医,他说:“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这不就是阳气的作用吗?我们虽然看不到阳气在哪里,显微镜下看不到,实验室里验证不出,但是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感受到,它温暖着、它运动着、它思考着,它让一具肉体展现出生命力,它就像能量球一样闪烁着...... 说到这里,当我们中医谈阴阳的时候,你还会觉得这是封建迷信吗?这显然不是迷信,而是哲学,是以生命为基础的哲学,它不复杂。 说完了阳,接下来,我们再说说阴,什么是阴呢?人体里有阴吗?能感受得到吗? 在这里,我得向大家道喜,道什么喜呢?就是你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阴,而且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那么,阴在哪里呢?其实,阴就是我们的肉体,它包含骨骼、肌肉、脂肪、血液、精液等,尤其是我们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水属阴。 张景岳说:“外在之形肉,即由内在之阴精所生”,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就是阴精所化生的,当然属阴。能量你可能看不见,但形状肯定看得见,我们的肉体,就是形,就属阴。我们的血液,被称作阴血。我们身体里的水液,被称作阴液。如果阳是电池里的能量,那么阴就是那节电池的整个形体,你是可以解剖开看看的。 我们这个形体有什么用处呢?就是容纳阳气、承载阳气。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连身体都没有,还能容纳阳气吗?还能运动吗?还能有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思想吗?显然不能。所以阴的存在,就是容纳阳气、承载阳气,给阳气一个活动的舞台。 说到这里,我们就应该很清楚了,凡是活着的人,都是阴和阳的混合体,阴承载着阳,阳鼓动着阴,阴阳交抱,难分难解,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一旦阴阳离开,那么不论是阴还是阳,都不能单独存在,最后统统都会消失在宇宙中,生命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中医把整个生命现象,概括为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身有形,不离阴阳”,就是说活着的人,身上都有阴有阳。 那么,人身上的阴阳是怎么来的呢? 未出母体时,我们依靠母亲身体的阴阳以成形,母亲阴阳充足,孩子体质就好,如果母亲阴阳不足,那么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母肥子壮,母弱子危。 既出母体,就要依靠食物中的阴阳而存活。食物也是阴阳的混合体,其中的阴长养我们的形体,其中的能量温煦我们的阳气。所以,我们身体的阴阳,离不开食物的供应。 以上就是人体的阴阳。 说完阴阳,我们就得谈一谈阴阳平衡,因为中医一直强调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则健康无病,阴阳不平衡就会生病,这是什么意思呢? 阴阳平衡 前面说了,阳是一种能量,它是热的、动的、温暖的、无形的。与之相对,阴就是冷的、静的、寒凉的、有形的。 如果说我们的形体是一锅冷水,那么阳就是火,正因为有了火的存在,这盆冷水才变得温暖,适合生命的生长。 但是,水与火必须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才行:如果火过大,水就会沸腾;如果水过多,它就会寒冷,烧不温。不论过寒或过热,生命都不能保持。所以,阴阳之间必须维持平衡。 当人体的这种阴阳平衡状态被打破的时候,疾病就产生了,具体而言,有以下四种情况: (1)阴偏盛?比如,一个人夏天喝了很多冰凉的啤酒,凉啤酒是寒的,它可以增强身体阴的部分。阴多了就寒,寒邪犯脾,可出现畏寒肢冷、蜷缩、脘腹冷痛,泻下清稀,脉沉迟或沉紧等寒证的表现,即所谓“阴偏胜”。 阴偏胜 《伤寒论》中的理中汤证就是这种情况。 理中汤:人参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白术9克。水煎服。 干姜性热,可以温暖脾阳,散除寒气。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 (2)阳偏盛?什么是阳偏盛呢? 比如,一个健康的人,感受了外界的温热病邪(如春温),温热病邪属阳,那么身体之阳就会偏亢,出现发烧、口渴、汗多、脉数、面赤、嗓子疼、舌头红的症状,中医将此称作“阳偏亢”。 阳偏亢 《伤寒论》中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就是这种情况。 白虎加人参汤:知母18克,生石膏50克,炙甘草6克,粳米9克,人参9克。水煎服。 其中的生石膏寒凉而发散,可以清除体内多余的热邪。知母清热生津。甘草、粳米、人参护胃。 (3)阳偏虚?阴阳除了偏亢,还有偏衰。 比如一个人内在阳气不足,阳虚不能制阴,则阴气相对偏盛而虚寒内生,临床可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微、水肿等虚寒证的表现,比如甲减的患者,经常会觉得身上发冷,这就是阳虚。 阳虚 《伤寒论》中的四逆汤证也是这种情况。 四逆汤:炙甘草6克,干姜6克,附子15克。水煎服。 附子大辛大热,可以峻补阳气,散除寒凝。干姜温脾散寒,炙甘草延缓药力。 (4)阴偏虚?阴虚不能制阳,则阳气相对偏亢而虚热内生,临床可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虚热证的表现,比如甲亢、肺结核的患者,常出现阴虚症状。 阴虚 临床上,治疗阴虚导致的手足心烦热,可以用朱丹溪的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熟地黄24克,龟板24克,黄柏9克,知母9克。水煎服。 熟地、龟板善于滋阴,黄柏、知母善于清热。 治疗潮热盗汗,可以用李东垣的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汤:当归6克,生地黄6克,黄芩6克,黄连6克,黄柏6克,熟地黄6克,黄芪12克。水煎服。 生地、熟地可以滋阴,黄连、黄芩、黄柏擅长清热,当归补血,黄芪固表止汗。 治疗阴虚甲亢脖子大,可以用当归六黄汤合消瘰丸。 消瘰丸:玄参12克,煅牡蛎12克,浙贝母12克。水煎服。 玄参可以清火,浙贝可以化痰散结消肿,牡蛎能软化坚硬肿块。 许多中医爱好者尽管学习中医多年,但仍未能掌握其要领,最终不得不放弃。许多初学者在刚刚开始学习时,便被中医深奥的理论所难住,还没能入门就选择了放弃。本书的作者于雪姣深知中医学习的难点所在,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难懂的知识点进行了解释和拆解,让你能够轻松地掌握中医基础,快速入门并找到学习的要领。掌握了中医基础之后,你将能够调理小病,预防大病,从而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