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笔尖的成长时光/管家琪启迪童年笔记书

珍视笔尖的成长时光/管家琪启迪童年笔记书
作者: 管家琪|绘画:夏果皮
出版社: 新世纪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1.00
折扣购买: 珍视笔尖的成长时光/管家琪启迪童年笔记书
ISBN: 9787558304040

作者简介

夏果皮,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是一名”朝九晚五”从事着儿童动画创作的人,幻想着有朝一日,牛顿的苹果砸中他的大头,突然就迸发出许多奇思妙想的点子,创作出非常棒的动画。闲暇时光里,他更喜欢用插画的表现形式来实现心中的想法,毕竟,这样会让创作空间更加广阔;期待着更棒的作品…… 管家琪:广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法兰克福书展优秀童书获奖作者。 祖籍江苏盐城,长居南京,著作甚丰,作品被译介成英文、日文、德文及韩文等,畅销海内外。 经常受邀至各地中小学与小朋友交流阅读与写作心得,深受小读者们的喜爱和欢迎。

内容简介

在童年播下珍贵的种子 还记得多年前头一回去美国玩,在书店的童书部 看到莎土比亚《仲夏夜之梦》的绘本时,第一个感觉 是难以置信:《仲夏夜之梦》的故事非常精彩,但也 相当复杂,这要怎么做成绘本啊?因为绘本的字数必 定是相当简练的。可是我紧接着马上又想到,在18世 纪下半叶,兰姆姐弟应编辑之邀撰写那本《莎士比亚 故事集》的时候,当时大概很多人也都不相信他们能 办得到吧?毕竟莎翁的作品都是剧本,结构都很庞大 ,不少对白还都相当艰涩难懂,怎么可能用说故事的 方式,一方面保留原著的精华,一方面又条理清晰地 叙述清楚呢?可是后来兰姆姐弟不但办到了,《莎士 比亚故事集》这本书还被公认为对于推广莎翁的杰作 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 所以,经典杰作是不怕被简化的吧!简化有时或 许是普及的一种必要手段,就好像有多少人是先看过 《天鹅湖》的芭蕾舞剧才会想要去读文本?又有多少 人是先看了《指环王》(《魔戒》)、《纳尼亚传奇》 的电影以后才会想要去读原著的呢? 我们现在推广阅读,不能像拼业绩一样只追求“ 量”,更要注意“质”。好书是值得一看再看的,每 重新看一次往往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可是如果看 了一卡车并不值得看的书,那其实也不会有什么帮助 。因此,凡是经典,实在有必要及早接触和认识。这 就好比在你们幼小的心灵先及早播下一颗颗珍贵的种 子。这些种子会在孩子的心里慢慢发芽和长大,为你 们的精神文明以及语文能力都打好坚实的基础。只要 你们知道有这些种子的存在,知道世间有这么优秀的 文化遗产,随着你们慢慢长大,阅读和理解能力也愈 来愈好的时候,你们自然会再去接触和阅读相应的版 本。 附记: 历来一直有不少文化界的人士反对改写经典名著 ,认为是对经典文学的一种不敬。可是,我觉得把经 典名著改写成少儿版,甚至是做成绘本,都还是有其 正面的意义。就好像孩子们需要穿童鞋和童装一样, 这些经典文学本来都是成人文学,孩子们怎么可能直 接去阅读原著呢?再说,如果没有适合的少儿版,孩 子们如果不是透过文字来接触经典文学,难道他们就 不会接触到这些经典文学了吗?当然还是会的,最普 遍的渠道恐怕就是动漫和电脑游戏。现在有不少年幼 的孩子以为曹操、关公、诸葛亮等通通都是日本人, 这可不是笑话,因为他们就是从动漫、从电脑游戏中 接触到这些历史人物的。 所以,我向来是觉得,经典文学不怕被做成少儿 版,关键是做得好不好。这也有点像少儿文学在主题 上其实并不会有什么限制,关键还是要看处理得是否 成功而已。 成人世界中的喜怒哀乐其实孩子们都同样感受得 到,只不过是感受的方式不同。譬如,所谓的“公平 ”,成人马上想到的可能是升迁、加薪之类的事,而 一个小小孩所想到的或许只是比同伴少吃了一块巧克 力,或是被大人冤枉了。我觉得凡是好东西,如果能 够尽早让孩子们接触,总是好的。 一体两面 小时候,因为爸爸工作经常调动的关系,我不得 不经常转学,小学和高中都是分别念了三个学校才念 完的。其实我实在是很不喜欢老是转学(大概没几个 孩子会喜欢环境一直在变吧!孩子们通常都是比较喜 欢稳定,也比较需要稳定),可是没办法,我就是这 么一直转学。我虽然是在台湾台北市出生,可应该算 是在中南部长大,因为我是直到高二下学期才又重回 台北的,之后就一直住在台北,直到2002年从台北越 洋搬家到南京。 有人说转学生最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我倒还 好,印象中好像不管到哪里,同学们都对我很好。我 这人向来喜欢交朋友,总是“喜新不厌旧”,交朋友 也总是很真心;实在是没办法,我大概不管吃多少次 亏也改不了,因为我还是相信人与人之间应该“拿真 心换真心”,如果真心换不了真心,也没什么大不了 ,难过一阵,以后敬而远之就是了。 年纪渐长,愈来愈感觉到朋友真是我的一大财富 ,更是我很重要的幸福感来源。平常我虽然也可以经 常一连好几天都不下楼,就待在家里,也不会觉得无 聊,但说真的,每次回台北,每次一跟老朋友们在一 起,还是有说不出的开心! 只问耕耘 每当有小朋友问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我 总觉得应该是从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开始的,因为我从 那一年开始写日记。那时,我读到一本书,这是一本 对我影响颇深的书——《安妮日记》,特别是里头有 一句话——“纸比人更有耐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于是我也开始天天写日记,一直写到大二。 大二以后因为开始替杂志社写特约稿,每天跑来 跑去,忙得不亦乐乎,就渐渐不怎么写日记了。回顾 自己的成长岁月,我真的很庆幸自己居然写了那么久 的日记。甚至可以说,我就是靠着写日记才总算能够 身心健康地长大!尽管写日记不是真正意义的写作, 却是一段极为纯粹的、只是为了喜欢写而写的岁月。 大家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实际上,我 觉得如果能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个事必定 更有价值,也更能激发你的热情。P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