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人新村建设研究/现代上海研究丛书

上海工人新村建设研究/现代上海研究丛书
作者: 编者:黄啸|责编:沈佳茹//马丽娟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3.20
折扣购买: 上海工人新村建设研究/现代上海研究丛书
ISBN: 978754581923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上海解放初的“房 荒” 解放前,上海的住房 紧张,所面临的困难,甚 至可用“房荒”来形容,特 别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使 得人均住房面积很小。而 且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在 这样的情况下,处于社会 底层的工人阶级,住房情 况尤其恶劣。 (一)解放初期,上 海面临的住房难题 上海在开埠后,因为 工商业的繁荣,全市人口 增长迅速。而在太平天国 运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 战争等时期,上海周边地 区的人口因躲避战乱而大 量流入上海,导致这些时 期,上海的人口产生了数 次异常增长。 正常发展的城市,其 建设速度都难以应对这样 非正常的人口快速增长。 更雪上加霜的是,在这些 人口异动的时期,上海同 样承受着战乱之苦,城市 发展陷入停滞。在这样的 此消彼长下,城市的发展 无法满足全部市民的需求 。住宅用房的短缺自然无 法避免。因此到解放时, 上海的住房紧缺情况可以 说是十分严重的,而且呈 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人均住房面积 小。根据1949年时的统计 数据,上海市区内的各类 住宅总面积为2359.4万平 方米。虽然,绝对数量上 看似并不少,但是相对于 当时上海的城市人口数量 而言,住房就显得捉襟见 肘了。到1949年初,上海 人口达到了503万,其中 有419万为市区人口。据 此折算,全市人均拥有住 宅面积不足5平方米,即 使仅折算市区人口,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