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科夫的小号手/国际儿童文学奖

克拉科夫的小号手/国际儿童文学奖
作者: (美)埃里克·凯利|责编:于海燕//杨磊|译者:高洁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25.80
折扣价: 16.80
折扣购买: 克拉科夫的小号手/国际儿童文学奖
ISBN: 9787548430834

作者简介

埃里克·凯利(1884-1960年),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884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里克被派去救援驻扎在法国的波兰军队,他对波兰的爱也是源于这一时期的经历。1929年,埃里克凭借《吹号手传奇》摘取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桂冠,成为同一时期美国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埃里克曾担任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英语系教授,晚年隐居于美国缅因州海岸附近的一个小岛上,直至1960年,他在那里与世长辞。

内容简介

1214年春,一条来自基 辅的消息不经意就传遍了: 鞑靼人不久将再度入侵乌克 兰。因为鞑靼人向来残暴、 冷血,在得知这个消息后, 无论男女老少都感到惊恐无 比。几个星期以后,局势越 来越严重。很快,波兰的民 众便得到了乌克兰惨遭火烧 的消息。随后,基辅以及利 沃夫相继失陷。克拉科夫城 与这两座城市之间只隔着几 个村庄和一片田地,而这座 美丽的城镇也面临着随时失 守的危险。 鞑靼人是出了名的野蛮 ,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们的外貌有着明显的特 征:身材矮小,皮肤较黑, 常常留着浓密的胡子和编着 辫子的头发,耳朵和鼻子上 还戴着金环,骑着矮种马。 虽然他们善于征战,只可惜 是一群野蛮之人。他们在战 马上,披着皮盾和铁盾,鞍 上挂着长矛,在肩膀和大腿 上还裹挟着兽皮。鞑靼人的 队伍一向比较庞大,在他们 行军作战时,很远处都可以 听到振聋发聩的马蹄声,队 伍的后面还跟着一些奴隶、 粮草和装载着战利品的马车 。 战争时常会让可怜的人 们流离失所。在鞑靼军队前 方不远处,有一群难民带着 全家老小无助地逃亡着,他 们在收到鞑靼人侵犯家园的 音讯之后,就从早已败落的 家里逃离了。恋恋不舍地告 别了自己的故乡,这种感觉 几乎比失去自己的生命还沉 痛。诸多无依无靠的难民赶 着马车,带着羊和鹅,艰难 地在满是尘土的路上逃亡着 。其中不仅有年老多病的老 人,哺育孩子的妈妈、患病 的妇人,还有自己辛辛苦苦 种的庄稼因为战争受损而伤 心不已的农民。孩子们抱着 自己的宠物,疲惫不堪地跟 在大人旁边。假如苍天有眼 的话,就该将那些野蛮的鞑 靼人和这些难民调换一下, 让他们也尝试一番颠沛流离 的痛苦。 克拉科夫在做好防范敌 人进攻的同时也向难民打开 了城门,城里有权有势的人 早就逃得没踪没影了。在难 民们大量进入市郊的慈维慈 尼耶克修道院后,修道士便 着手准备防御工作。难民们 进城后便立即满怀感恩地朝 南向坐落在高山上的瓦韦尔 城堡祈祷。瓦韦尔城堡自古 便是波兰国王和王公贵族居 住的地方,也是一个极其重 要的战略要地。 为了防止无谓的牺牲, 城外没有进行布防。接下来 的一段时间内,难民和城中 没有逃离的居民都要在这个 城中度过。海威堡旧城门位 于圣安德鲁教堂的对面,现 在已经封锁。城墙上早已布 满了为了保卫城市、守护亲 人的民兵,为此,他们已经 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在某个夜里,鞑靼人在 烧毁克拉科夫外围的村庄后 ,紧接着洗劫了圣罗里安、 圣约翰以及圣十字等教区, 随后就攻向了克拉科夫城。 在这个不寻常的夜里,让人 愤怒又恐惧的声音一阵接着 一阵,大街小巷都充斥着人 们的怒骂声、大火燃烧的噼 啪声,以及那些强盗找到财 宝后的欢呼声。清晨,瓦韦 尔城堡上的民兵在眺望市区 后发现,城中已经是一片狼 藉,陷入了一片火海,仅有 三座教堂幸免于难。三座教 堂分别是挨着贸易市场的圣 母玛利亚教堂、圣安德鲁教 堂和圣艾德伯特教堂。这一 夜,坚守的犹太人全部遇害 ,没来得及进入教堂的难民 也全部遭到屠杀。 在不幸的人们中,只有 圣母玛利亚教堂的吹号手活 了下来。曾经,他立下过誓 言,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发 生什么事情,他都会每隔一 小时在教堂的小阳台上吹响 小号。当清晨的第一束阳光 照射在维斯瓦河的河面上时 ,黑黢黢的河面开始金光闪 闪,像镀上一层层金子,他 便登上阳台准备吹奏《海那 圣歌》——一首向圣母玛利 亚表示敬意的曲子。其实过 去的每一个吹号手都会遵守 一个约定,那就是每隔一个 小时就要吹奏一次《海那圣 歌》,直到死神将其带走。 当前夜的黑暗过去,阳光再 次降临时,一种油然而生的 喜悦就像生命重新降临一样 。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