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史(精)/十六国史新编

前秦史(精)/十六国史新编
作者: 蒋福亚|责编:高振华|总主编:周伟洲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00
折扣购买: 前秦史(精)/十六国史新编
ISBN: 978752016282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 氏族 一、汉代氐族活动地 域 氐族是一个古老的民 族,自殷商时期就活跃于 中国的历史舞台。《诗经 ·商颂》日:“昔有成汤, 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 莫敢不来王。”其他先秦 史籍,诸如《竹书纪年》 《逸周书》《山海经》等 也曾提及。其中个别史籍 还涉及氐人的个别民族特 征,《苟子·大略》可谓 其中一例:“氐、羌之虏 也,不忧其系垒也,而忧 其不焚也。”《吕氏春秋· 义赏》的意思相同,措辞 更明确:“氐、羌之民, 其虏也,不忧其系垒,而 忧其死不焚也。”那么较 原始的氐人和羌人一样, 有火葬的习俗。 最早指出氐人活动地 域的无疑是《史记·西南 夷列传》:“自冉駹以东 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 大,皆氐类也。”’汉武帝 元鼎六年(前111)开通 西南夷,在居住区设置了 许多郡县:“南越破后, 及汉诛且兰、邛君,并杀 筰侯,冉駹皆振恐,请臣 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巂郡 (治今四川西昌东南), 筰都为沈犂郡(治今四川 汉源东北),冉骇为汶山 郡(治今四川茂汶羌族自 治县北),广汉西白马为 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西 南)。”越巂、沈犂、汶 山等郡的设置,都与西南 夷中各支有关,武都郡当 无例外。因此,“广汉西 白马为武都郡”的正确诠 释应为:以居住在广汉西 部的白马氐设置武都郡。 《通典·边防·氐》中有关 氐人原始居地的记载就更 直截了当:“氐者,西戎 之别种。在冉骇东北,广 汉之西。君长数十而白马 最大。汉武帝元鼎六年, 开,分广汉西部合为武都 郡。”按当时的政区建置 ,武都郡东接汉中(治今 陕西汉中东),南连广汉 (治今四川金堂东),西 接汶山,北邻陇西(治今 甘肃临洮南)和天水(治 今甘肃通渭西北)。 白马氐名称的由来与 白马水密切相关。《水经 .漾水注》日:“白水又 东南径阴平[道](甘肃 汶县西北)故城南,王莽 更名摧虏矣,即广汉之北 部也,广汉属国都尉治。 汉安帝永初三年(109) 分广汉蛮夷置。有白马水 ,出长松县西南而白马溪 。”生活在这里的氐人因 水得名,日白马氐。此时 这里仍属广汉郡,直到安 帝时才设置广汉属国。东 汉建安年间,曹操西征张 鲁,在此建阴平郡。这里 应是白马氐人最早的活动 场所。随着氐族的繁衍生 息,其活动地域有所扩大 ,这里仍是白马氐人较集 中的地方。 既然如此,汉武帝又 是怎样以白马氐人为主开 置武都郡的呢?《三国志 ·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注引《魏略》为解此疑点 提供了线索:“自汉开益 州,置武都郡,排其种人 ,分窜山谷间,或在福禄 ,或在汧、陇左右。”《 北史.氐传》则曰:“汉 武帝遣中郎将郭昌、卫广 灭之,以其地为武都郡。 ”和越(孝)郡、沈犁郡 的设置一样,武都郡的设 置也经历了一场惨烈的征 服战争,迫使氐人奔窜四 周,其中一部分进入冉駹 夷的区域。《后汉书·西 南夷列传》记载冉駹生息 的山区情况:“其山有六 夷、七羌、九氐。”继残 酷的征战杀伐而来的是强 制性逼迁,被迁者不仅有 白马氐人,还有其他各支 氐人。因此,武都郡的设 置应是见诸史籍的氐人的 第一次大规模逼迁。此举 导致氐人的强烈反抗,“ 元封三年(前108),氐 人反叛,遣兵破之,分徙 酒泉郡(治今甘肃酒泉) ”。《魏略》所说的福禄 ,实际上是酒泉的禄福。 这里距氐人最早的活动地 域足有千里之遥了,较近 的则被逼迁至淠水和陇山 之间。也就是说在汉武帝 开置武都郡不久,氐人又 遭到了第二次逼迁。由于 这两次逼迁的时间极近, 《魏略》便误以为是一次 了。 《史记》说氐人有十 余支,《通典》说有数十 支,究竟有多少支,今天 已无从考辨。氐人部落较 多,白马氐是其中最大、 最著名的一支,大体上不 会有什么疑问。除白马氐 人外,其余各支的情况又 如何呢?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