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神经(我即我脑)

触碰神经(我即我脑)
作者: (美)帕特里夏·丘奇兰德|译者:李恒熙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触碰神经(我即我脑)
ISBN: 9787111506652

作者简介

李恒熙,哲学博士,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于自我与自由意志的形而上学问题及其伦理意义。研究哲学之余的兴趣在于探究当代进化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将会如何塑造人对自身的理解及人的未来生活。 帕特里夏·丘奇兰德,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荣修哲学教授。丘奇兰德教授聚焦于传统哲学问题(什么是知识,价值从何而来)与神经科学和遗传学的新发展之间的交叉研究,她将其称为“神经哲学”(Neurophilosophy),并因在这方面的开拓性工作而荣获麦克阿瑟奖。

内容简介

第1章我,我自己和我的脑 不安 我的脑和我是不可分割的。我之所以是我,是因 为我的脑就是它那个样子。即便如此,我思考我的脑 所用的方式却常常与我思考我自己所用的方式不同。 我把我的脑作为“那个东西”来认识,却把我自己作 为“我”来认识。我认为我的脑拥有神经元,但却把 我自己看作记忆的主人。尽管如此,我知道我的记忆 全部是与我脑中的神经元相关的。近来,我以更亲密 的方式思考我的脑——将它作为“我”。 每天都会有关于脑的新发现:这里是你的脑中药 物作用的区域;这里是负责音乐、笑话、情色的区域 ;这里是你的脑负责吹牛、憎恨、冥想的区域。有时 候神经科学似乎比我更了解我自己。但另一方面,这 样的形象却没有解释任何事情。它们只是将一个心理 状态,比如一种感受或是思想,与一个其活动稍微有 所增强的脑区关联起来。这些关联甚至没有表明存在 着解剖学上的专属模块,例如,专门用来思考金钱的 模块,就好像汽车拥有它的油量表这样的专属模块一 样。一个突出的重要问题就是:在进行这些脑扫描的 时候,其他脑区在做着什么?我们知道它们并非“无 所事事”。 的确,脑科学仍然处于早期阶段。越来越多的发 现一定会接踵而至。神经科学会告诉我,我并不了解 我是谁吗?我应该为此而困扰吗? 一些结论令人不安。研究已经表明,无意识过程 在我们如何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 用。甚至重要的决定也依赖于无意识的脑活动。因此 你也许想知道:我如何能够控制我甚至都没有意识到 的脑活动发生的区域呢?对于我意识到的脑活动,我 能控制吗?再者,如果自我不过是脑在诸多帮助下所 建造的东西之一,正如已经表明的,这些帮助来自脑 的无意识活动,那么这里的我又是谁呢? 还有一些结论会搅扰我们平静的心灵。试想一下 :记忆因为脑中神经元连接的修改而生成。当脑细胞 (神经元)通过催生新结构、修剪旧结构来改变与其 他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时,记忆便产生了。这改变了一 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联系的方式。与我生活中的 事件以及“什么使得我之为我”有关的信息被储存在 活的脑细胞(神经元)之间的各种连接模式中。关于 童年、社会技能、如何骑单车以及如何开车的知识的 记忆全都存在于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之中。 于是就有了一个可能不受欢迎的结论:在精神错 乱的疾病和正常老化中,神经元会死亡,脑结构会退 化。在死亡过程中,脑细胞会迅速退化,同时伴随着 信息的大量流失。失去了包含着信息的活的神经元, 记忆会枯萎,人格会改变,技能会丧失,动机会消失 。在死后还会有什么属于我的东西留下来吗?这样的 东西会是什么呢?没有记忆和人格,没有动机和感受 的东西?那差不多不是我了。但终究这也许真的没什 么。 习惯于脑科学可能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例如, 一位名头不小的哲学家在一次我也参加了的会议上跳 起来,双手握紧他前方的椅子,向安静的人群喊道: “我恨脑!我恨脑!”他夸张的动作究竟想要表达什 么呢? 他想说的可以是许多不同的东西,也许他自己也 并不完全清楚他想表达的意思。也许他只是需要发泄 一下。也许他只是为这样一种状况感到烦恼,他的哲 学观念在一个繁荣的领域中开始不吃香了。我们也大 可以揣测,他或许只是想引人注目罢了。 然而,他原来可能是想说神经科学正在产生各种 结论,而他不知道要如何将它们吸收进自己惯常的思 考方式中。我有理由确定,他不相信存在着与脑分离 的灵魂——那并不是问题所在。他也许想说的是他并 不想知道奠定他观点和态度的那些机制——这些机制 包含着在因果性中相互连锁的细胞和化学物质。每个 人都认为我们比其他任何人更了解我们自己,但如果 无意识的脑才是我们在此刻所思所感的主导因素,那 我们脚下的基础可能就正在消失。’ 也许我的这个朋友发现他被反启蒙的观点所吸引 ,这种观点认为脑的奥秘及其如何运作不宜深究。也 许他认为,说到脑,无知比有知更有价值。他是担心 神经科学方面的知识就像禁果,像普罗米修斯盗取的 天火、潘多拉的魔盒、浮士德的交易,像从应当封闭 起来的魔瓶中放出的魔鬼吗?那样的胡言乱语会有什 么意义呢? 自古以来,那些预示着彻底改变人们思维方式的 知识都会受到百般阻挠。对此,只要想一想当伽利略 通过他惊人的新工具(望远镜)发现木星的诸卫星时 罗马的红衣主教们所表现出的震惊就可以了。这些红 衣主教们甚至拒绝去看一眼。伽利略意识到木星的卫 星绕着木星旋转,金星绕着太阳旋转,于是……哎呀 ……哥白尼或许是正确的呢。地球也在绕着太阳旋转 ——这就意味着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 在宣告他的发现后不久,伽利略就被软禁起来并 被迫撤回他“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假说。这个撤回 的决定是在被恐吓后做出的——不放弃就会受到折磨 。因此,“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究竟有什么大不了的 呢?现如今每一个小学生都会学到,而且也没有捅了 马蜂窝。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