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手帖
作者简介
沈继光,1945年生于北京羊房胡同。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1987年举办个人画展。参加*本举办的“中国现代画家油画展”。1992年应**老舍学术研讨会之邀,举办“胡同之没”黑白摄影展。2002年《旧京残片:沈继光摄影作品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继光摄影插图本《老舍的北京》、《城南旧事》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2003年在北京大学举办《残片古城》摄影展。2006年为作家史铁生《过去的事》、《活着的事》、《写作的事》配摄影作品。2009—2012年在北京的三味书屋举办个展《借*:逃往诗意的栖居地》、《走不上的地平线:我与油画》、《心在天壤间》等。2013年温故影像“沈继光残片图本系列”,生命托付的老镜头,精选而成《乡愁北京:寻回昨*的世界》、《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以及2018年版《*叶手帖》,均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楔子】 *叶之情 浇花*,家里用喷壶。*初打制它的人,不仅知道根需要水,而且也想到花*的全身都盼望让水浇一浇,淋一淋,干干净净,滋滋润润。喷壶淋水,很像大自然的雨露,从上到下,慢慢地、细细地、均匀地将*叶洗个够,真是一种爱抚。 他善解*叶的心。 也许,人和*叶本来就有相通的情感和语言。 如果说自己与*叶也有一份相交,那是渐渐的。一次在家,橡皮树满面尘灰,看不出一丝绿色,无精打采的样子让人看了难*。我打了盆清水,托起厚重的大叶子,用沾湿的毛巾,顺着筋络,在半透明的肤膜上轻轻润拭。我发觉那叶子如同手一般茁实健壮,又不乏灵巧秀美。清风吹进,它不住地点头。 以后,多了对它的牵挂。 书房里,还有一株与我作伴的,叫莲花掌。原初是朋友夹在纸里送的,当时只是一寸长的小茎,顶上几片小叶。养了一段时间,竟有许多肥厚的叶子莲瓣似的四方伸出,有斑纹的茎也粗起来,弯弯曲曲延伸过盆沿,一派生机,着实可爱。早晨拉窗帘,不小心,碰掉了两片叶子,挺心疼,舍不得扔掉。我默默自语:叶落归根,肢骸不应远离故土吧。于是将它们放回花盆。没想到,十几天后那两片叶子竟从茎上断掉的那端,各自向上长出一簇胖胖的小叶,活似婴孩的小脚小手,饱满的,紧紧的;向下有几丝红须扎入土中,那分明就是它的根。 果真有“落地生根”!果真有“死而复生”! 性命,不是轻易就被毁灭的,它深藏着的身心秘密和长久的生存力量,远比人们知道的还*多。它悄悄地、却又公开地吐露给我们:常常回到脚底坚实的土地,回到简朴平凡的生活,回到勤勉忘我的劳作,回到慈爱母亲的怀抱,回到一切*初的本原,就会有落地生根的真实感*和复生的充盈。 就这样,从一份牵挂、一次发现到一个秘密,让我*留心它们了。 四年前,我患病住院,病房南边有个后花园,我喜欢待在那儿看一*一木。冬风吹寒的石墙上,遗留着生长于夏*的爬山虎。没有叶子,只剩攀援的茎条,一根根,虽筋健骨硬,有的仍被撕断或扯下,不知是打哪里横出的**。我再仔细寻觅,从茎条左右对应长出来的足—爬山虎的脚,六趾的脚,却依然紧紧地抓住墙上每一个微小石粒,每一条微小缝隙,牢牢地固定在那里,任何力量都不能抽拔它们,即使脚腕已经从母体的茎根上断裂,不再有任何连结。 断了腕的脚,六趾的脚,布满了整堵石墙,犹如锲入的黑色铁钉,犹如嵌上的永不瞑闭的黑色眼睛。一个是一个,不动不摇。全部依靠自己的血肉和心志铸成自己的脚,跋涉精进,特立独行,至死不渝。读着这幅自然的启示图,我哭了。 经历爱情,会体验“痛苦中的甜蜜”;与*叶交流,也产生了类似的感觉。我由此相信:如果一个人能足够小心地仔细观察一个平凡的生物,那么它终将向你吐露自己的秘密,倾诉自己的情感。大自然中迄今未肯说话的一切生物都会有它的语言。 我不相信有什么注定是哑巴。 【拥有《*叶手帖》的N个理由】 1.封存记忆,等待开启—— (1)比*叶晚生了几个纪年的人类,一直*到*叶花木的关照。萧然落下的秋叶,冬风刮断的一束枯枝,竹筢梳出的两三根*梗,自行脱剥的几块树皮,摘洗菜蔬时扔掉的杂蔓和根须……都可悉心收聚,这是上苍的赐予。 (2)作为《温故》MOOK多年的封面摄影者,在*叶摄影的肌理呈现上,借光又借影。平直的晨光,正午的硬光,黄昏的暖光。仿佛那光是显微镜,可以让人反复发见、触摸*叶的生命,古拙、庄穆、诗意、简朴、生动。拍摄的彩照,又特别减弱饱和度,而有一些暖的颜色,同时配有诗意的文字,阅读起来感觉很安静。 2.裸背锁线,手工滋味—— (1)周作人说:“(儿童)相信*木能思想,猫狗能说话,正是当然的事。”*叶,她有她自己的故事。本书特邀博物科普作家王辰,早开堇菜、木蝴蝶、柔毛金腰等等,制作收入一份*叶索引。作者跟编辑团队制作磨合此书,超过一年,也有一种传递生命的热情,无用之用,好好把这个事情做下去。 (2)《*叶手帖》没有采取老套的装订方式,而是裸脊锁线的,以还原*叶的天然之情。内文纸,则是绿**保的轻型胶版纸,手感柔和,松厚,但不重,就像Apple iPad mini那样大小而便于携带,色泽顺应了**纸张的环保潮流,不含荧光增白剂,长时间阅读不易视觉疲劳,尤可保护老人、儿童的眼睛,欧美95%以上的图书也用这种纸。 3.心在天壤间,极简治愈—— (1)*木有灵且美。近距离凝视一*一叶,甚至一脉络、一根须、一丝卷、一蕊粒、一蚕蚀、一脱落,足见出*木生命兴衰的动人状态。由于凝视,引发人的自省,加深人与*木同命运、同生活的体贴与遐想。 (2)逃往诗意的栖居。你只要弯下腰来,就可以捡到一片*叶,就可以感动,没有什么不可以来焕发生命里的这种活泼,没有什么不可以完成自我的启蒙,只要内心欢乐就很好,不在于非要弄一个画架子,没那么复杂,恢复到极简单的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