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精)/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精)/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作者: (日)鹤间和幸|译者:马彪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精)/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ISBN: 9787549511464

作者简介

马彪,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秦汉史)博士,1987年起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95年赴*先后为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访问学者,2002年起迄今为国立*本山口大学人文学部历史学专业教授。多年从事秦汉史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专著:《秦汉豪族社会研究》(中国书店2002),译著: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中华书局2002)等。 鹤间和幸,1950年出生于东京都。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文学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科学研究科文学博士。曾任茨城大学教授,现任学习院大学文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秦汉帝国史、中国文明史,尤其重视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主要著作有《秦始皇陵与兵马俑》、《探索秦汉帝国》等。

内容简介

为我们保存了云梦秦简的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 的墓主人 是一位南郡管辖下的县级官吏,他没有留下姓,我们 只知道他叫 “喜”。他生于前262年,死于始皇_二十年的前217 年。从秦始皇 前246年即位秦王,直至前221年统一中国,在此期间 “喜”一 直是一位地方官吏。 龙岗秦简出土地云梦龙岗六号秦墓的墓主人,虽 然没有留 下姓名,但他的确是一位县的官吏。“喜”死于秦始 皇去世之前, 龙岗六号秦墓的墓主人却亲眼见证了秦始皇的死。 里耶秦简并非出自个人墓葬,是在古井中发现的 废弃物,多 是些县级官吏书写的文件。在秦始皇统一的时代,是 这些官吏存 地方上担负着平凡的行政工作。 《史记》列传中围绕秦始皇记载了许多知名人物 ,像吕不韦、 嫪毒、韩非、荆轲、李斯、蒙恬、赵高、徐福、卢生 都是历** 的名人。《史记》中刻画白勺这些人物群像,的确扮 演了极富戏剧 性的历史角色。与此有所不同,地方官吏留给我们的 文字史料虽 说并不生动,但仪就其商接面对民众一点,却能使人 感*剑民 众的气息。以秦始皇为主角的中央政治正剧当然也很 有趣,不过 增加一种地方官吏的}见角去观察的话,无疑可以使 我们对秦始 皇及其所处的那个时代有着*加伞面的认识。那毕竟 是司马迁 也未能涉及的历史记述。 暗杀秦始皇 秦始皇虽是已作古两千二百年的历史人 物,但可以说他存中国历**一直活到今 天。即便在“**”期间,孔子*到批判的时候,秦 始皇仍*到 赞扬。***赋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 要商量。祖 龙魂死秦犹存,孔学名高实秕糠。”拥护秦始皇的观 点冉度活跃。 秦始皇究竟是暴君,还是十才君主的争论自西汉时期 已经开始了。 秦始皇是个充满传说色彩的人物,之所以后代产 生各式各样 脱离史实的演义,是由于他是中国***初的皇帝( 统一王朝的 皇帝至少就有九十八人之多)、建立了统一帝国。但 同时这个由 西方秦国征服东方六同而诞生的统一帝国,仅仅存在 了十五年就 又被东方势力*终击溃,于是有了暴君与干才君主两 种截然相反 的评价。然而,传说很难与史实判然划清界限。司马 迁自己对于 传说与史实就未能作出自 觉的区别。 统**下之后,秦始 皇在各地树立了赞颂自己 的刻石。其中为我们留 下了统一战争的回忆,碑 文上说:“六国之下,虐杀人民……”秦对东方六国 ,即韩、赵、 魏中原三国,以及燕、齐、楚三国发动的战争,从秦 国的立场一卜 看是正义的统一战争。但是作为败北的六国,当然认 为是秦征 服六国战争。被侵略一方的史书随着秦始皇焚书令的 实施已经荡 然无存,但毕竟还有这样一个事件有助于对历史的理 解。 秦始皇的在位期间可分为:十三岁开始的二十扛 年间秦王时期 和*后十二年的皇帝时期。在秦王时期,发生了北方 燕国敌对势力 对他的暗杀未遂事件。对此事件秦国的历**仅留有 简单的记载: 秦王政(即秦始皇)二十年(前227),燕太子 丹唯恐秦* 来袭,遣荆轲去刺杀秦王。秦王发觉此事,杀荆轲, 令王翦、 辛胜二人*燕。 在《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被秦歼灭的各国 的《世家》 中对此都予以了**冷静地记述。但是,那些记载与 其说是叙 述暗杀事件的真相,不如说是讲暗杀未遂是如何为秦 王*燕提 供了借口。战争也要求有正当的理由。在战国当时所 处的罔际社 会中,舆论认为秦迎进了刺客,从结果来看,为的是 要惩处背后 阴谋的策划者。 在《史记·刺客列传》巾,荆轲奉命执行 暗杀的决行一幕,有着极富戏剧性的捕 述。奉太子丹之命后,荆轲将樊於期将* 的项上人头和富庶之地督亢的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 物,带.卜秦 舞阳出发赴秦。易水岸边送刖时,荆轲合着筑的节奏 ,唱m了那 首后人广为流传的诗歌。全体人员白衣素裹为他送行 ,来到易水 边,祭祀道祖神,高渐离为他击筑,荆轲和着筑声唱 起悲歌,送 行者无不为之潸然泪下。荆轲义唱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P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