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翻译家怎样塑造莫言

海外翻译家怎样塑造莫言
作者: 李楠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7.20
折扣购买: 海外翻译家怎样塑造莫言
ISBN: 9787521215854

作者简介

李楠(1990—)内蒙古锡林浩特人。201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系,2016年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年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国立人文师范大学交换学习。现任教于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内容简介

导?言 一、研究的缘起 毋庸置疑,莫言是在海外最受瞩目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尤其是在他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海内外都掀起了“莫言热”,比如美国的《纽约客》《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都对莫言其人其作进行了很热闹的报道,在素有诺贝尔情结的俄罗斯,莫言更是从默默无闻到一夜成名。而这样的热闹气象和殊荣,一是缘于作品本身的不凡,二来所谓“莫言得奖,翻译有功”,莫言作品的外语译本同样不可忽视。我们知道,对于汉语作品,除了瑞典文学院里的汉学家们亲自捉笔而译之外,已有的外语译本也是诺奖评委会的重要参考,正如莫言作品的瑞典语译者陈安娜(Anna Chen)说:“莫言有很多译者,文学院也看了不同语言的版本:英文、法文、德文等。”[?转引自姜小玲、施晨露:《莫言得奖,翻译有功》,《解放日报》,2012年10月13日。Also viewable at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 2012-10 /13/content_897846.htm. ]莫言本人也在诺贝尔晚宴上致辞道:“我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了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的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为世界的文学。”[?莫言:《诺贝尔晚宴致辞(现场演讲)》,《盛典——诺奖之行》,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154页。 ]那么,翻译家们究竟是如何翻译莫言作品的?各种外译本究竟是何种模样?本书以《丰乳肥臀》为代表,对比研究英、俄译者对其中文化信息和艺术信息的翻译情况,缘于以下四点。 (一)《丰乳肥臀》是莫言最重要的代表作 莫言自称:“《丰乳肥臀》是我迄今为止最沉重的一本书,也是感情包含最丰富的一本书。不管这本书遭受过什么样的命运,如果要说代表作的话,这本书就是我的代表作。”[?莫言:《故乡·梦幻·传说·现实》,《小说的气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页。 ]中国批评家赞《丰乳肥臀》为“新文学诞生以来迄今出现的最伟大的汉语小说之一”[?张清华: 《叙述的极限——论莫言》,《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2期。 ],越南作家说“中国文学比我们要领先20年(看莫言、余华等人的作品就知道了)。假如我们中有一个作家写了一部类似《丰乳肥臀》的小说,那在我们这儿压根就发表不了”[?HO?NG MINH To?’NG, Phfm Xu?n Nguyên et al: “Roundtable Discussion on Three Others” Journal of Vietnamese Studies, Vol. 2, No. 2 (Summer 2007), pp. 286??–297. ]。我们细读《丰乳肥臀》文本之后,综合这些来自各界的声音,发现这部作品确乎可以代表莫言的创作水平和个性,而“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审美信息越是丰富,译者对它的传达也就越难以穷尽,需要译者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各显神通对它们进行开采”[ 谢天振:《译介学·代自序》,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 ],那么,英、俄译者对此是如何“各显神通”的?两个译本中除去语言本身的异同所致的结果,其他异同现象,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葛浩文改写莫言”之说需要被证实或证伪 我们知道,莫言作品能够走向世界乃至折桂诺奖,其英译者葛浩文先生功不可没,但海内外皆有声音说葛浩文“改写”了莫言[ 还有更通俗的说法:“是葛浩文得了诺奖而不是莫言。” ],其中德国汉学家顾彬的观点影响甚大。顾彬认为,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的处理是“概括文意、剪裁、整合、再书写”[ 转引自刘再复:《驳顾彬》,《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6期。 ];国内也有学者说“英译者葛浩文在翻译时恰恰不是逐字、逐句、逐段地翻译,而是‘连译带改’地翻译的”[?谢天振:《莫言作品“外译”成功的启示》,《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12月14日。 ]。但是,这些议论声起而无实例,所以,笔者野人献芹,拟通过考察葛浩文对原作的翻译情况,来对“葛浩文改写”之说在《丰乳肥臀》这个个案上进行证实或证伪,或可稍供参考。 (三)《丰乳肥臀》英译本与俄译本之间具有可比性 英译本与俄译本之间具有可比性。第一,与英美文化之于中国文化的遥远相比,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与中国在地理上是邻居,在文化上似远亲,那么,这样的译入语文化差异,是否会体现为英、俄译文的差异? 第二,英、俄两位译者着手翻译《丰乳肥臀》时的情况截然不同——英译者翻译《丰乳肥臀》,是在与原作者和出版社协商之后、在出版社赞助之下进行,而俄译者的翻译却是完全自发的行为,全无赞助,责任自担,这样外部条件的截然相反,是否也导致了译者翻译倾向的不同? 第三,英译者研究萧红和中国现代文学起家,译著等身,经验颇丰,且与莫言私交甚好,得其全权委托,此前已翻译了4部莫言作品;俄译者此前却未接触过莫言其人其作,译作数量也少于英译者,这样的译者经历和翻译经验的差别,是否会体现为译作的差别? 那么,以上三个问题构成了《丰乳肥臀》英、俄译本之间的可比性。而英、俄译者的翻译,是否真的体现出了一定的相异和相同规律?本书将立足于微观例句对其进行详细的论述。 (四)目前对《丰乳肥臀》外译本的微观研究还不充分 《丰乳肥臀》的英译本Big Breasts & Wide Hips由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译,由纽约Arcade(拱廊)出版社于2004年首次发行。海外对其多有讨论,但很多是结合《红高粱家族》《酒国》等作品乃至中国其他作家的作品宏观来论,或者只做印象式的评析,而文本细读和微观分析相对来讲还不够充分。而且,评论者多从政治角度来解读《丰乳肥臀》,这也许是由于意识形态差异下,西方读者对中国的印象历来便有精神愚昧、行为野蛮的预设。再者,便是阐述《丰乳肥臀》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国内学界对《丰乳肥臀》英译本的研究,集中在莫言获诺奖之后,论者们多从译者主体性、翻译惯习、翻译策略及“改写”现象等角度进行阐述,主要得出了葛浩文翻译《丰乳肥臀》是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遵循“读者原则”等结论。不过,对于《丰乳肥臀》及其英译本这样厚重的作品来说,目前已有的文献所举出的例子、所作出的分析还较为不足,海内外对于《丰乳肥臀》英译本的研究,都未至成熟状态。 《丰乳肥臀》俄译本《Большая Грудь, Широкий Зад》由俄罗斯汉学家叶果夫(Игорь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горов)翻译,圣彼得堡Амфорa(音译为“安芙拉”)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发行。其实,在莫言获得诺奖之前,未尝出现一部莫言作品的俄译单行本;相应地,除了汉学界内少数的专家,俄罗斯人完全没听说过莫言。汉学家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Алексей Родионов)指出:“从1992年到2012年10月的20年时间里,作品被翻译成俄语最多的中国作家有王蒙、冯骥才、贾平凹、残雪、王安忆等。然而,如果我们看一下所有这些刊物共只有11.4万份总发行量,就会很清楚,很多俄罗斯读者未必明白什么是中国文学。”[?转引自王树福:《遥远的与陌生的:俄罗斯人眼中的莫言》,《中华读书报》,2013年1月2日。 ]到了2012年10月,瑞典文学院宣布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转年《丰乳肥臀》俄译本问世,纸贵一时。俄罗斯学者对其的讨论颇为深入,如历史最悠久的文艺报刊《新世界》(《Новый мир》)的主创者之一Сергей Костырко所撰的《生活生理学》[?С. Костырко. Физиология жизни. Новая китайская проза.Новый мир., №11, 2013。笔者将其译为中文,刊于《潍坊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一文:“作品的关键不在于历史政治的风云变幻,而是在这些剧变中逐渐显露出的人性的秘密。莫言这位艺术家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生活生理学’,是人性深处原初的软弱、怯懦、贪婪以及所有这些最终指向着的——残酷。”但是,因为此前莫言其人其作在俄罗斯少有人知,所以至今,俄罗斯学界对《丰乳肥臀》俄译本的研究都相当阙如。 而国内对于莫言在俄罗斯的译介情况的研究,主要是对现有情况的宏观式梳理,鲜少有具体的文本细读。而且,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当代小说,在国际上确实处于劣势地位,那么,这样的现实情况也决定了海内外学界对本题研究的缺乏,而这就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使得笔者可以以此为砖,期待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