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

昆虫记
作者: 【法】法布尔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昆虫记
ISBN: 9787548404996

作者简介

法布尔(Jean Henri Fabre,1823—1915) 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生于贫困家庭,依靠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数学、物理学、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身为现代昆虫 学与动物行为学的先驱,他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的研究而闻名,维克多?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除了昆虫,他也热衷研究蕈类,他以水彩绘画的方式完成的 700 多幅真菌图(现只成功保存一半,其他至今仍“下落不明”),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拥有多重身份的亨利?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作 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阿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称为 “牛虻诗人”。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了一些小曲。

内容简介

圆球 早在六七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谈论蜣螂了。春天,古埃及农民在田里干活的时候,经常会看见一种胖乎乎的黑色昆虫,它们正忙着向后推着一个像圆球一样的东西。农民当然会觉得这个旋转的物体非常奇怪,就像现在布罗温司的农民那样。 埃及人以前把这个圆球当做地球的模型,因为蜣螂的行动轨迹与天上星球的运转相同,所以,他们觉得这种甲虫非常神圣,称它们为“圣甲虫”。他们认为,甲虫滚动的圆球里装满了卵,小甲虫会从那里钻出来。其实,这仅仅是它储藏食物的地方,并不是什么美味佳肴,是它把遇到的垃圾非常仔细地搓成了这个球。 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个球的制作过程吧:在甲虫的头顶上有六个细尖齿,排列成月牙儿的形状,可以当做钉耙使用。甲虫用它把好吃的东西收集起来。它扁平的前腿是弓形的,外端排列着五个粗壮的锯齿。如果遇到需要很大力气才能摧毁的障碍物,甲虫就会伸出它的一对齿足,左右横扫,前面就会出现一块小小的空地。在这个地方,它会把自己已经搂到的材料堆积起来,放到肚子下方、四只后爪之间。这四只后爪又长又细,尤其是最后的一对,像弓架一样弯曲着,前端还长着利爪。 甲虫用这些后爪把原料归拢在肚子底下,经过反复旋转加工,使它成为一个球体。它的动作非常迅速,刚才还是一粒小丸,过不了多久,就变成苹果一样大了。 食品制作好之后,就要搬到合适的地方去。它用后腿抱住圆球, 压低脑袋,弓着身子,翘起臀部,使用后退的动作运送这粒食物。 在运送过程中,总会遇到险峻的斜坡。甲虫一步步艰难地推动着这个沉重的圆球,只要有一步闪失,这个球体就会失去平衡,所有的劳动也就都白费了:球和甲虫会一起滚下来。然后它会再爬上去,但很快又滚了下来,它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向上爬。刚开始一根小草就能将它绊倒,一粒光滑的小石头也会让它失足。有时需要经过超过二十次的努力,才能战胜障碍,获得最后的成功;有时它不得不承认这些努力是白费的,转而寻找其他较平坦的路。 蜣螂运送珍贵的圆球,并不总是独自行动——经常会有同伴找上门来。当一个甲虫做好了球,离开作业场地,开始推动收获品的时候,它的同伴就会丢下自己的工作,跑到正在滚动的圆球那里,去帮助这位收获颇丰的主人。主人当然很愿意接受这样的帮助。但它的同伴并不是真正来帮忙的,而是一个强盗。因为独自制作圆球,不仅十分辛苦,而且还需要相当大的耐心。而偷一个成品,或者强行到邻居家吃顿饭,就省力多了。 强盗行为随处可见。有时,不知从哪儿飞来一个强盗,会用强壮的身体将主人打倒,然后高高地站在球上,双臂靠近胸口,保持战斗的姿态。如果主人站起来抢球,强盗就会挥动双臂,打在对方的后背上。主人会再次爬起来不停地摇晃这个球,直到强盗失足掉下来。它们的战斗继续进行着,两只甲虫互相拉扯着,身贴身,胸靠胸,腿部不停地互相缠绕、分开,头顶的角盔冲撞、摩擦……如果胜利的甲虫占领了球顶,失败的甲虫只能再回去重新制作一个小弹丸。 偶尔,盗贼也会牺牲一些时间,利用狡诈的手段行骗。它假装帮助圆球的主人搬动食物,但事实上它却把身子贴在圆球上,随着圆球滚动。到了食物的储藏地点,当主人用它那尖利的头顶、有齿的腿向下挖洞时,那贼就会抱着球装死。土穴越挖越深,努力工作的甲虫偶尔也会到地面上巡视一番,这时球旁睡着的甲虫就会一动不动。有时主人很久没有回来,那强盗就会把球飞快地滚走,像小偷怕被人捉住一样。假如主人发现了它的偷窃行为,它马上就会变换位置,就像在阻止球滚向斜坡一样。于是两个“好伙伴”又合力将球搬回来,就像没有发生过任何事一样。如果那贼带着圆球逃跑了,主人只好无奈地接受这个事实,它摸摸自己的脸颊,飞走了,准备再做一个圆球。我既羡慕又嫉妒它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最后,它终于把食物储藏好了。圣甲虫的储藏室一般建在土质疏松的沙土上,像拳头般大小;一条短道通向地面,宽度正好可以让一个圆球通过。它把食物放好后,就会用杂物把进出口堵住,佳肴几乎充满了整个空间。圣甲虫的后背靠在墙上,肚皮贴着食物,没日没夜地吃着,甚至可以一到两个礼拜都不停止。 《昆虫记》一书中,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昆虫,而是站在昆虫的角度反观人类社会,表达出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他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