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犍陀罗文明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佛教在亚洲的兴起与传播,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再 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一历史脉络也是理解东亚文明根基 的一个切入点,任何绕开它来研究东亚文明的尝试都是不 全面的。如果考虑到佛教在公元前5-前4世纪已经作为印度 教的一种“异端教派”开始传播.令人奇怪的是,在释迦 牟尼涅槃后的五六百年中,它没有传入中国——尽管我们 有一些阿育王派遣僧团到中国分舍利建塔之类的传说,但 这些都是后来中国文献的附会。可以说,佛教产生后的传 播是非常缓慢的,但是为什么突然在公元2世纪,也就是佛 教诞生五六百年后,在中国迅速发展并繁荣起来?这其中 关键的因素,就是犍陀罗。 作为佛教史的学者,也许跟很多相关的学者一样,如 果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佛教的发展脉络.将其视为一种历 史文化现象和人类文明遗产,笔者常常有一些非常强烈的 感觉——这些感觉很可能不是错觉,而是基于历史常识的 判断。其中一个感觉是,佛教传播到中国的历史,肯定不 是简单的线性发展史。很多复杂而重要的历史支脉(甚至 是主干),因为各种原因,在历史记忆的长河中被抹去了 ,留给我们的是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以及出于各种目的 讲述的、整整齐齐的故事。 笔者撰写此书的目的,或许是想进行一次恢复历史支 脉(甚至主干)的尝试,来解释佛教作为一种世界性宗教 的属性来源。佛教是人类各种文明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犍 陀罗地区经过各种文明融合与再造之后,从一种地方性的 信仰一举跃升为一种世界宗教。从这个角度来说,犍陀罗 不愧是佛教的飞翔之地。一作为文明十字路口的犍陀罗 犍陀罗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正好处在亚欧大陆的心 脏地带。在繁荣的时期,这片核心面积只有20多万平方公 里的地方,却成为了丝绸之路的贸易中心和佛教世界的信 仰中心。其西边是兴都库什山,东北是喀喇昆仑山。东边 到印度河,南边是以白沙瓦为中心的平原,杰赫勒姆 (Jhelum)河流过这里,形成了富饶的平原,造就了繁荣 的农业区。贵霜帝国的首都,长期就置于白沙瓦平原上, 以“布路沙布逻”或者“弗楼沙”等名字频繁见诸汉文史 籍。穿越北部的山脉,就进入了古代的乌仗那地区,以斯 瓦特谷地为中心。斯瓦特的犍陀罗浮雕古朴浑厚,很有地 方色彩。在中国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高僧那连提黎耶舍 就是来自这个地区。而穿过西边的兴都库什山,就是古代 的那揭国,也就是今天的贾拉拉巴德地区。位于该地区的 醯罗城(Hidda)和那揭罗曷城(Nagarahara)是中土巡 礼求法僧人礼拜的重点,从那揭往西北行,在兴都库什山 中,就会到达巴米扬(Bamiyan),也就是玄奘笔下的“梵 衍那国”。 翻越兴都库什山,就进入了古代的巴克特里亚地区。 这个地方在汉文史料中以“大夏”闻名,希腊文化在这里 繁荣了数百年之久,它也是犍陀罗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地区组成的大犍陀罗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在 数百年间,成了人类文明的中心。对中国来说,影响最大 的还不是贯穿此处的丝绸贸易,而是在犍陀罗受到系统佛 教训练的僧侣们,怀揣着菩萨的理想和执着,穿越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