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读书随笔](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107/11/20231107110034102.jpg)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梁实秋读书随笔
ISBN: 9787568088053
梁实秋(1903—1987)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州人,华语散文一代宗师,翻译家、学者、文学批评家,国内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人物。 他学贯中西,著作无数,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以擅长写幽默风趣的“闲适小品”而闻名于世,其散文幽默风趣、真实自然,琐碎的日常中透露着幽默与洒脱的智慧。代表作有《雅舍小品》《槐园梦忆》《英国文学史》,以及译作《莎士比亚全集》等。
利用零碎时间 我常常听人说,他想读一点书,苦于没有时间。我不太同情这种说法。不管他是多么忙,他总不至于忙得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一天当中如果抽出一小时来读书,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五小时,十年就有三千六百五十小时,积少成多,无论研究什么都会有惊人的成就。零碎的时间最可宝贵,但是也最容易丢弃。我记得陆放翁有两句诗:“呼僮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这两句诗给我的印象很深。待饭未来的时候是颇难熬的,用以读书岂不甚妙?我们的时间往往于不知不觉中被荒废掉,例如现在距开会还有五十分钟,于是什么事都不做了,磨磨蹭蹭,五十分钟便打发掉了。如果用这时间读几页书,岂不较为受用?至于在“度周末”的美名下把时间大量消耗的人,那就更不必论了。他是在“杀时间”,实在也是在杀他自己。 一个人在学校读书的时间是最可羡慕的一段时间,因为他没有生活的负担,时间完全是他自己的。但是很少人充分地把握住这个机会,多多少少地把时间浪费掉了。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启发学生好奇求知的心理,鼓励他自动地往图书馆里去钻研。假如一个人在学校读书,从来没有翻过图书馆的书目卡片,没有借过书,无论他的功课成绩多么好,我想他将来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 英国的一个政治家兼作者 Willam Cobbett (一七六二至一八三五年)写过一本书《对青年人的劝告》,其中有一段“利用零碎时间”。我觉得很感动人,译抄如下: 文法的学习并不需要减少办事的时间,也不需要占去必须的运动时间。平常在茶馆、咖啡馆用掉的时间以及附带着闲谈所用掉的时间——一年中所浪费掉的时间——如果用在文法的学习上,便会使你在余生中成为一个精确的说话者、写作者。你们不需要进学校,用不着课室,无须费用,没有任何麻烦的情形。我学习文法是在每日赚六便士当兵卒的时候,床的边沿或岗哨铺位的边沿就是我研习的座位,我的背包便是我的书架子,一小块木板放在腿上便是我的写字台,而这工作并未用掉一整年的工夫。我没钱去买蜡烛油;在冬天,除了火光以外我很难得在夜晚有任何光,而那也只好等到我轮值时才有。 如果我在这种情形之下,既无父母又无朋友给我以帮助与鼓励,居然能完成这工作,那么任何年轻人,无论多穷苦,无论多忙,无论多缺乏房间或方便,还有什么可借口的呢?为了买一支笔或一张纸,我被迫放弃一部分粮食,虽然是在半饥饿的状态中。在时间上没有一刻钟可以说是属于自己的,我必须在十来个最放肆而又随便的人们之高谈阔论、歌唱嬉笑、吹哨吵闹当中阅读写作,而且是在他们毫无顾忌的时间里。莫要轻视我偶尔花掉的买纸、笔、墨水的那几文钱。那几文钱对于我可是一笔大款!除了为我们上市购买食物所费之外,我们每人每星期所得不过是两便士。我再说一遍,如果我能在此种情形下完成这项工作,世界上可能有一个青年能找到借口说办不到吗?哪一位青年读了我这篇文字,若是还能说没有时间、没有机会研习这学问中最重要的一项,他能不羞惭吗? 以我而论,我可以老实讲,我之所以成功,得力于严格遵守我在此讲给你们听的教条者,过于我的天赋的能力;因为天赋能力,无论多少,比较起来用处较少,纵然以严肃和克己来相辅,如果我在早年没有养成那爱惜光阴之良好习惯。我在军队获得非常的擢升,有赖于此者胜过其他任何事物。我是“永远有备”:如果我在十点要站岗,我在九点就准备好了。从来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在等候我片刻时光。年过二十岁,从上等兵立刻升到军士长,越过了三十名中士,应该成为大家嫉恨的对象;但是这早起的习惯以及严格遵守我讲给你们听的教条,确曾消灭了那些嫉恨的情绪,因为每个人都觉得我所做的乃是他们所没有做的而且是他们所永不会做的。 Cobbett 这个人是工人之子,出身寒苦,早年在美洲从军,但是他终于因苦读、自修而成功。他写了不少的书,其中有一部是《英文文法》。这是一个很感动的人的例子。 ◆文学泰斗梁实秋,读书笔记精华。其作品被誉为“三代国人的人生读本”,改变了读者的生活观。 ◆一众名家推荐的文坛大师,开卷必有益。季羡林眼中的文学功勋,余光中的恩师,周国平的人生偶像,冰心笔下花一般的才子,韩寒的写作模范。 ◆梁实秋,与周作人、林语堂并称为现代闲散小品文的三大代表作家,是第一代以古文与白话文结合的形式言志派的先驱者之一。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作品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随笔著作出版的纪录,并呈现了一时“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读梁实秋”的奇迹。 ◆央视、人民日报反复纪念,极力推崇。 ◆37篇梁实秋精选读书随笔,管仲、陶渊明、竹林七贤、杜甫、陈子昂、白居易、曾孟朴、顾炎武、莎士比亚、庞德、奥杜邦、谢立敦、斯威夫特、拜伦、古柏、布劳德斯基……中外名家皆有谈及,从中可看出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25篇梁式书信,充分显示其人格精神及与友人间的真挚友谊。19篇经典小品文,则显现出大师的修养与睿智。 ◆本书对梁实秋先生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呈现较多,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一个真性情的文人梁实秋。 ◆梁实秋谈读书:“于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 ◆16开精致开本,潘通色印刷,柔和象牙白内文用纸,以松木纸浆为原料,拥有植物纤维,环保护眼,纸张轻便柔顺,方便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