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作者: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译者:张春城//唐超权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6.80
折扣购买: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ISBN: 9787510804205

作者简介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年-1986年),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灵性导师,被印度及当代的佛家学者认为是现代龙树再来及当代的涅槃阿罗汉。他一生走访全球70个以上的国家演讲,他的演讲被辑录成超过80本书,并被翻译成超过50个国家的语言。 在现今全球包括美国、欧洲、印度和澳洲都设有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及学校,致力推广克氏慈悲与当世解脱的理念。

内容简介

6 责任 一个人就是整个人类 我们需要理解“责任”这个词的全部意义。它的本意是“反应”,不 是部分地而是全面地反应。这个词还意味着“回过来”:对你的背景的反 应,回头看你的局限性。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责任,是发自人的局限性的 行动。一个人的文化和他所处的社会自然会局限他的心灵,无论这个文化 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他基于这个背景作出反应,而这个反应限制了我们 的责任。如果一个人出生在印度、欧洲、美国或无论什么地方,他都会根 据宗教的迷信——所有宗教都是某种迷信的结构,或民族主义,或科学理 论进行反应。这些限制了他的反应,它们总是受制约的、有限的,因此总 会出现矛盾、冲突和困惑。这是必然的,它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分割。任何 形式的分割都必定会带来冲突和暴力,并最终带来战争。 如果你了解“责任”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以及现在世界上正发生着什 么,你就会看到,责任已经变成了不负责任。通过理解什么是不负责任, 我们将会开始领会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为了整体,正如这个词所隐含的, 它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自己家庭,不是为了某种观念或信仰,而是为 了整个人类。 我们的各种文化都在强调分别,并称之为个人主义,这导致每个人都 在做他想做的事,或致力于自己特殊的微小才能,无论这个才能对社会多 么有益或实用。我的意思不同于极权主义者想让你相信的想法,即只有国 家和代表国家的政府才是重要的,而不是人。国家是一个概念,而人,虽 然生活在国家里面,却不是一个概念。恐瞑是一个事实,而不是概念。 从心理上说,一个人就是整个人类。他不只是代表人类,他就是人类 这个物种的全部。本质上,他就是人类的整个心智。各种文化在这个事实 上强加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个幻觉。人类已经被这个幻觉束缚了许 多个世纪,这幻觉已经变成了现实。如果仔细观察自己的整个心理结构, 你就会发现,正如你会痛苦,整个人类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痛苦。如果你 是孤独的,整个人类都知道这种孤独。痛苦、嫉妒、羡慕和恐惧也都被所 有人熟知。因此从心理上说,内在地说,你和别人是一样的。在生理上、 生物学意义上或许存在差异——高或矮,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你就 是整个人类的代表。 因此在心理上,你就是这个世界。你对整个人类负有责任,而不是作 为个体对自己负有责任,那是一个心理上的幻觉。作为整个人类物种的代 表,你的反应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于是责任具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 含义。你必须学习这种责任的艺术。如果你完全理解了“心理上,个人就 是世界”这个事实的含意,那么责任就会变成无法遏制的爱。然后你就会 关爱儿童,不只在他们年幼时,还要让他们终生都能理解责任的意义。这 门艺术包括行为、思考方式以及正确行动的重要性。在我们这些学校里, 对地球、对自然以及对彼此的责任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只强调学业, 尽管它们也是必要的。 然后我们可以问,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以及更广泛的问题 ,什么是学习?教育者的职责是什么?是只教代数和物理,还是在学生以 及他自己的内心唤醒那份巨大的责任感?这两者能够并存吗,我是说,对 职业有帮助的学业课程和对整个人类和生命负责?还是说它们是分离的? 如果是分离的,那么这个学生的生活中就会有矛盾,他会成为一个虚伪的 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他的生活划分为两个明确的部分。人就生活在这 种分裂中。他在家里是一套,在工厂或办公室则呈现一副截然不同的面孔 。这两者有可能和谐并存吗? 当这样一个问题提出来,你需要去研究它的含义,而不仅仅是回答可 能或不可能。因此,你如何对待这个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从自己受 限的背景去对待它——所有的制约都是受限的——那么你对它的理解将会 是不完整的。你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对待它,于是你发现这个问题是 没有意义的,因为当你全新地对待它时,你就会看到这两者就象两股溪流 汇入一条巨大的河流,那就是你的生活,你负有全部责任的每日生活。 意识到教师是最伟大的职业,你会向学生传达这一切吗?这些不只是 文字,而是一个不应被忽略的重要事实。如果你没有感受到这个事实,那 你真的应该换一个职业,否则你将活在人类为自己制造的幻想中。 所以我们再问一次:什么是你要教给学生的和学生要学习的?你是不 是在创造那个能够让真正的学习发生的特殊氛围?如果你理解了责任的巨 大和它的美,那么你就会对学生完全地负责——他穿什么,他吃什么,他 谈话的方式等等。 由这个问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什么是学习?我们大多数人可能甚至 没有问过这个问题,或者我们问过,但我们的回答来自传统,即累积的知 识,我们将这些知识熟练或不熟练地运用于谋生。这就是人们通常被教导 的东西,这就是所有一般的学校、学院、大学等等存在的目的。知识占据 主导地位,这是我们最大的局限之一,所以头脑从未摆脱已知。它总是在 已知上添加,因此陷入了已知的束缚,从来没能自由地去发现一种完全不 基于已知的生活方式。已知导致一种宽阔或狭隘的定势,一个人停留在这 个定势中并认为这是安全的;而安全恰恰是被有限的已知破坏的。这就是 人类一直延续至今的生活方式。 那么,有没有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会把生活变成一种惯性模式,一种 狭隘的常规?什么是学习?我们需要非常清楚地了解知识的模式。我们获 得技术上或心理上的知识,然后按照那个知识去行动;或者先去行动,再 从行动中获得知识。二者都是获取知识。知识永远属于过去。有没有这样 一种行动方式,它不再携带人类知识的重负?有,但它不是我们已经熟悉 的那种学习,它是纯然的观察。它不是那种不断累积、随即变成记忆的观 察,而是一刻接一刻的观察。观察者是知识的本质,他把自己通过经验与 各种感官反应所获得的东西强加在他观察到的事物上。观察者总是在操纵 他所观察到的,而他的观察所得总是被转化为知识。所以他总是陷在制造 习惯的古老传统中。 因此,学习是纯然的观察,不仅是对外界,也包括内心正在发生的事 情——没有观察者的观察。 7 学习 整个生命的活动就是学习 整个生命的活动就是学习,没有任何时间是没有学习的。每一个行动 都是学习的活动,每一种关系都是学习。我们习惯于积累知识,并把它叫 做学习,这在有限的范围内是必要的,但是这种限制会妨碍我们了解自己 。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度量的,但学习中是没有度量的。理解这一点 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你想领会宗教生活的全部意义时。知识是记忆,但如 果你观察过的话,真实、现在并不是记忆。在观察中,记忆是没有位置的 。真实就是正在实际发生的事情。下一个瞬间就成了可度量的,这就是记 忆的方式。 如果你有兴趣观察一只昆虫的活动,或其他吸引你的东西,注意力是 必需的。这个注意也是不可度量的。理解记忆的全部本质和结构,认识它 的局限,并帮助学生看清它,是教师的责任。我们从书本中学习,或从精 通某个学科的老师那儿学习,我们的脑袋装满了这些知识。这些知识是关 于事物、自然以及我们外在的一切,当我们想了,解自己时,我们就求助 于那些描述我们自身的书籍。于是这个过程不断继续,渐渐地我们变成了 “二手人”。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整个世界都是如此。这就是我们的现 代教育。 正如我们指出的,学习活动就是纯粹的观察活动,而这种观察不会被 局限在记忆的范围内。我们学习谋生,但我们从来没有生活过。谋生的能 力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生命,我们几乎没时间做别的了。我们有时间闲聊 、娱乐、游戏,但所有这些都不是生活。有一片叫做真实生活的巨大领域 ,它被完全忽视了。 要学习生活的艺术,你需要有悠闲。“悠闲”这个词被严重误解了。 它通常是指不被我们必须做的日常事务占据,例如赚钱谋生,到办公室或 工厂上班等等,只有在这些事情做完之后才有悠闲。在那段所谓的悠闲里 ,我们想要消遣,想要放松,想做我们真正喜欢的,或需要发挥我们最大 潜力的事情。谋生和所谓的悠闲是矛盾的,因此总是存在压力、紧张和逃 避紧张的努力。于是悠闲是指我们没有压力,在那个时候,我们会拿起一 张报纸,打开一本小说,闲聊,游戏等等。这是真实的情况,到处都在发 生。谋生是对生活的否定;悠闲,按照我们的理解,是谋生压力的暂时缓 解。我们通常把谋生或者强加给我们的任何压力看做是没有悠闲。而我们 内心有一个更大的压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它就是欲望。 学校是一个提供悠闲的场所。你只有在悠闲的时候才能学习。也就是 说,只有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学习才能够发生。当你遭遇危险的时 候,比如一条蛇,从那个危险产生的压力中,也有一种学习。在那个压力 下的学习是在培养记忆,它将帮助你识别将来的危险,从而变成一种机械 的反应。 悠闲意味着心不被占据,只有那时才会有一种学习的状态。学校是学 习的地方,不仅是积累知识的地方。理解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我们说过, 知识是必要的,在生活中有它有限的位置。不幸的是,这个有限的知识耗 尽了我们全部的生活,使我们没有空间学习。我们是如此地被谋生占据, 它消耗了我们思想的全部能量,以至于我们一天下来精疲力尽,只想去寻 求刺激。我们通过宗教或其他的娱乐从这种疲惫中恢复,这就是人类的生 活。人类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它需要他们全部的时间、精力和生命。他 们没有悠闲学习,生活因此变得机械,几乎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必须非常 清晰地理解“悠闲”这个词的含意:它是我们的心不被任何事物占据的一 段时间,它是可以去观察的时间。只有一颗不被占据的心才能够观察。自 由的观察就是学习的活动,它把心从机械中解放出来。 因此,老师、教育者能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这整个的情况:谋生和它所 有的压力;帮你得到一个工作并伴随着所有恐惧和焦虑的学习;以及带着 忧虑对明天的期盼?了解了悠闲的本质和纯粹的观察,这样的教师能不能 帮助学生拥有一颗不机械的心,从而让谋生不再成为一件痛苦的事情,一 个伴随终生的巨大辛劳? 在悠闲中致力于善的绽放,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学校就是为 此而存在的。创造新的一代,改变这种完全被谋生所占据的社会结构,是 教师的责任。这样的教育就是一种神圣的活动。 P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