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沟通孩子才不受伤
作者简介
何贤桂,教育研究者、亲子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熟悉学校教育,并对家庭教育及人际沟通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已经成功矫正了一些所谓“问题孩子”的**学习行为。著有《陪孩子一起快乐成长》等。
内容简介
莫拿沟通折腾孩子 一提到家长跑去找老师了,不管有没有沟通,估计很多孩子都会感到忐忑不安。无论是成绩**的孩子还是调皮捣蛋的孩子,都在潜意识中拒*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个中的原因在于家长和老师沟通之后,孩子的平静生活可能会被破坏,不少家长和老师常常借助沟通的机会向孩子发难,不仅家长要批评孩子,就连老师也要*加严厉地对待孩子。 在我所接触的孩子当中,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怕家长和老师沟通,除非这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了。有一年春天,我碰到一个特别爱惹事的孩子。只要他一犯事,我就找他谈话。每次到谈话快结束的时候,他总会说:“老师,只要您不把我爸妈叫过来,我就马上把缺点改过来。”有时候,我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怕你爸妈过来呀?”那孩子告诉我:“老师,只要我爸妈找过您,我可就没好*子过了,我爸妈很凶的。” 有些时候,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非但起不到任何作用,还有可能会伤害孩子。有不少父母在和老师沟通之后,对孩子的教育变得*加严厉,一回家就批评甚至打骂孩子,有的家长采取冷暴力,对孩子不理不睬,一副失望透顶的样子。事实上,这样的沟通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让孩子不希望父母和老师进行沟通,甚至怨恨老师和父母。 后来,我接触到一些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他们刚好在上初中。初中是孩子们成长的转折点,因为要面临中考,所以初中阶段的孩子没有了小学时代的轻松和快乐,有的是繁重的学习。特别是一些进了名校的孩子,他们的*子*加辛苦。名校的学习竞争比其他学校都要激烈,几乎每一次大型考试都给孩子排名次。尽管***门三令五申地要求各级学校不得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排名,但不少学校依然我行我素。而父母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成绩退步了,心里会**着急。 有一年秋天,一个叫申泽的孩子跑来跟我谈心,说起他的遭遇。申泽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他很担心父母和老师进行沟通,怕他爸妈会联合老师教育他。他一脸惆怅地看着我,想了一会儿才说:“老师,我们就像悬崖上的马,高处不胜寒,越到高处越危险,万一掉下来了怎么办?所以,我爸妈天天为我担心。只要他们去找老师沟通,老师肯定会向我爸妈施加压力,而我爸妈又会给我增加*多的压力。我想,我的*子会*加悲惨。” 听了那孩子的话,我感到莫名的心寒。在以分数论英雄的**,成绩就是孩子们的生命线。在老师、孩子、家长当中,孩子始终处于老师与家长之间,也可以说被老师和家长给拴住了绳子。平常,家长可能只看到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承*能力,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我见过孩子在父母和老师沟通之后,被家长批评的情景。那是一个邻居的孩子,他成绩一般,*悲惨的是那次期中考试,他退步了10多名。于是,邻居跑去学校找老师了解情况。那天下午,孩子放学刚回到家,就被他父母严厉地批评。我只听到他爸在家里使劲地吼,说什么花了那么多钱给孩子读书,只考那么一点分数。还说到学校老师不想管他,说什么孩子给家里丢脸丢尽了。每骂一次孩子,总从家里传出孩子的尖叫声,再后来,我就听到了孩子呜呜的哭声。 后来,孩子的妈妈过来找我。我装作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就问她怎么了。她来是想问我该怎样教育孩子,她说去了学校之后,才发现孩子如何不听话,连老师都不想管了,她自责地说:“是我们以前对他太好了,哪知道这孩子没心没肺,就考了那么一点分数。”说真的,这位母亲像很多家长一样,望子成龙心切。 孩子成绩退步有很多因素,父母采用急躁的方式处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我从教育学角度告诉那位家长:“我知道你们很急,这能理解。但学习有一定的规律,那就是循序渐进,涉及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等多方面原因,你的孩子成绩退步,估计是这些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出问题了。你应该想一想孩子的学习态度是否正确?孩子的学习品质(包括毅力、耐力等)是否下降?孩子有学习兴趣吗?我们光看成绩退步,而不找其他原因,这样对孩子不好。” 我碰到过一个初中生,性格内向,十分腼腆,**懂礼貌礼节,是一个品质**的孩子,**让他爸妈担心的就是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尽管他在努力,但成绩一直上不去,估计跟他的学习方法和意志力有关。有一次考试,他考得不是很好,眼看着马上就要中考了,心急的家长把他批评了一顿。第二天晚上,他来我家,我看他一脸沮丧,心情很不好,学习效率低下。 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无论什么人,*激励而改过很容易,*责骂而改过却比较难。 有的父母在和老师沟通后,回头就责骂孩子,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冰冻三尺非一*之寒,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教育和引导,粗暴的教育方式并不能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情绪化的教育,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重则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讨厌上学,讨厌学校和老师。 有一个原本活泼的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教育了一顿。后来,老师把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告诉了孩子的家长,家长火冒三丈,又把孩子狠狠地骂了一顿。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改变孩子,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孩子从此变得沉默寡言。一年之后的中考,孩子考得一塌糊涂。我们在为那个孩子感到惋惜的同时,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家长和老师沟通时,既要了解孩子的缺点,回去后提醒孩子改正,也要了解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继续保持。有的父母不管老师表扬了孩子多少优点,只要听到一点不足,回去就批评孩子,这就好比孩子考了99分,家长却只追究那1分是怎么丢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不管怎样,家长和老师沟通时,先要整理好思路,看看孩子*近有什么进步,问题出在哪儿,并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如果父母在和老师沟通时出现了**情绪,要先排解情绪,再回家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谈谈,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而要对他们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建议。 贴心提示:沟通要以孩子为中心 家长喜欢和老师沟通是好事情,但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沟通应当以孩子为中心。 首先,孩子是沟通的出发点,家长与老师沟通是为了孩子。所以,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内心感*。 其次,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隐私透露给老师。 再次,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不是为了揭孩子的短,而是为了让孩子有所进步。 *后,家长和老师在共同教育孩子时,也得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可给孩子施加过重的压力。 **亲子教育专家何贤桂写给老师和家长的高情商沟通宝典 **儿童教育专家小巫倾情作序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督学**贵、教育专家李镇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地区亲子教育专家吴娟瑜诚挚** 如果你是一名学龄期孩子的家长,想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想快快乐乐地和老师沟通,那你一定要看一看这本书;如果你是老师,想了解家长和孩子的心理,那这本书对你的工作会大有裨益。 ——**儿童教育专家、新浪教育首届“中国榜样家长” 小巫 本书的大量个案,提出了许多可*作的建议,其中又渗透了独到而深刻的教育理念。家长和老师都可以从本书中得到教育方法的启示,*可以*到*为根本的教育观念的启迪,从而体会到,教育不仅要促进孩子的成长,而且也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的成长过程。因此,这是一本可以让我们感*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的书。 ——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这本书谈的都是父母*关心的沟通问题,比如“家长能否当面批评老师”“如何巧用家长会”……这些在沟通中的“常识”问题,恰恰是当下很多家长的困惑所在。可以看出,作者对家庭和学校教育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切身的感*,故所提建议一点不装腔作势,直指家长的内心。今后无论父母再遇到怎样的沟通难题,书中这些取自现实生活的实例都能带给他们一点有益的启示,就像作者所强调的那样——教育不是一个人苦撑,莫拿沟通折腾孩子,而沟通就是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作者 **贵 父母是孩子的**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要让孩子*出色,父母必须先出色。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愿意向读者**何老师这本书,也相信本书能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 ——教育专家 李镇西 “乐于分享,善于沟通”是**性格的重要特征,家校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前提和条件,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通过许多具体的案例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具有很强的*作性。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