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影鸽子人(胡同北京的生趣与乡愁)(精)

树影鸽子人(胡同北京的生趣与乡愁)(精)
作者: 陆原|责编:张永俊|绘画:况晗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07.60
折扣购买: 树影鸽子人(胡同北京的生趣与乡愁)(精)
ISBN: 9787520712781

作者简介

况晗,一个用铅笔为胡同在纸上构筑安身之所的人,一个数十年如一日执着记录城市变迁的人。他的宽线条铅笔画被业内外人士公认为最能表达出真正的老北京胡同的感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1年生于江西宜丰,198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荣获首届徐悲鸿奖学金。在国内举办过多次展览;2014年在法国、摩纳哥等地进行艺术交流;2015年至2016年在美国作为访问学者进行艺术访问,先后在奥斯汀、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圣地亚哥举办个人画展及讲座,受到美国艺术界人士的热烈欢迎。2019年回家乡宜丰写生。 出版有《留住胡同——况晗宽线条铅笔画作品选》《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面貌》等书,国内外媒体作过专题报道,多数作品被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艺术鉴赏家收藏。 陆原,自由撰稿人。祖籍绍兴府山阴县,生于北京市东城区明清顺天府旧址交道口,长于西城区元大都海子畔白米斜街,曾居丰台区金中都古城遗址高楼村。春觅琼岛春阴,夏观居庸叠翠,秋望太液秋风,冬踏西山晴雪。含英咀华,夜读元明清三代史,寻幽探秘,日访老北京四九城。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中国电视报》、《中国档案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中国之翼》等媒体撰写北京历史地理文稿数百篇。2008年与画家况晗合作图文画册《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面貌》。

内容简介

钟楼湾胡同 钟楼湾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钟楼周边。明朝属金台坊管界,清朝属镶黄旗驻地,今属安定门街道辖区。 北京城区中轴线, 南至永定门, 北至鼓楼钟楼。鼓楼至地安门路口的路段, 今称地安门外大街,明朝旧称鼓楼下大街,清朝旧称鼓楼大街。鼓楼以南的地安门外大街是东城区与西城区的分界线,但是在鼓楼以北,东西城区分界线却不在中轴线的延长线上,而是在西侧的旧鼓楼大街,所以位于钟楼周边的钟楼湾胡同归属于东城区。 元朝大都城的鼓楼和钟楼,位于旧鼓楼大街南北两端,是市场密集的地方。元朝著录大都城风物的《析津志》记述,钟楼前方的十字街有米市、面市、鹅鸭市、缎子市、帽子市、珠子市, 钟楼后方有铁器市,有出售皮靴及制靴皮革的靴市,还有穷人聚集等候被人雇用的穷汉市。 元朝的翰林院在钟楼北侧,翰林学士危素住在钟楼街。清朝学者朱彝尊所作《王冕传》讲述了危素访问王冕的故事。元朝画家王冕,是浙江诸暨县人,善于绘画荷花梅花。王冕的《墨梅诗》写道: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旅游到了大都城, 危素骑马来访。王冕问道,你是住在钟楼街的那位先生吗?危素回答是的, 然后王冕并未与之交谈, 危素坐了一会就走了。旁人不解来访者何人,王冕笑道,我知道危素住在钟楼街,也读过危素的文章,感觉有诡气,今见其人举止也有诡气, 所以来访的这个人必是危素。王冕不满元朝统治,也不想做官,所以不愿交往危素。后来明朝征虏大将军徐达攻入大都城,危素跑到今属北新桥二条胡同的报恩寺,想要投井自尽殉国,报恩寺大梓和尚一把拉住他劝说,元朝的国史只有你知道,你若死了,国史也就死了。危素放弃投井自尽,归顺了明朝,去了南京任职翰林院侍讲学士。朱元璋认为危素虽有学问, 却无气节,后来贬斥危素去了安徽和州看守余阙庙,余阙是一位宁死不屈的元朝官员。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在中轴线上建造了鼓楼和钟楼。钟楼最初悬挂的是一口铸铁大钟,后来因为音色不好被替换下来, 长期弃置于鼓楼后面,这口铸铁大钟现存于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现在钟楼悬挂的永乐铸铜大钟出自旧鼓楼大街西侧的铸钟胡同,那里在明朝是皇家的铸钟厂。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记述,孙承泽见过铸钟厂里有明朝遗留的十几口大钟,高达二丈余,周身铸有经文,横七竖八地倒卧在院子里。 钟楼曾被火灾焚毁, 清朝乾隆十年(1745 年)重建钟楼,为了预防火灾改为砖石结构,所以现在看到的灰色的钟楼,与红色的木结构的鼓楼外观色调并不一致。 清朝在鼓楼和钟楼之上击鼓撞钟报时的工作,是由銮仪卫的皇家仪仗队旗鼓手负责的。一更和五更报时, 先击鼓108 响, 再撞钟108 响,108 响还要分为前后两节, 每节54 响, 击鼓撞钟的节奏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夜里的二更至四更,则是只撞钟不击鼓。为了协调击鼓撞钟的时间,旗鼓手在鼓楼和钟楼彼此之间使用灯光信号联络,称为对灯。 1924 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之后,仪仗队随之解散,鼓楼和钟楼不再击鼓撞钟。此后改为每天中午在德胜门和宣武门城墙之上鸣放大炮报时,称为午炮。旧时在德胜门以东正对着钟楼的城墙之上,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是火药库,另外两间住着炮手一家。那位炮手姓李, 因为每天鸣放午炮,耳朵被震聋, 所以人称外号“李聋子”。有时德胜门和宣武门两边的午炮未能同步鸣放,北京居民就会听到两声炮响。 况晗笔下的铅笔胡同,并非胜在如何逼真,最打动人的是这些作品背后透出的老北京随性、宽厚的精神内涵。铅笔朴素的线条、厚实的灰色调,最适合表现老北京的韵味——片片残墙的斑驳、砖石风化的质感、老槐树的光阴、胡同的年轮,画中处处可见人的生活、人的情感、人的情绪、人的思想,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