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场绵绵春雨,使得河南省漯河市30万亩高标准粮田 郾城区新店镇西大坡示范方里,麦苗青葱,生机盎然。 2015年3月20*上午,******委员、*** 副**汪洋与参加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森林*原防火工作 会议的代表来到这里考察。 在西大坡的田间地头,汪洋一行仔细察看小麦长势。 河南省小麦专家郭天财下到地里,拔起几株半尺多高的麦 苗讲解苗情,高兴地说道:“您给这里带来了一场喜雨, 土壤墒情好,今年又是丰收年。”汪洋叮嘱要加强麦田管 护,并由衷地称赞道:“地种得真不孬!” 在高标准粮田一隅,高高的风向杆和蓝底白字的现代 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牌子格外醒目。郾城区区长王迎波向 与会代表介绍说,大田中建设的农业气象自动化监测设施 ,包括六要素自动气象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农田小 气候观测及图像视频采集设备、虫情监测仪等,农民朋友 可以通过网站、电子显示屏等随时了解大田农作物的墒情 、苗情等信息。 在新店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里,高标准粮田土肥水气 一体化物联网系统引起了汪洋的注意。只见农技推广员慕 兰在电脑上查询到西大坡的测土配方施肥表后,电脑“指 挥”机械设备自动对水肥进行配比,并开出了管理“处方 ”。 “水肥怎么控制,是通过管道上的阀门吗?”一位代 表问。 “不是,咱用‘互联网+’。”慕兰解释道,河南省高 标准粮田大多实现了物联网信息化管理,根据测土配方施 肥,只需坐在房间轻点鼠标,就能控制水肥的开关和施用 量,通过喷头在田问营造出一片片“营养丰富”的水雾, 滋润麦苗茁壮成长。“以前浇一亩地需要40~50立方米水 ,现在只需要20~25立方米,还能节省肥料20%。”工作 人员向参会代表介绍,一台4米宽、10米长的水肥一体化耦 合机,40分钟能完成一亩地的水肥浇灌,不但高效,每亩 还能节约成本80元。物联网、测墒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 三项**技术综合的“互联网+”水肥一体化等“高精尖” 技术,令参会代表称赞不已。汪洋说:“这对大规模土地 耕作很有必要,既要好看,*要讲究方便、实用。” 农业气象系统是高标准粮田土肥水气一体化物联网系 统中一个重要的服务模块,四块大屏幕正显示着外面大田 里的温度、土壤墒情等实时气象数据。“通过这个现代农 业气象服务平台,可制作出有针对性的精细化农业气象服 务产品,为农业生产开展服务。”农业技术信息员白红霞 调出当天刚制作的农用天气预报,向汪洋介绍说,“这些 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和气象灾害防御信息,通过气象信息员 、手机、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和方式进村入户,送到农 民手里。”****组**、局长郑国光补充说:“ 还有村里安装的气象大喇叭也在传递这些气象信息,很好 地解决了信息服务‘*后一公里’的问题。” 农技推广站院内的人工增雨*库吸引了汪洋的目光。 他走过去仔细察看人工增雨高*、火箭作业设备。“天降 喜雨、粮食增产,人工增雨、功不可没。”汪洋对郑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