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学/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作者简介
哈夫洛克·埃利斯,1859年2月2日生于英格兰东南部的萨里郡克洛顿城;1939年车于伦敦寓所,终年80岁。埃利斯是英国的一位很有影响的科学家、思想家、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在哲学、宗教、社会学、人类学、文学、翻译、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范围内,都有很大的贡献。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概论 正常性心理学和变态性心理学,以及性卫生知识近来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注意,这在20世纪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今天的青年男子对有关性的文献有时可说是了如指掌;而今天的青年女性则常常以不断探求的精神涉猎有关性的领域,全然没有那种谨小慎微、一本正经的态度,在她们祖母的时代,这无疑是十足的邪恶。直到几年前,任何跟性有关的科学行当在所有场合下都被认为是低级趣味,或至少是不健康的;而现在,无论是在人们的私下评论中,还是在公众道德舆论中,性心理和性卫生工作者受到了最热情的支持。 但是,医学界迄今还很难说对推动这一运动作了什么积极的努力。诚然,这一领域的先驱是医生,近一个世纪以前,最初是德国和奥地利的医生,后来是其他国家的医生。但他们常常遭到同行们的白眼,性心理和性卫生至今还未成为医学教育的一部分。性生理学的境况更糟,直到二十几年前,第一本科学的、全面的性生理手册才姗姗问世(马歇尔编)。 医学书籍一直无视性心理学,就如它们完全无视性解剖学和性生理学一样,好像性功能从来就不是任何动物生命的一部分。这些领域的知识,对医生全面理解某些病例是至关重要的,但医生对此的了解却常常不及病人。病人由于这种伪善传统和陈腐偏见而成为无辜受害者的情况并非少见。一位伟大的早期基督教经典著作家曾根据他自己的见解说过,我们不应该耻于谈论连上帝都不感到耻于创造的东西。那些借宗教和道德来压制有关性的学科的人,或许还记得这句话吧。 这种无知在“性错乱”领域里更为严重。每当人们提及性错乱时,常常是谈虎色变,讳莫如深。患性精神异常的病人,时常抱怨医生不能理解他们的痛苦,不是对他们的痛苦视而不见,认为无关紧要,就是对待他们像对待道德败坏、令人讨厌的人。毫无疑问,医生对病人的这种态度,以及病人对医生的这种看法,显然会导致许多医生,甚至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断然宣称性精神异常非常罕见,甚至还几乎未碰到过。 当然,人们可以坚持认为,医生应该大致提出某种理想的健康规范,并且拒绝接受对这一规范的任何偏离,不断敦促和启发病人循着正确途径去达到这一理想的健康规范。但必须指出,在性方面,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一样,为了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状态,就应该对病人的变态情况有确切清醒的认识。除非我们对病人的现状有透彻的了解,否则我们不可能让病人变成我们所希望的样子。再有,与生理健康相比,在心理健康中,可以被认为是正常变化的范围要广得多。而且,为了弄明白一个人究竟什么是正常和什么是不正常,我们就必须确切了解他的先天性心理素质,要不我们可能迫使他变成一种对其他人来说是正常的状态,然而对他自己来说却是完全不正常的状态。 根据这些理由,我们可以看到,医生提供给病人的许多简单易行的传统建议都是不合适的,甚至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举例来说,医生对性变态者的建议常常就是要病人结婚。当然,这种建议在某些情况下是恰到好处,但如果没有对病人的情况作充分了解和确切的认识,医生就不能贸然提出这种建议。这一告诫适用于一切有关性心理领域的建议,性关系到整个人;人的性素质是人的整个素质的一部分。“人即其性”,这句名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真的。除非将此铭记在心,否则我们不能就性生活的指导和控制提出任何有用的建议。的确,一个人完全可能在认识自己的性本质上犯错误。他可能只是在经历青春时期的暂时性异常阶段,但最终将达到某种比较正常的稳定状态。或许他可能由于某些过度反应,而将其本质中某种次要冲动误认为是主要冲动。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冲动,所谓性欲正常的人,常常是指那些能控制自己变态冲动的人。总的来说,人的性素质是涉及全身、根深蒂固、永久不变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 同时,我们在区分先天素质和后天习得的东西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我们必须承认,一方面后天习得的内容远远超过人们曾经相信的范围;另一方面,先天素质又常常是那么微妙模糊,以至于很难探明。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类因素是相互融合的,尽管人们经常忘记这一点:种子所以能发芽,是因为土壤提供了利于生长的条件。跟其他许多事物一样,种子发芽不能仅靠种子或仅靠土壤,而是两者的结合。甚至在同一家庭的孩子中,孟德尔式遗传结果也可能产生不同的作用。伦敦儿童指导诊所的主任最近指出,同样的压力可能使一个儿童去偷盗,同时却使另一个儿童变得不同寻常的羞怯。 这一原因使医生对性心理病案可能提供的合理建议受到约束,使医生可能施加的指导性影响受到限制。还有一个原因说明,为什么性冲动与另一种冲动,即与摄取食物的冲动相比,治疗对它的影响要小得多。在一定范围内,性冲动可以为意志所指导和控制的程度,肯定远远大于有些人所愿意承认的程度。但是,性冲动比摄取食物的冲动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宗教、道德和社会习惯的传统影响。在所有性冲动渠道中,一些畅通无阻,另一些则封闭阻滞。仅有寥寥几个医生认为,这些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他们说,医生跟道德和习惯毫无关系,医生只考虑病人的健康,并据此提出建议,完全无须考虑道德和习惯。然而,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行动方针,它将造成许多令人尴尬的局面,将导致各种各样的前后矛盾。这种结果所带来的麻烦,常常比需要治疗的疾病所产生的麻烦还要大。因为性冲动有着与摄取食物的冲动截然不同的特点,即性冲动的正常满足需要涉及另一个人。这就使性冲动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环境和道德环境。无人有权为了寻求自己的快乐而给他人带来痛苦,也无人有权建议别人这样做。同理,任何病人也不能以任何理由为了自己的好处而伤害他周围的人,不能违背他的良心和信念。聪明的医生决不会忽视这些考虑,尽管他可能深信他的建议将不能仅仅建立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这些考虑既实际又重要,它们与传统的社会大厦交织在一起,使得医生对许多病例不能单纯从生理学角度来进行性心理治疗。他一定常常感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是多么无能为力,因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各种因素超出了他所能控制的范围;正如他对患劳累过度和营养不良的病人感到无能为力一样,这些疾病主要因他们的生活条件所致。 与此同时,我希望指出,我们一方面强调病人的道德环境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错误地认为,道德环境是绝对僵化、一成不变的。道德处于不断改变之中,今天被认为是道德的或完全是允许的,在50年前则可能是不道德的或不是公开允许的。随着道德环境的改变,那些具有充分责任感的杰出医生们,今天能对性方面的问题公开提出他们的建议,但不久以前,他们在私下还不敢提出这些建议。医生对这种道德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医生都知道自己必须在社会福利工作中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在全人类的教育事业中提供有关医学的建议。但是,医生还必须时常考虑到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 因此,无论是对性心理疾病持悲观消极的看法,还是认为性心理属于另一领域而不值医生一顾的看法,都是极其错误的。事实与这些看法刚好相反,性心理疾病正因为属于心理领域,所以间接影响可以收到效果;而这些影响对生理性疾病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如:像劳累过度和营养缺乏等,它们通常已超出了医生的直接控制范围。有时医生很惊讶地发现,甚至那些一度在他们看来简直是一筹莫展的性心理病例,经治疗后,病人竟大获好处,从而对医生感激不尽。这种效果并不总是靠提供建议而获得,常常与此相反,是靠同样自然的方法和过程。弗洛伊德最初就是在这些方法和过程的基础上奠定了他的精神分析法。这种方法是一种宣泄疗法,即把压抑在意识深处的内容释放到意识表层上来,从而消除因压抑产生的紧张。在这种类似自我忏悔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实际上起着重要作用,甚至他的智慧和同情都可以帮助消除病人的不正常状态。有时,这种治疗还不足以使性冲动完全恢复正常,但至少肯定可以减轻变态性冲动的危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使病人的整个精神生活趋于平衡和谐。完全由天主教发展起来的忏悔和赦免宗教仪式,建立在同一心理学基础上,而且常常无可怀疑地产生同样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在发现医生对他们的病痛不抱什么同情时,便转向牧师,无论什么教派都一样,以求助于自我忏悔来解脱性心理病变的痛苦。牧师的职能就是平定和安慰人。除了宗教仪式、催眠术和其他形式建议外,还有心理治疗学这样一个属于医生应该掌握的重要领域,它在性心理范围内特别有用。心理治疗学属于弗洛伊德的独特贡献之一,不管我们将怎样看待那些后来由他自己或其他人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发展出的种种学说。他很早便认识到了心理治疗学这一专门领域,并且从绘画和雕塑的类比中,意识到心理治疗学不仅可以靠注入,而且可以靠取出来进行,即通过除掉不必要的压抑和抑制,从而恢复心理机制的正常关系。 埃利斯作为现代性心理学的莫基人,其著述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后来者的研究无不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前人知识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对今天研究的认识。《性心理学)一书给广大读者提供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性心理知识。鉴于我国目前对性心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而本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