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的美学(上下)/建筑学经典丛书

街道的美学(上下)/建筑学经典丛书
作者: (日)芦原义信|译者:尹培桐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5.50
折扣购买: 街道的美学(上下)/建筑学经典丛书
ISBN: 9787559404398

作者简介

尹培桐(1935—2012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理论于创作学术委员会委员,1982年至1986年间,曾三次东渡日本进行考察、讲学、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曾翻译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街道的美学》等书。 芦原义信(1918—2003年),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历任日本法政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主 席、日本建筑师协会主 席。著有《外部空间设计》《街道的美学》等书。

内容简介

在城市形成时能看到街道的意义并富有强烈感情的,主要是拉丁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次之,日本人可以说最差。特别是意大利人,街道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为了交通,还是作为社区而存在的。博洛尼亚的柱廊(带柱的门廊)在气候上是有用的,但在生活习惯上则更加重要。美国评论家B.鲁道夫斯基(BernadRudofsky)在《人的街道》中这样阐述:“博洛尼亚市民整天来往于柱廊之中,尽管如此,仍有一天去两次的习惯,他们绝不想取消柱廊下的仪式性散步。中午和黄昏时,大量人流在这个最大的城市走廊上来回遛   弯儿,这时要是不遇上朋友简直是不可能的……”的确,对意大利人来说,街道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挚爱的表现。而英国人的街道则不是这样的。B.鲁道夫斯基接着讲述道:   的确,英国是不希求城市社会模式的,因为没有比他们更热衷于田园生活的了。其最充分的理由就是,他们的城市在欧洲传统中是最不健全的。英国人对城镇也许很忠心,但他们对于街道——那里倒是很优雅——却并不怎么热衷。他们喜欢躲在酒吧的微醺气氛中。丁尼孙在诗中咏道:“我讨厌广场和街道,然而还是在那里同熟人碰面……”这是在为多数英国人代言。   因此,意大利人不但建造了街道,还把城市空地建造为人们会面的场所——广场。英国人则建造了人们不会面的休息场所——公园。从日本城市的历史来看,对意大利广场和英国公园一类的外部空间一般并不关心,所以尽管有艺术性较高的室内空间,但缺乏创造良好的公共街道空间或广场的意图。正因起步晚,所以今天同国外相比仍是相形见绌。 …… 街道的美学(上、下)收录了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芦原义信的两部作品《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文字都通俗易懂,作者把自己的理论用于了自己的建筑创作中,很有说服力。书中作者分析了外部空间,街道、景观、住宅等,结合大量的实例。其中传达着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人而做的。如同很多日本建筑师一样,芦原义信强调对人文精神的把握。   芦原义信同时有东方和西方教育和工作的背景,在书中对比了日本、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建筑环境和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归纳出东西方在文化体系、空间观念、哲学思想以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如何接受外来文化和继承民族传统问题,提出了许多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