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188.00
折扣价: 120.40
折扣购买: 飞鸟奇缘
ISBN: 9787571343422
作者简介: [澳]理查德·韦瑟利 著 澳大利亚野生生物艺术家、博物学家、保育活动家。毕业于剑桥大学历史系,因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成为职业野生生物艺术家,师从英国著名野生生物画家罗伯特·吉尔摩,自然考察足迹遍布全球,曾前往非洲、美洲、大洋洲、南极等地,以专家身份参与多项重要自然科学研究。作为发起人之一创立澳大利亚野生生物艺术协会,并担任该协会首任主席。长期致力于自然保育和环境恢复,以自家农场为基础建立了20多块湿地,种植树木50多万株。因在鸟类研究、自然保育、视觉艺术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获英国自然保护大奖“惠特利奖”、澳大利亚勋位勋章奖等多项嘉许。 朱磊 译 生态学博士,现就职于广西科学院工作,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事鸟类生态学、分类学等研究工作。译有《鸟鸣时节:英国鸟类年记》(荣获江苏省第十二届优秀科普作品科普图书类三等奖)、《大杜鹃:大自然里的骗子》(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东亚鸟类野外手册》、《剥开鸟蛋的秘密》、《欧亚鸲的四季》等,工作、翻译之余,还写作微信公众号“鸦雀有生”,愿与更多的朋友分享对于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精彩书摘: 童年 我姐姐宠爱的那些矮脚鸡(bantam)是来自一位可亲的叔伯的礼物。它们毛茸茸的,身形娇小且机敏,每一只都个性十足。 母鸡身上灰色的羽毛柔软而蓬松,枕部那一束束光彩夺目的金色羽毛则有着黑色的羽干纹。它背部的羽毛上有着细密的虫蠹纹样,好似被一位百无聊赖的电话接线员焦躁不安地用灰色铅笔涂画了每一根被羽。跟大多数鸟类水平伸展的尾羽不同,它略显古怪的黑色尾羽总是翘立着。这只母鸡对人友好,充满了自信且无所畏惧。 与母鸡一道而来的还有两只公鸡,它们很显然是源自亚洲野外的红原鸡。这是俩斗鸡,每只都有着华丽如军装礼服般的羽饰,闪耀着金属质感的光泽。周身近乎黑色的羽毛散发出闪亮的紫色和绿色,颈部与背部羽毛的亮青铜色、肩部羽毛的赤褐色,以及金色的两翼更是加强了这一效果。 可别以为这两只公鸡对彼此友好。其中一只被冒昧地称为“科克先生”,瘦弱、狡猾而骄纵。它的对头——傲慢的“羌梯克利”(Chanticleer,出现在《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名字,也见于乔叟笔下)似乎意识到自己有着与生俱来的权威。总而言之,它们俩互相看不上。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只公鸡和一只母鸡深受我们喜爱,还有只母鸡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不那么深刻了。它被平平无奇地叫作“斑点”,而没有依循典籍里“羌梯克利”配偶的名字“珀蒂洛特”(Pertilote)。“斑点”有个癖好,它很能产蛋,但是不在巢里下满 21 枚蛋就绝对不会开始孵化。这让它看起来数数很厉害的样子。如此巨大的一窝蛋导致“斑点”没有办法一次性孵化,只能轮流孵其中的一半,最终使得小鸡的孵化率并不乐观。不过,其他没那么挑剔的母鸡一直在持续稳定地孵出小鸡,使得我们家矮脚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直到某天父母突然下令,饲养费用实在太高了,必须控制家里的矮脚鸡数量。 自然减员或许能解决“鸡口过剩”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矮脚鸡安全地生活在一个狐狸钻不进去的大笼子里,顶上还覆盖着拦猪网。这种网的网格够宽,体形适中的鸟能够穿过,但是张开翅膀想要再飞出去就没可能了。 某天,有只褐鹰(Accipiter fasciatus)穿过了顶网想要抓矮脚鸡吃,勇敢的“科克先生”为了保护妻儿疯狂攻击这只褐鹰。它无畏地跳到了褐鹰背上,用跗跖上的距狠狠地戳对方。“羌梯克利”则大声地嘶鸣,向所有人宣告着鸡舍里的生死搏斗。在它们决出胜负之前,我冲进鸡舍救出了褐鹰。褐鹰这般肃杀、冷峻的眼神在鸟儿中非常少见,我也从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它们,深深为之着迷。于是,我便伸直左臂,左手拎着褐鹰的翅膀,急匆匆地跑回屋里想拿给父母看看。 我们的院子被围栏环绕,中间有道五根栅栏的木门,以铁链拴着权当是锁了。平日里即便用左手也很容易打开,但此时我左手抓着一只野鸟。伸长胳膊去够铁链上的插销分散了我的注意力,说时迟那时快,褐鹰的利爪直接就冲我的左眼袭来!万幸的是,它强健的后爪卡在了我的颧骨上,而与之对握的中趾则被我的眉弓挡住,我的左眼才算是保住了。 可是,该如何摆脱它扑腾着的利爪呢?我又不敢放开它,以免这只褐鹰会反过来用双爪攻击我的头部。我的左手保持着尽量让它远离我的姿势,这一臂的距离可以使我的右眼免受攻击。然而,每次我伸出右手想将它的爪子从脸上移开的时候,它就会用另一只空闲的爪子狠狠地抓挠。最终,我设法将它的后爪从脸颊上拔下,成功解脱之后跑进了房间。全家人见此场景,对我的状况极为关切,根本顾不上去看褐鹰了。 “科克先生”在与褐鹰的斗争中赢了。可悲的是,它被成功冲昏了头脑,接着向“羌梯克利”发起了挑战。两只势均力敌的公鸡陷入了生死相搏,鸡毛与鲜血横飞。结果,它们都死于了争斗,没有赢家。 我想起了一位年长的车站工作人员的话,他试图向一位年轻的荷兰乘客说明蛇的危险。 “汉斯,你知道吗?它们会互相吞噬。” “不!它们不会的!” “当然会,我有次把两条蛇放在一个盒子里,等再回来看的时候,它们都不见了。” ◎英国自然保护大奖“惠特利奖”获得者、澳大利亚野生生物艺术协会首任主席、澳大利亚勋位勋章获得者理查德·韦瑟利,首部中文作品,重磅上市! ◎一场始于观鸟的自然奇旅,历时60余年,横跨6大洲,记录300多种鸟类等珍稀动、植物,收录200余幅典藏级插画,一本图文俱佳的自然科普杰作! ◎文津奖获奖图书译者、中国科学院生态学博士朱磊倾情翻译,自由撰稿人、《鱼翅与花椒》译者何雨珈友情导读。 ◎艺术品级印刷,附赠导读手册+明信片!世界顶级艺术书籍印刷企业雅昌(深圳)艺术中心承印,纯质纸印刷,烫银压凹工艺,圆脊精装,定制礼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