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敦煌(亲历中国考古)(精)
作者简介
赵声良,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曾先后受聘为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台南艺术大学客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客座研究员。研究敦煌艺术及中国美术史,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著作《敦煌壁画风景研究》《敦煌石窟美术史》等十余部。
内容简介
丝路重镇——敦煌 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西 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西面是与塔克拉玛干大沙 漠相接的库穆塔格沙漠, 北面是戈壁,南面是祁连 山脉。 祁连山终年积雪,冰雪 融化时,便形成了许多小 河。在三危山和鸣沙山之 间就有一条这样的小河。 也许是这条河历经曲折, 当地的人就把它称作宕泉 ;后来叫讹了,就叫成了 大泉。宕泉从山中流出, 在接近敦煌的地方消失在 沙漠中。宕泉下游地势分 成了两部分:东面是三危 山,山石坚硬,道路崎岖 ;西侧是由沙漠形成的鸣 沙山,山势平缓,常有流 沙。 公元366年的一天,一 个叫乐傅的和尚从中原云 游到了敦煌。他见城东南 地势开阔,便信步来到宕 泉河畔的一处高地,面对 三危山参禅人定。当他睁 开眼睛时,忽见对面的三 危山上出现了万道金光, 在金光中仿佛有千佛化现 而出。虽说是转瞬即逝的 光景,却使乐傅感到十分 奇异,他想这一定是虔诚 修行得到的感应,于是决 定在这里住下来修行。他 请来工匠,在宕泉西岸的 岩壁上开凿了一个石窟, 用于坐禅修行。不久,一 个叫法良的和尚也从东方 来到这里,在乐傅的禅窟 旁又开凿了一个石窟。此 后,石窟开凿得越来越多 ,有的是和尚们坐禅用的 禅窟,更多的是世俗的人 用来礼拜的洞窟。 到了唐代,石窟已达 1000多座,于是这一片石 窟被称为“莫高窟”,也叫千 佛洞。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合作撰写,融数代敦煌人的智慧于一炉 深入浅出,一本书解读敦煌的千年历史与不朽艺术 一百多幅图片,从外国的探险家到中国的敦煌人,从雕塑到壁画,直观呈现魅力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