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130/02/20221130020145814.jpg)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7.10
折扣购买: 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
ISBN: 9787508676432
周轶君,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文学学士。CCTV“中国记者风云人物”。曾任新华社常驻中东记者,凤凰卫视资深国际记者、时事观察员。 2002年至2004年,她由新华社派驻巴以地区,为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关于巴以冲突的文字、摄影作品获多个国际国内奖项。2006年至2014年任职香港凤凰卫视,继续奔波在国际热点地区,经历尼泊尔改制,朝韩危机,战后阿富汗、伊拉克重建,乌克兰战争,南美民粹崛起,埃及、利比亚及巴林等一系列变革,也曾实地观察美国与欧洲政治。
第一具尸体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胃里还是一阵翻江倒海。5 岁的阿曼·法利斯躺在冰柜里,冰柜显得太大。眼睛 没有完全闭上,剩两个灰白的空洞。细细的黄头发耷 拉在脑袋上。 “把裹尸布解开些!”法新社摄影记者萨比拉冲 医护人员喊了一嗓子,忙着寻找拍摄角度。医生掀开 白布一角,孩子的上半身露出来:皮包骨,血迹斑斑 ,是弹片伤。又是一通闪光灯。 美联、法新、路透……各路摄影记者一个都没少 。围在又瘦又小的尸体旁,一次次快门闭合,仿佛要 吸干法利斯体内最后一点血液。 从太平间出来,一个记者斜靠在栏杆上,抱怨巴 以冲突的照片越来越难拍,“没什么新东西。”我小 心翼翼听着,法利斯是我在加沙见到的第一具尸体, 第一次死亡。那时我刚到加沙一个星期。 法利斯是在自家门口中弹的。前一天,以色列坦 克开进加沙南部罕尤尼斯,巴勒斯坦官员说,以军坦 克“无故开火”。以色列军方说,有人向坦克开枪, 坦克还击,并不知道有小孩被打死。这一切不再重要 ,法利斯躺在冰柜里。 按照当地惯例,葬礼于上午11点举行,顺序如下 :游行,抬尸体至死者家,游行,在清真寺为死者祷 告,游行,去墓地。 医生用巴勒斯坦国旗裹住法利斯小小的身躯,放 到担架上。几千名罕尤尼斯居民挤在外面准备游行。 代表巴勒斯坦各派别的旗帜——绿的、黑的、黄的飘 扬其间。各种政治标记抢先书写了5岁孩子的墓志铭 。 “啪啪啪”三声枪响,游行开始。一辆卡车头前 开道,抬着法利斯的担架紧随其后,其他人一路疾走 。卡车载着大喇叭,是一个流动广播站。人群沸腾起 来j呼喊声、枪声、喇叭声,尘土飞扬。 “血债血还!”“真主最伟大!”大喇叭领头呼 喊。整条大街的人齐声回应。喊声间隙传来阵阵枪声 。我和其他摄影记者挤在广播车里,返身拍车后的担 架。一路颠簸,不知道是谁在背后一路撑腰,才没倒 下去。 大喇叭震得我五脏六腑快要爆裂了,心口很堵, 不知为何想哭,却又哭不出来。每一次葬礼游行,都 是一次集体情绪洗礼。 车在法利斯家门口减速,抬尸入内,道别家人。 家里只有10平方米左右,没有任何装修。母亲俯身吻 别儿子,泪水淌满法利斯冰冷的脸。邻居们挤在走廊 里,争向记者描述幼童被杀经过。几分钟后,人潮又 向外涌,第二轮游行开始。 “为耶路撒冷而死!”五六杆枪同时对空鸣放。 从来没这么近听过枪声,我不禁一缩脑袋。“中国女 人害怕了!”旁边的小孩一阵嚷嚷,有的冲我做鬼脸 ,有的蹲马步作开枪状,只为吸引我拍照。同伴的葬 礼,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次赶集。 “法利斯是烈士!”“烈士光荣!”一个孩子举 着法利斯的画像冲镜头呼喊。另一个孩子一把抢过画 像,“照我,照我!”那是一张侧面像,法利斯仰头 望向远方,一脸阳光灿烂,两眼炯炯有神。背景是鲜 花和位于耶路撒冷的金顶清真寺——阿拉伯人声称誓 死夺回的圣地。 街边观望的人被裹进游行,队伍越来越庞大。阳 台里伸出拳头。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一手扛枪,一手抱 一枚铁皮做的导弹模型,大步流星,走入游行队伍。 三个少年爬到清真寺高耸的宣礼塔上,打出巴勒斯坦 国旗。旗帜再次高扬。 一年后。同样是罕尤尼斯,同一家医院门口,同 样漂亮的小孩,同样悲痛欲绝的亲人。那是一名9岁 巴勒斯坦女孩的葬礼,她死在开学前一天。正当我大 发感慨时,同行的法新社记者萨比拉说,有次他去拍 一个葬礼,开始前同一帮小孩聊天,突然一发子弹击 中面前正在跟他说话的那个孩子。当天下午,萨比拉 又参加了那孩子的葬礼。 P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