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红色阅读书系 新四军的战斗故事

小学生红色阅读书系 新四军的战斗故事
作者: 毛之价 著
出版社: 少年儿童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5.90
折扣购买: 小学生红色阅读书系 新四军的战斗故事
ISBN: 9787558919688

作者简介

毛之价,高级经济师。著名教育专家、风险管理专家和少儿读物作家。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产业导师、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共余姚市委党史工作顾问、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顾问、慈溪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慈溪市乡贤研究会顾问等职。曾任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等职,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上海市园丁奖。著有《咪妮和豆苞的故事——安全防范从小做起》、《咪妮和豆苞的故事——做个小小理财家》、《有趣的数学》(合著)、《智慧花》、《错在哪里——数学》(合著)等。

内容简介

小英雄潘海根 小朋友,你听说过小兵张嘎的故事吗? 可能你听长辈或老师说过,也可能还没有。 如果没有,就赶快去问问你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一定知道。 原来,《小兵张嘎》是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描写抗日小英雄的感人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境内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叔叔也被敌人抓走了。为了替奶奶报仇和救出钟叔叔,张嘎历尽艰辛, 找到了八路军,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八路军小侦察员。 这个故事一发表,立马受到了广大读者特别是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广为流传。不久,《小兵张嘎》的故事被搬上了银幕,又被改编成连环画和电视剧,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亲切地称张嘎为小嘎子或者嘎子。小嘎子机智勇敢、不屈不挠、英勇杀敌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人们。张嘎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儿童学习的榜样。 那么,或许你会问,在现实中,那个年代真有小嘎子这样的小孩吗? 其实,早在故事《小兵张嘎》发表的当时,就有不少人关切地向作者徐光耀老爷爷询问过这个问题。 徐老爷爷是位深受人们尊重的老革命家。他告诉大家,当年有许许多多像张嘎一样的孩子,为了把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国家,和大人一起,英勇地战斗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徐老爷爷本人就是和嘎子一样,在13岁那年参加了八路军。他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形成‘张嘎’的大量材料,都是在我的生活储存中一点一点挖出来的。” 可不是吗?如今生活在上海郊区的革命前辈潘海根老爷爷,当年就是一名新四军里的“张嘎”。 潘海根老爷爷于1930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贫民区,一家五口人靠他的爸爸做泥水工挣钱为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北平(今北京)附近的卢沟桥挑起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对此,中国军队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就在这一年的8月13日,穷凶极恶的日军又制造了八一三事变,悍然在上海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为了免遭日寇铁蹄的践踏,潘海根的父母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逃回了南汇老家。但是,灾难还是降临到了小潘的一家。回到老家不久,小潘的爸爸被投靠日本鬼子的伪军所杀害。接着,在兵荒马乱之中,小潘的家里又遭到土匪的抢劫。一帮子土匪在他们家翻箱倒柜,实在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这帮家伙居然丧心病狂地把满满一大桶煤油泼洒在小潘妈妈的身上,残忍地把她活活烧死。 父母双亡,小潘成了一个流浪儿,受尽了人间的苦难。 要知道,那时他还不满10岁!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潘听人说起,浦东一带活跃着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专打日本鬼子和那些汉奸走狗,而对咱老百姓可好呢。于是,满怀国仇家恨的小潘一边流浪,一边四处寻找这支队伍。找啊找,潘海根终于找到了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抗日小战士! 那一年,潘海根刚好10岁。 ………… 本书作者毛之价的父亲毛契农是浙东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父辈精神的感召,毛之价从工作岗位的一线退下来以后,致力于传播弘扬党的革命传统和先进思想理论,笔耕不辍。在创作《新四军的战斗故事》一书过程中,毛之价花了大量时间,认真收集、整理新四军老战士们的口述回忆,查阅大量党史文献,奔赴当年的战斗发生地,请教地方党组织及当地居民,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新四军在浙东一带的战斗故事娓娓道来。可以说,这本书具有抢救革命历史史料、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它以讲故事的形式,让更多小读者了解那段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了解前辈们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建立的伟大功勋,将这些珍贵的回忆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