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好意思害你一生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人生总有事,需向他人言 开篇小谈 在茫茫的红尘中行走,于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上 ,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人不能独活于世,需要人的相 助、扶持,那种“我从来不求人”的想法既不现实, 也不可能做到。尤其是别人眼中闪耀光环、诸事顺利 的成功者。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讳言的说——人生总有事, 需向他人言。 能向他人言者,往往能被生活青睐,得到煦煦光 辉;不向他人言者,往往不尽如人意! 为何“不向他人言”?究其原因,是“不好意思 ”在作祟。 拿“问路”这件小事来说,身处迷途,倘若不好 意思问,结局有以下几种: ·自行摸索,兜兜转转,花费几倍的时间到达目 的地——概率75%; ·自己摸索,**迷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 灵——概率60%; ·别人主动指点,踏上正途——概率3%。 等到行人主动说“嘿,你要去哪里?”然后主动 为你指路,这样的几率是渺之又渺,“嘿,前面在修 路(塌方、不通),过不去”这种情况偶有发生,但多 数人是不爱管这样的闲事的。 就问路这件小事,我们不妨看看,不好意思能将 人带入何种窘境。 情景再现 故事一: 一个求职者去面试,到了通知地址的交叉路口后 ,他按指示往南走,说是大概500米就可以看到一个 “宏兴大厦”,于是,他沿着路一直往南走,并时刻 留意两边的建筑物。 走了很久,他都未能看到宏兴大厦。他回头看看 走过的路,心想:这应该有500米了吧?还是我已经 走过头了? 此时,身边的行人匆匆不断,他想:还是找个人 问问吧。 结果,一个人从他身边走过,两个人,三个人, 四个人……站在路边10分钟,从他身边路过的人不下 百个,可是他却始终未能张口。 因为每过一个人,他心里便想:“唉,他可能不 知道吧?”“这个人恐怕不会给我指路吧?” “这 个人一看就不善”……总之是觉得人不合适。 然而,好不容易看到自己觉得“面相合自己意的 人”时,他又开始想:“我该怎么开口呢?”“怎么 问啊?” 心里盘算着,人便已经走远了。 *终,他定了定,心想:找个大厦有什么难的, 人家地址都讲得这么清楚了,我就不信我找不到,无 非就是费些体力和时间罢了。 于是,他又开始在距交叉路口200~1000米之间 细细地寻找,来回走了两遍,还是没能找到。 *后因为口渴,他去买水,这才发现一家不起眼 的商店旁边立着一个小牌子“宏兴大厦”。 “这是什么大厦啊,立这么个小牌子,谁能看得 见!”他自言自语地抱怨道。 小商店老板听到后笑着说:“大厦上镶着很大的 四个字,这两天做维修,就被脚手架、防晒网什么的 给遮住了。不过也好找,这附近的人随便问一问,就 都认识……” 故事二: 甲、乙展开了人生中的**次徒步旅行,行至山 区时,前两天的路程还是十分顺利的,但第三天却遇 到了意外情况:在既定路线上两人遇到了一处塌方, 路已经全然被挡住了,至于塌方面积有多大,路线是 否还能走,两人的心里也没谱。 这时,从旁边的山上下来一个山民,走的是一条 细小的人为形成的小道,背上背着一个工具袋,手里 拎着一个大袋子。 甲对乙说:“你去问问这个人,问问路的损毁情 况,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路。” 乙退了几步说:“还是你去吧,我这人笨,不知 道该怎么问。” 甲推了推乙说:“我才不去呢,你去吧。” “还是你去吧。” 此时。这位山民已经渐行渐远了。 于是两人商议,再遇到山民,一定要问,哪怕两 人同时问。 结果,天渐黑,他们再也没有遇到任何路人。在 这片陌生的深山野林中,方向感已经随着黑夜的来临 而逐渐变弱,甚至是消失殆尽,就连来时的路他们也 已经记不清楚了。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