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文系列:2022最新5年中考满分作文精品
作者简介
"闻钟,著名图书策划人,“智慧熊作文”与“智慧熊阅读”品牌创始人。长年从事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与研究,拥有数百所名校名师资源,为出版优质的学生用书提供了保障。 其策划并主编的“满分作文系列”,历年来稳居同类畅销书榜首;2010年,由其策划的《小学生作文分类大百科》等被评为“全国优质助学读物”,由其创办的北京智慧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被评为“2010年度十大书业实力品牌机构”,在全国树立了著名的“智慧熊”作文品牌,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 2012年以来,由其策划出版的“励志版名著”更是成为众多名著版本中的佼佼者,累计销售已近千万册。面对国民阅读率连续下降,浅阅读流行,碎片化阅读盛行的问题,他首次提出了“价值阅读”的理念,并与商务印书馆强强联合,推出“经典名著?大家名译”“国学经典?学生读本”两个系列。2014年以来,经央视等一线媒体的大力报道后,“价值阅读”得到了专家、学者及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同,掀起了新的阅读潮流。2016年,随着部编本教材的起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智慧熊”公司共同策划出版名著阅读课程化配套教材,自此,继“价值阅读”之后,“智慧熊”公司又再次开创了阅读先河。 在闻钟的带领下“智慧熊”公司正在成为一个新型的阅读型公司。"
内容简介
" 以课标为本灵活设题,以生活为根自由抒写 ——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全景式把握及2023年备考策略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基于课标的如上要求,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方式呈现多样化、少限制的态势,内容要求基本朝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自由抒写、创意表达的方向发展。 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三足鼎立 我们先通过一个表格来看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的特点。下表数据表明,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中,全命题、材料和任选题这三类命题形式呈三足鼎立局面。其中全命题作文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材料占比平稳。一般来说,每个考区的中考作文命题方式在一个阶段内会呈现阶段性的稳定,并在稳定的基础上灵活变化命题形式。 年度 试卷套数 全命题 半命题 材料 话题 任选题 大小作文 其中的情境任务题 数 占比 数 占比 数 占比 数 占比 数 占比 数 占比 数 占比 量 (%) 量 (%) 量 (%) 量 (%) 量 (%) 量 (%) 量 (%) 2018 64 23 35.9 10 15.6 12 18.8 2 3.1 15 23.4 2 3.1 0 0 2019 51 17 33.3 5 9.8 9 17.6 4 7.8 14 27.5 2 3.9 8 15.7 2020 71 22 31 5 7 13 18.3 0 0 30 42.3 1 1.4 4 5.6 2021 88 42 47.7 3 3.4 8 9 3 3.4 31 35.2 1 1.1 6 6.8 2022 38 16 42.1 4 10.5 7 18.4 2 5.3 8 21.1 1 2.6 3 7.9 备注: 1.以上试卷套数是随机选择,属于不完全统计;如果完全统计,数据会有一定变化。但因为是随机选择,所以还是能够反映整体命题情况。 2.任选题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目任选其一,命题形式包括全命题、半命题、材料和话题,其各自数量没有再单独统计。 3. 2022年的试卷套数未及多搜集,因此实际数据会有一定出入。 (一)题目本身的形式特点 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本身的形式往往规定了考生的写作范围和方向,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1.独词命题,扩大外延 作文题目以独词形式出现,题目的内涵越小,其可写作的外延越大,考生思维的自由度越大,越能发挥其写作的才情。如 2022年重庆 A卷二选一题“济”、 2021年山东聊城卷“初心”、2020年云南卷“肩膀”、2019年湖南岳阳卷“分享 ”、 2018年广东卷“恒”,这些都是以独词的形式命题,其中以动词居多。因为独词题限制小,审题没有障碍,选材范围广,再加上体裁不限,立意自由,考生可以从题目所涉及的任何生活领域中加以选择提炼,这样就容易找到发挥其特长的角度任情挥洒,使“让学生易于动笔”的课标要求得以在考场中落到实处。 2.短语命题,限定范围 短语型题目增加了题目的内涵,缩小了题目的外延,对写作选材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制。考生必须在题目规定的范围里选择合适的素材,所以能考查出考生的思维深度。如 2021年山西卷二选一题“微笑着前行”,相较“前行”多了“微笑着”这一修饰语,选材范围缩小,考生只能选择与题目相契合的角度进行写作,其思维的灵动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为题目的限制而立见高低。再如 2022年安徽卷“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 ”、四川巴中卷“这是我的舞台 ”, 2021年福建卷“这些故事感动了我”、江苏淮安卷“我想清楚了 ”、湖南娄底卷 “2049年的我 ”、四川巴中卷“我心中有一粒种子”、重庆 A卷“你的馈赠,点燃了我”等,这些短语型题目中都有个“我”字,或做主语,或做宾语,或做定语。不管做什么成分,所写的内容一定与“我”有关,这就限制了考生的选材范围,考生必须审清楚“我”在题目中的位置—是生活的主动者还是被动者?如果是主动者,行为事件是什么?如果是被动者,被什么刺激或触动了?考虑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恰当选择合适的材料去表现题目规定的主旨。 短语型命题还有很多,如 2022年江苏无锡卷“在劳动中成长 ”、四川乐山卷“礼赞奋斗者 ”, 2021年江苏常州卷“音乐让这一刻闪闪发光 ”、江苏徐州卷“此中有新意 ”, 2020年福建卷“学习与性格”、湖北咸宁卷“那些暖心的话语”、上海卷“有一种甜”。短语类型不同,其选材着笔的重点就不同:主谓短语重在陈述词与被陈述对象,动宾短语重在动词,介宾短语重在宾语,并列短语两者兼顾,偏正短语重修饰。根据题目重点选材落笔,纵深开掘,才能写出像样的作文。 3.半命题,限制下的灵活 半命题的形式特点是在一定条件的限制下,给予考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既有条件限制,又有一定的灵活度,便于考查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半命题作文的类型很多,从题目内容上看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限定主题,自由选材。如 2022年重庆 B卷二选一题 “里的文化”,首先限定了写作主题是“文化 ”,至于选择什么文化来写,即选什么材料,由考生自行决定,这样考生就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选材,做到有料可选、有话可说。 第二种类型是选材范围限定,主旨由考生自定。如 2022年四川德阳卷“我体育”、2021年湖南衡阳卷“青春路上,我与一起奔跑”、2020年四川南充卷二选一题“那声音特别”,这些题目都是在选材范围上进行限定,考生在此条件下自由确定作文主旨,而主旨的确定又由其对生活的认知水平决定,所以此类作文题最能看出考生的思想深度。 第三种类型是比喻类半命题,要求补充本体或喻体。如 2022年浙江丽水卷“以为舟”即要求补充本体,补充的本体决定了选材和主旨,其自由度是非常大的,天上地下、实的虚的都可以写。比喻类半命题作文看似有限制,实际开放度很大。 第四种类型是限定时间、空间或叙述视角,主旨、选材自定。如 2021年四川广安卷二选一题“心中有你,让我”、2020年湖北孝感卷二选一题“那一刻,我没有”,两题都是确定叙述视角“我 ”,补充的内容任由考生自由发挥,主旨、选材都没有限制,考生容易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再如 2018年山西太原卷“那天,如果”,给定时间“那天”,“如果”后补充的内容自由确定,给了考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二)作文的命题方式 近五年的作文命题方式较以往更加多样化,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裸命题 直接给出题目,不做任何提示或引导。如 2021年陕西卷 “这,是我的节奏”、江苏淮安卷“我想清楚了”、山东菏泽卷“遇到你,真幸福 ”,2020年湖南株洲卷“在路上 ”、上海卷“有一种甜”、吉林卷二选一题“教育里的爱”等,这些题目本身表意非常明确,不加提示,反倒能让考生更好地自主发挥。 2.导语式命题 在命题前给出一段导语,一方面引出题目,一方面拓展考生思路,有时还会起到限定选材范围的作用。如2022年四川乐山卷: 一年 11000多单,乐山市网约车司机杨顺怀从全国 300多万名司机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十大跑单王”;立克拢拢,从大山走出去又回到大山的彝族青年,乘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春风,追逐梦想,成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在生活中,有无数这样的奋斗者,用汗水和智慧创造着更加幸福的明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回应,你我亦是奋斗者。握紧笔,把心中的赞歌唱给奋斗者吧! 请你以 “礼赞奋斗者”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这道题目的导语就起到了引出题目的作用。通过导语,考生知道了何为“奋斗者 ”,理解了题目内涵,就可以精准地选材构思了。 再如 2021年江苏苏州卷: “箪食瓢饮,贫居陋巷,而能不改其乐”,是颜回的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精神; “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是赵一曼的精神; “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 ”,是叶剑英元帅提倡的精神。 …………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人物的精神常常令人感动、向往,然而一旦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做出选择时,人们往往又会犹豫,甚至畏难不前。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和思考,以“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该题导语中给出的几种精神不仅起到引出题目的作用,还能拓展考生的思路。考生熟读导语后,既能紧紧围绕题目展开构思,又能不被导语里提供的范例所束缚。 如果导语的内容对写作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就必须考虑导语限制的条件,否则就可能写偏。如 2021年江苏徐州卷: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面貌、新气象,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请联系生活,以“此中有新意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道题的导语除了引出题目,还起到限制选材范围的作用,即选材要围绕“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带来的“新意 ”,离开这个范围,就偏离了命题的本意。 3.材料式命题 材料式命题给定的材料是作文的根据和基础,丢掉所给的材料另作主张属于严重跑题。一般材料式命题是只给出材料,让考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自行命题。如 2021年河北卷: 材料一:成功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已竭尽全力。 材料二:人生中有些事情你不竭尽全力去完成,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出色。 材料三:凡做一件事情,便忠于一件事情,将全副精力集中在这事上头,一点儿不旁骛。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该题中给定的三则材料是考生拟题立意的基础,因此准确理解材料是考生作文的前提。要做到准确理解,首先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成功、竭尽全力、心无旁骛等),然后确定自己的立意方向;主旨确定后,选材拟题,最后成文。 近五年的材料作文中,材料的形式有诗歌、名人名言、人物故事、名著选段、社会现象、新闻报道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些作文题还会从课文中摘取一些片段作为材料,如 2022年浙江嘉兴、舟山卷就引用了《老山界》中的“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 ”。无论何种形式的材料,都是考生命题立意的基础。因此,对于材料作文而言,离开对材料的准确理解,作文就成为无根之木。材料作文的出现促使教师重视读写结合,它对教学的导向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4.设置情境,任务驱动 近年来,情境型任务驱动的命题方式逐渐受到命题人的青睐。这类题型容易让考生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唤起生活体验,既能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又能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组成部分包括情境创设、任务布置、任务关键词。写作任务涉及的文体有实用类文体,如书信、建议、演讲稿、辩论词、评论、序言等,也有文学创作,如游记、童话等。 如 2021年浙江绍兴卷给出四个关于国际汉语热的新闻标题,让考生从任务单中任选一项任务完成。任务单的内容是: 任务一:阅读新闻标题,就标题内容所反映的现象,为校园论坛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任务二: 4月 20日 ,第十二个联合国中文日之际 ,《晚报》启动了 “我与汉语的故事”征文活动。请写一篇文章(可以文学创作),向《晚报》投稿。 任务三:一位热爱中文的外国小伙伴向你请教汉语学习的方法,请结合你的学习体会,写一篇建议性文章。 该题中的三个任务涉及三种不同的文体,每一项任务都有任务关键词(画线部分),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活动和文体进行写作。 情境任务驱动型命题大多都是给出多项任务,由考生自选,给考生留出足够的选择空间。但也有只给一项任务的命题,如 2021年重庆 A卷二选一题的第二题就只给了一项任务,要求考生以“心之桥”信箱的名义写一封回信,帮助小渝和妈妈彼此理解。不管任务多寡,根据情境和任务关键词去写,才能符合命题要求。 以上四种命题方式是近五年的主要命题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中考作文还出现了给定开头句或结尾句的新题型。如 2022年四川成都卷“从‘你来了。’‘你来吗?’‘你来啦!’三句话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 2020年北京卷二选一题“请你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 2019年浙江衢州卷要求考生以“亲爱的朋友,欢迎你来衢州旅游!我会与你分享我的‘私家地图’,现在跟着我出发吧!”为开头写一篇游记, 2019年甘肃武威卷二选一题“请你用上‘科技’‘未来’‘环境’这三个词语,以‘已经过去三天了,还没有见到阳光’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 2022年四川凉山卷二选一题“将‘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样子’作为文章结尾,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21年广东卷“以‘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为结尾写一篇文章 ”。还有的则在写作方法上予以提示,如 2020年浙江衢州卷提醒考生运用悬念、伏笔、对话推动等方式讲故事。这些命题方式活泼灵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命题内容:立足生活,鼓励创新 中考作文命题的内容如果从贴近生活的角度看,无外乎个体成长、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几种类型。换个角度,从写作思维能力考查的角度看命题内容,或许更能凸显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也能更有效地指导平时的写作训练。 对近五年的作文命题进行系统梳理后,我们发现其在立足生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展考生的思辨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注重语文能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归纳起来,命题内容在考生思维能力考查上的表现形式也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聚合类 所谓聚合思维,就是从大量的信息中细心筛选,通过归纳整合找出最本质的东西。这就要求考生拥有足够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即要有足够的经过反省后的生活经验。在这基础上,根据作文题目要求,选择符合立意要求的生活事件进行抒写,并能从所写的生活事件中提炼出其最本质的东西—价值意义,且该价值意义要与作文主旨一致。 中考作文命题的内容大多数指向聚合思维。如 2021年山东德州卷: 一百年前,十几个年轻人站在烟雨迷蒙的南湖红船上,向远方眺望;七十年前,一群年轻人站在黄沙弥漫的戈壁滩上,向远方眺望;当年,一个年轻人站在田塍上,透过金色的稻芒向远方眺望;现在,勇敢的你,背起行囊,眺望远方…… 请以“眺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该题显然是让考生从生活中选择能够体现自己展望未来或心怀理想的事件去表现,考生要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仔细甄选与“眺望”内涵一致的材料,经过一番抒写、提炼、凝聚,才能准确表现题旨。这道题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命题考查考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另外还有从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等的关系角度考查的。如 2021年湖北荆州卷三选一题中的“校服的故事 ”、 2020年湖北咸宁卷“那些暖心的话语”就涉及与他人的关系;2019年浙江衢州卷要求写游记,考生必须放眼自然风物; 2020年广东广州卷“我能为你做点儿什么 ”,题中的“你”定位不同,写作的生活范围就不同,因此它涉及的可能是与他人的关系,也可能是与他物、与自然、与集体、与社会等的关系; 2020年山东潍坊卷则让考生把目光直接投向社会,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聚合思维能力的考查是历年中考作文命题的重点,长盛不衰。 (二)思辨类 “思辨”本是哲学术语,是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在考生写作中表现为思考、分辨及说服解释,它包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近年的中考作文逐步加强了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以期更好地为高中作文教学打好基础。如2020年湖北黄冈卷二选一题中的一道题: 薛谭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认为都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道上为他摆酒送行。这时只见秦青打着拍子,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 见此状,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了。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很明显是从考查考生思辨能力的角度出发设置的。考生首先要从材料中提取一个符合题意的观点,如学习应该虚心、不要浅尝辄止、学无止境等,然后对此观点要辩证地分析与论述,形成自己的学习观。如果 考生选择写记叙文,同样要思考材料蕴含的观点及其合理与否,并恰当地表达自己认可的观点。 再如 2022年浙江绍兴卷: 来自热线88643111:越城区孙端街道的上亭路上有棵香樟树,因树干大幅度弯曲,呈“歪脖子”状。“这棵行道树造成的伤害可不少,一些司机停车时,没有留意到它,结果车尾撞上‘歪脖子 ’。”近日,上亭路上的一些商家打来电话,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处理这棵行道树,别让车主再“中招”。 记者随后采访了各方人士。在路边开店 20多年、看着香樟树长大的谈师傅表示,希望移走这棵树保留车位;附近的卢师傅在树上挂了塑料袋,写了“小心停车 ”;街道办接到市民反映后,采取了临时警示措施并研究后续处理方案;园林专家表示,如果用扶正的方法,树木会面临死亡风险…… (《绍兴晚报·热线通》2022.5.16) 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这就引导考生自主思考:到底哪种处理办法才是最好的?除了以上这些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这样自然而然就考查了考生的思辨能力。 还有像 2022年浙江金华卷要求考生思考应该“走进”还是“走出”,2021年浙江杭州卷“超常发挥和正常发挥 ”、浙江绍兴卷要求考生给学校论坛写关于汉语热的评论,面对这些题目,考生都要对文字材料和生活材料进行分析、辨别,并用合适的内容和构思让别人明白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思辨能力的体现。 (三)想象类 近年来,课标中“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在中考作文中有了很好的体现。如 2021年北京卷二选一题的一则语: 有学者说:“读史使人明智。 ”了解过去,可以让我们增长智慧,对现实生活产生新的思考。假如有一部可以跨越时间的电话,可以打给过去的任何人,你会打给谁?想了解什么?打完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我挂断了跨越时间的电话”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这则导语除了引导考生的思路还给定开头句,剩下的就是由考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情节的补充,这给了考生极大的自主权。 再如 2021年浙江衢州卷“发生在火星上的科幻故事 ”(让考生根据材料提供的情境、资料和词语发挥想象完成作文), 2020年四川遂宁卷“踏上开往的列车 ”(考生可以想象自己去往任何时间或地点,遇见任何人),2018年江苏南京卷“在2018”(要求考生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来写),这些题都能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且形式灵活,有利于考生的个性表达。 还有的考题通过扩写的形式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如 2021年江西卷提供一则篇幅不长的故事,要求将材料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 2018年山东德州卷要求考生根据王安石词作《生查子》的内容扩写成一篇文章,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 想象类作文一般是给出条件、材料或情境,让考生据此展开想象进行写作。这类作文的出现提醒考生,平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多借助课内外材料进行想象练习,考场上方能发挥出水平。 三、2 0 2 3年中考作文备考指南 近五年的中考作文命题都是依据 2011年版课标的要求来命制的,从 2023年开始,中考作文命题将依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命制,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新版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对初中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发展有以下几个重点目标: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此外还要求能扩写、缩写、改写,能写常见应用文。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一章中的第二节“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里面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模块中提出的内容要求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是“坚持素养立意 ”,命题要求里明确提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 新版课标的上述要求将成为 2023年中考作文命题的基本依据。那么,中学生要做好哪些写作准备呢? (一)进行写作训练 利用好教材文本的范文功能,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做到读写结合。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模仿练习 模仿练习就是根据教材提供的文本,就其最突出的某一特点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作达到习得作文策略与技巧的目的。如“仿选材 ”,就是仿照范文的选材方式进行拟题创作,它是一种借助范文帮助自己学会如何到生活中找“米”的策略;“仿构思”,即仿照课文的构思方法,从记叙的顺序、线索、文章结构等角度,就范文中某一突出的构思特点进行仿写练习,以培养组材能力。还有“仿立意 ”,指的是模仿范文立意的方法,而非仿其主旨。同学们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往往不知怎样立意,即使有了要表现的主旨也不知怎样给主旨找个“安稳的落脚处 ”,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如同白开水平淡无味。而我们教材中的范文有很多巧妙立意的方法可供借鉴,有效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立意方法的练习对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大家还可以采用“仿写法 ”,各种文体运用到的写法都可以模仿。只有通过模仿才能入格,入格之后才能出格,然后达到写作的自由。 2.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就是根据文本提供的相关信息,包括题目、线索、构思、人称、选材等予以变换后进行写作练习,将阅读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达到训练写作能力的目的。比如变题练习,学会素材剪裁的策略;变材练习,学会选材典型的策略;变换人称练习,学会巧选角度的策略;变序练习,学会恰当组材的策略。文章可供变换的角度还有许多,如线索、概述与详述、叙述与描写、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与结尾的方式等。同学们只要能有意识地做这方面的变式练习,就能够较好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补式练习 补式练习就是给记叙文补充情节或补写留白处,给议论文补写例证等,通过随文补写练习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做好补式练习的前提是对原文的理解足够深入,而且要会模仿原文的文风,这样补写的内容才能完美地契合原来的故事或观点,不让人感觉“出戏 ”。因此补写留白既可以帮助自己阅读时深入文意,又可以锻炼文笔,读写有机结合,使读写走向高效。此外,补写情节还能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故事叙述能力,补写论据则能提高自己的思辨论说能力。 4.评鉴练习 评鉴是指以内容理解和技巧学习为中心,就教材中范文的某一方面进行评价鉴赏,如作品人物评价、语言评价、表达技巧评价、构思独特性评价等。同学们坚持评鉴练习,定能提高自己的文学品位和语文素养。 (二)进行语文综合能力训练 要扎实开展好教材里安排的各种综合实践和口语交际活动。口语交际如八年级上册的复述与转述,八年级下册的即席讲话,九年级的讨论和辩论;综合实践活动则每册书都有相应安排,如七年级有“有朋自远方来 ”“少年正是读书时”“文学部落”“天下国家”“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我的语文生活 ”六个专题。根据新课标要求,这些都是学习任务群的组成部分,其对应训练的都是语文综合能力。这些语文活动,同学们平时一定要重视。 (三)进行思维能力训练 加强情境化任务驱动型作文练习,全面把握各类实用性文体的写作,强化聚合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思辨性作文练习和想象作文练习。聚合思维训练,可以通过一题多做,进行审题、立意、构思的多角度练习来完成。比如“风从这里吹过”这个题目,可以有几个角度立意?不同立意的角度,如何选材、构思?对于思辨能力的练习,则可以在语文任务群活动中多设计一些辩论赛,辩论之后再进行写作。而想象力的培养,则可借助对课文的扩写、改写、补写等练习打好基础,再进行一定情境下的想象作文练习。 总之,备战中考写作,要练好写作基本功,就要抓住教材这个根本,认真遵循教材作文教学的编排序列,进行系统练习,扎扎实实地进行序列化写作训练。 " "《最新5年高考满分作文精品》帮助考生解决高考作文6大问题 高一用它,抢先起跑 高二用它,加速助跑 高三用它,冲刺猛跑 2个方向冲刺,3个步骤跨越 2个方向:抓规律,巧预测 摸透规律,科学备考 精准预测,实战练兵 3个步骤:学技法,巧借鉴,练思维 解锁写作技法,掌握高分诀窍 巧妙借鉴范文,汲取佳作精华 摆脱思路窠臼,实现思维破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