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抗日细节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细数侵华日军的军鞋 日军士兵的主要军鞋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取得了“首战平型 关”的胜利。作为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 真正意义的歼灭战,“平型关大捷”不仅一次歼敌约 千名,还同时击毙了两名日军中佐:桥本顺正(第五 师团参谋部4名参谋之一)、新庄淳(第六兵站汽车 队长),无疑给骄狂的日军迎头一击。 在平型关与日军初次交手之后,八路军115师师 长林彪的首个深刻印象,就是日军士兵的军鞋。在10 月17日写成的《平型关战斗的经验》,谈及“个人在 这次战斗中所感觉到”的第一条之中,他详细写道, 日军“步兵穿着皮鞋爬山,简直不行,虽然他们已爬 到半山,我们还在山脚,但结果我们还要先抢上去, 给他们一顿猛烈的手榴弹,他们只好像滚萝卜一样地 滚下去了”。日军被歼灭之后,我军缴获了大批日军 的皮鞋。这种牛皮制成的军靴,呈现出棕黄、红褐的 颜色,而在我军的回忆之中又被称为“黄皮鞋”、“ 红皮鞋”。我军战士嫌其过于笨重而不愿使用。当时 的“行军通讯”《关于八路军的种种》记述了平型关 战后,“战斗员们夺得了无数的红皮鞋。他们都不喜 欢,说穿起来一点也不方便,所以一穿就抛了”。时 任115师政治部宣传部长的萧向荣,战斗之后也曾回 忆:“‘皇军’都穿着很光亮的黄皮鞋,我们的战士 有的因为冲锋跑得太快,把自己的鞋子跑烂了,也就 不客气的脱下来穿上”。萧向荣还记述了我军战士穿 上日军军鞋之后,彼此议论的话语:“啊,这样重, 怪不得跑不起来;爬起山来一个个就像笨牛一样”, “哈哈!呀!挤得脚好痛”。 我军战士认为有些笨重的这种日军皮鞋,在昭和 五年设计定型的,于是日本陆军的后勤生产之中称其 为“昭和五年式军靴”。该鞋在侵华日军陆军里是陆 军士兵最主要的军鞋,从这一张宿营的日军士兵照片 (图1)可以看到,脱下摆床头的都是这种鞋子。抗 战影视作品之中,这种军鞋出现频率最高,看出国人 最熟悉的日军军鞋。该鞋的鞋底印有“编上靴”的名 称,收藏界有人误认为意思是“编制上”的军靴。其 实,日文词语“编上靴”翻译成汉语即“高腰皮靴” ,“高腰”指鞋帮位置高于踝骨,可以完全包裹住脚 踝关节。而“编上”的意思,日语也有一种解释,即 鞋口部分有鞋带(日语称之为“靴纽”)需系上(编 上),名称实际上描述出了该鞋的高开口系带式造型 (图3)。编上靴的靴底有三十颗左右的防滑铁钉, 靴后跟处还嵌有近10毫米厚的马蹄形铁掌(图2)。 军靴装上铁钉和铁掌,不仅可以让靴底经久耐用,更 大幅度中增加了防滑的作用。日军大队士兵行军时, 靴底也常会传来金属与地面的碰击声。在一些抗战影 视作品之中,这种声音被作为耀武扬威的侵略者“铁 蹄”践踏的写照,而一次次凸显出来。 为了增强军鞋的耐水性,编上靴大多是采用了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