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落惊风雨(下)/发现中国印记丛书

笔落惊风雨(下)/发现中国印记丛书
作者: 董胤
出版社: 北京少儿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笔落惊风雨(下)/发现中国印记丛书
ISBN: 978753015517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范仲淹与《道服赞》 范仲淹(9**—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北 宋**政治家、文学家、*事家,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 )。范仲淹一生为官清廉,因为体恤民情,且力主改革又 刚正不阿,所以屡遭奸佞陷害,几经官场沉浮,数度被贬 。他的文学素养很高,名篇《岳阳楼记》不仅流传广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是成为仁 人志士千古传诵的立身格言。范仲淹的书法作品虽然存世 稀少,但是从传世墨迹中不难看出,他的书法造诣可与当 时的书法名家比肩,确实文采与书艺俱佳,不负文豪之名 。妙笔生花著华章 五代*后一个王朝后周的显德七年(960年),宋** 赵匡胤发动历****的“陈桥兵变”,夺取了政权,建 立了宋朝。北宋在1127年“靖康之变”时,都城东京(今 河南开封)被*破,次年宋徽宗与宋钦宗被金国俘虏,北 宋就此灭亡。宋徽宗的第九子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南京( 今河南商丘)继承了皇位,把都城南迁到了临安(今浙江 杭州),史称南宋,南宋的建立使宋朝又得以延续了153年 。后人将北宋与南宋并称为“两宋”。 在宋以前的唐末五代时期,天下大乱,藩镇割据,那 时候掌握*权也就等于掌握了乱世中的话语权。在藩镇横 行天下的局面中,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文章礼乐”在那个 时代并不能影响时局的发展,也不足以在乱世中安身立命 ,所以就形成了重武轻文的社会风气。赵匡胤建立宋朝后 ,为避免重蹈五代时期王朝*迭频繁的覆辙,积极采纳了 宰相赵普提出的“偃武修文”的策略,意思就是停止武备 ,振兴文教,通过“杯酒释兵权”,推行*戍法和用文官 取代武官治理**等措施,从而削弱了武将的权力。在这 样一系列有效措施的连续实施下,重文轻武就成了宋代的 基本国策。这样的基本国策为文人士大夫创造了新的生存 环境,也为后来北宋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北宋文化风气的转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宋** 、宋太宗、宋真宗三朝,新的文化风气还在形成的过程中 。当时,为了消除文人对朝廷的顾虑,吸引他们放下戒备 之心入朝做官,宋**曾立下誓碑,不许杀士大夫和上书 进谏者,所以北宋没有诛杀大臣的事情发生。到了宋仁宗 时期,文化风气的转变过程才大致完成。宋代帝王治理国 家的基本思想是“与士大夫治天下”,也就是与士大夫一 起管理**的意思。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北宋历代帝王 大力提拔文人做官,文人在这时得到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这期间我们耳熟能详的文人有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 轼、苏辙、司马光、欧阳修等人,他们善于写诗填词,并 达到极高水平,宋词成为与唐诗并重的中国古典文学艺术 的瑰宝。在这些**文人中,和我们即将要讲的书法作品 有关的文人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与另外一位人们熟知的名臣包拯 同朝为官。范仲淹除了是**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外,也是一名*事家。历**曾经被调任镇守边关,亲自 指挥与西夏的作战。由于他在边关抵御外来侵略立下了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