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还乡

纸上还乡
作者: 汗漫 著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纸上还乡
ISBN: 9787530223673

作者简介

汗漫,中原人,现居上海。著有诗集、散文集《片段的春天》《漫游的灯盏》《水之书》《一卷星辰》《南方云集》《居于幽暗之地》《在南方》《星空与绿洲》等。曾获得“人民文学奖”(2007年度、2014年度)、“孙犁散文奖”(2015—2016双年奖)、“琦君散文奖”(2018年度)、“雨花文学奖”(2019—2020双年奖)、“扬子江诗学奖”(2022年度)等。


内容简介

穿过南阳盆地




1


山南水北为阳。南阳,位于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

此地属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带,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位于秦岭余脉伏牛山主峰——站在分水岭上,一个人半身南方、半身北方,冷暖平衡,大度宽和,不会成为偏执、狭隘的人。他喜欢说一个表达肯定意义的词:中!中!中啊!

伏牛山、武当山、桐柏山、秦岭,这四座山脉远近呼应、浓淡参差,簇拥成一个南阳盆地。西伯利亚方向的寒流,被伏牛山阻挡于盆地外。东海方向吹卷而至的云团,在盆地止步,化作细雨微风。宜居宜耕宜繁衍。在盆地,可见南方的棕榈、芭蕉、凤尾竹,可遇北方的雪松、白桦、钻天杨。我在北方漫步,被认为是北方人。在南方游走,被认为是南方人。在南阳十三座小县城和无数村庄晃荡,被认为是乡亲。森林,群山,禽兽,陶狗,五谷,婚姻,曲剧,灯歌,风水,阴阳……充满盆地,似干柴烈火充满童年的粗陶火盆,熊熊燃烧——火苗是飞鸟和朝霞,灰烬是一地月光和霜。

也可以把南阳盆地看作碗,陶土大碗。碗内万物,如粥如水如美酒,端起来一饮而尽,就是春风秋雨,在众生嘴唇边浩荡或淅沥。盆地人民幽默,把家乡小名呼唤为“碗”——由此可见,三餐在日常生活中至高无上。农业发达,本地烧制的陶土大碗,迥阔于周边地区的青瓷小碗。男女老少肠胃功能劲健,餐馆与酒馆遍布古道旁、小桥边。喜怒哀乐悲恐惊,爱恨情仇怨别离,一概肇始于餐桌,了结于碗盏。

某日,一个掌握话语权的前朝文人,觉得把南阳小名称呼为“碗”,太粗俗,改称为“宛”吧。于是,南阳简称“宛”。从此,私塾里,小学课堂上,孩子们学习“宛然”“宛如”“宛转”这些词汇时,总觉得有大碗、巨阔盆地,在头顶隐隐浮动。

我曾利用三天时间,自北而南穿越南阳盆地。第一天,伏牛山。听樵夫高唱民歌:“再丑的妹妹也有人爱,破锅亲着破锅盖。只要妹妹对我情似海,你脸上的麻子也放光彩!”第二天,南召境内一座名叫“三棵树”的村庄。我对着一块巨石饮酒,蓦然发现石头上用粗拙雄浑的汉代刀法,凸凹起伏着鸟、仙女、太阳等图案。汉代石刻,记录南阳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此刻溅上酒滴,是我无意间的祭奠?第三天,新野星空下,朗诵本地诗人岑参诗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吟罢,看菊花正依偎商场怒放。

陶渊明《桃花源记》,写渔人“缘溪行”“复前行”“复行数十步”的探寻过程。渔人出桃花源,虽一路“处处志之”,以图重返桃花源,“遂迷,不复得路”。而后,“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刘子骥是最后一个寻访桃花源的人。陶渊明把这个虚构的问津者,写成南阳人,真好。

只有一个南阳盆地里的人,才这样痴痴寻觅精神归宿地、灵魂理想国。

或许,在陶渊明的想象中,南阳就是高尚士子云集的地方吧。

1.世界上蕞动人心弦的灯火,在故乡


2.活着、爱着、写着,就是在行动中、笔墨间,收复丧失的一切,重获大地四季般的天真和生命力。


3.汗漫是新世纪以来涌现出的散文文体变革者之一。诗人身份的保持,使他在散文写作中继续反对平庸和遮蔽,追求卓*越和独到,视野宏阔,行文简劲,语言呈现出异常的密度、速度和力度。

——琦君散文奖(2018年度)授奖词


作者的文风正如其笔名“汗漫”所赋予的含义一样,开阔、浩大、自由,以文字带领读者完成纸上的冒险和精神上的远游,以独*具匠心的诗性书写,为当下中国散文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雨花文学奖(2019——2020双年奖)授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