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秦汉)/线装经典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秦始皇决定对**体制进行 一番变革,具体方法有 以下几条: 首先,对官制实行改革。为了有效地治理**, 秦始皇决定设立三公。 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相当于如今的 **一职,主要负责辅 助皇帝;太尉相当于如今的***长,主要负责军事 ;御史大夫则相当于如 今的纪检委员,主要负责监察官员,同时也为皇帝撰 写诏书。 其次,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全国共设有三十六个 郡,每个郡又设有若干 个县,每个县又设有若干个乡,每个乡又设有若干个 亭,每个亭又设有若干 个里,而里下又设有什,什下则设有伍。主管郡里事 务的*高官员叫郡守, 主管县里事务的*高官员叫县令。 第三,修建长城。为了防备北方的匈奴大军,秦 王朝推倒六国长城后, 在其废墟上修建了东起辽东(今辽宁一带)、西至临洮 (今甘肃省临洮县) 的万里长城。 第四,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秦帝国建立前 ,六国都有自己的文字、货币 和度量衡。继续沿用,就会使朝廷无法进行统一的管 理,同时也阻碍各地间的文 化交流。在此隋况下,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 文字、货币以及度量衡。 以上各种政策的实行,极大地巩固了秦王朝的政 权,同时也推动了全国 各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秦始皇还用严刑酷法 统治**。儒生们深以 为恶,于是聚集起来上书朝廷,进行抗议。 当朝丞相李斯决定杀一做百,以此来表明君权的 至高无上。他觉得治国 的办法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夏商周三代的治 国办法如今已不足称 道。可是,许多儒生还在到处宣扬古代之**,如此 扬古贬今,只会误导民 心,破坏天下的稳定。因此,一定要镇压蛊惑民心者 。 经过一番考虑,李斯将这种情况的出现归咎于书 籍的影响。于是,他上 奏秦始皇,希望焚毁一切不利于**安定的书籍。 秦始皇欣然应允,下令焚书。没过多久,先秦时 代的书籍就几乎都被焚 毁殆尽。李斯认为这样可以防儒生之口,谁知此事发 生后,儒生们反而*加 大肆辱骂秦始皇。秦始皇得知后火冒三丈,立即下诏 逮捕造事儒生,随后又 坑杀了约四百名儒生。 焚书、坑儒两件事在我国历**影响极其恶劣, 它们不仅导致我国众多 古典史籍焚毁一空,还导致我国自春秋时期发展起来 的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 **中断。可以说,焚书坑儒事件是我国文化**一 次重大灾难。 此外,秦始皇的暴虐行为数不胜数。为了个人私 欲,他发动众多人力、 物力、财力修建骊山陵墓。当时,大秦帝国共有两千 万人口,而从事劳役的 就有两百万人左右,并且这两百万人都是壮劳力。如 此一来,各地土地均无 人耕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一边是暴敛重赋,一边是繁重的徭役,人民生活于 水深火热之中。 自古以来,所有君王都希望自己的江山可以永世不 倒,自己可以长生不 老,秦始皇也不例外。因此,他十分渴望能够找到一 种仙丹,以使自己寿与 天齐。为此,他在称帝后,便常常到全国各地巡游, 一是为了显扬自己的盖 世伟业,二就是希望见到神仙,求得长生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又踏上了求仙之路。听说 神仙住在海中的仙岛 上,他便率领从属顺海岸向北而行,但却没有任何收 获。 眼见此行无果,他便想率队返朝。然而,天有不 测风云,走到平原津 (今山东平原县)时,他突发急症。秦始皇已近弥留, 众大臣却不敢询问其 后事如何安排,因为秦始皇*痛恨谈论生死。 不过,他也明白自己死期将至,因此命人让公子 扶苏赶往京师准备后 事,并登基为帝。不料,诏书尚未发出,秦始皇就死 了。 作为中国历****位皇帝,秦始皇做了一些顺 应历史潮流的事情,比 如平灭诸侯纷争,统一中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 衡等等,这些不仅维护 了**统一,而且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 化交流和经济交流。秦 始皇统治时期,秦朝疆域超过前朝,而且**集权* 为集中。不过,秦始皇 的许多暴虐行为(诸如建宫殿、建陵墓、定酷刑)都让 百姓困苦不堪;他还 阻碍文化进步,禁锢思想,制造了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我们无法简单评说。但是, 作为我国历****位 皇帝,秦始皇的历史贡献是不容忽视的。P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