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应用技能案例实训第2版高等教育财经类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作者简介
李贺,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双本科,会计学硕士,现任教于大连财经学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教学经验,尤其对国际贸易、金融及企业管理会计有着深入的研究。
内容简介
贸易,一种伟大的交流 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会认为,以国际贸易为终身事业,似乎不像做IT或投资银行那么有吸引力,不过如果你读了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J.Bernstein)的《一种伟大的交流:贸易如何影响世界》(A Splendid Exchange: How Trade Shaped the World)这本书,想法可能会改变。该书讲述了贸易发展的历史,在其序言中,作者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影响力,虽然这种影响力可能并未被我们所意识到。 那是一个秋天,作者正在柏林旅行。离开酒店时,他顺手从前台的果篮里取了一个苹果。之后不久,他走到一个公园,感觉有点儿饿了,就从背包里拿出了苹果。这时,他忽然注意到苹果上的标签,小小的苹果竟然来自新西兰,跨越了半个地球!虽然,就在不远的德国乡村果园,本地苹果也成熟了…… 数千年来,人们消费了很多来自远方的商品。在1800年前的罗马,最具有地位象征意义的进口商品是中国丝绸。极高的运输成本和风险,使之过于昂贵,仅供社会顶尖的精英阶层享用。而如今,发达的科技和物流基础设施,使越来越多的商品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给社会各阶层的人们。 但是,这种繁荣景象只在和平年代才有。纵观历史,贸易依赖着它与政治之间的脆弱平衡:一旦贸易路线被战争中断,或被单一帝国垄断,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商品流通也被限制或彻底中止。 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人类具有“内在贸易倾向”,这是因为贸易使人们更加专注(贸易使社会分工成为可能)。你能想象自己必须发明并制造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每一件东西吗?除非你是漂流到荒岛上的鲁宾逊或者是《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否则这种情景是难以想象的。 从政治角度来说,国与国之间总会有利益和冲突。总有人赞成贸易保护主义,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美国,甚至是在中国;也有像梭罗这样的人,批评科技给社会带来的便捷。所有这些声音都有其道理。然而,伯恩斯坦强调:自由贸易是和平及繁荣的最好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