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郁金香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安娜·帕沃德,英国《独立报》园艺记者,曾为《观察家报》撰写文章20多年,在多本杂志如《乡村生活》《乡居生活》和《ELLE家居廊》上开设专栏,还是英国权威园艺指南《园艺画报》的副主编。帕沃德著有大量园艺书籍,其中最著名的是1999年首次出版的《疯狂郁金香》,当年首印50000册,一跃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之后多次重版。2019年,《疯狂郁金香》再次推出20周年修订纪念精装版。 过去30年里,帕沃德一直定居在英国的多塞特郡,在那里开辟了一个花园——此处成为帕沃德治愈心灵之所和创作灵感的巨大源泉。\"
内容简介
\"【书摘】人们总是通过法律与战争来对历史进行解读,当然这些事件也塑造了历史。而这本书中相当大的篇幅是与一种花卉的历史相关,这种花承载的政治、社会、经济、宗教、智慧和文化的责任比地球上任何一种花都重。几个世纪以来,在奥斯曼帝国以及大部分欧洲国家,它侵入人们的生活,寻求并获得了大量关注。举个例子吧,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经历了两次内战、一次弑君、一次共和、一次复辟,还有一次革命,接踵而至,没有喘息。但是,那段日子里,住在弗林特郡贝蒂斯菲尔德庄园的园艺家、坚定的保皇党人托马斯 · 汉默爵士(1612—1678)又在做什么呢?一方面,他征集了两百名支持者,援助国王在北威尔士捍卫领地,而另一方面,他却给克伦威尔的将军约翰 · 兰伯特(约翰 · 兰伯特(1619—1684),英国内战时期议会军的主要将领,克伦威尔的部下)送去了郁金香。住在温布尔登庄园的兰伯特和汉默一样,也是郁金香迷,还有个著名的花园。汉默赠给他“一株非常完美的玛瑙汉默郁金香”,是他亲自培植的最好品种之一,花瓣呈浅灰紫色、猩红色及纯白色,色彩匀称分布,有条纹,有玛瑙般的图案,一直延续到花瓣底端,构图完美,而雄蕊是蓝色的。 整个十七世纪,历经种种灾难性的大事件,来来去去的国王和保护者,火药阴谋、鼠疫、伦敦大火,而郁金香在繁花之王的宝座上始终耀眼,未曾暗淡。它是十七世纪花园中最受追捧、也最为珍贵的品种,可谓时代之花。也正如那个时代,它带着强烈的戏剧性,风云突变。而且,不仅仅发生在英国,整个欧洲都为它倾倒。巴伐利亚维尔茨堡采邑主教的花园,巴伐利亚宁芬堡政客们的避暑别墅花园,维也纳霍夫堡皇宫美泉宫的花园,萨尔茨堡城墙外原本为迪特里希大主教建造的米拉贝尔花园中,郁金香都占了统治地位。在法国上塞纳省的圣克劳德,路易十三的弟弟奥尔良公爵曾雇请画家尼古拉斯 · 罗伯特(1614—1685)来记录他的郁金香收藏,被描述为“雕琢”、“旋转”和“斑驳”。( 这三个词原文为法语)罗伯特描绘了绚丽夺目色彩缤纷的鹦鹉郁金香,与鹅黄融合在一起;还有几株红色郁金香,包括“哈勒姆的贾斯珀”,喇叭形状的花瓣,带着黄色条纹;优雅的浅乳白色郁金香,花瓣周边嵌着粉红色;还有一种深粉色的郁金香,可能是现代百合花品种的前身,花瓣中部腰身紧紧收束,顶部呈喇叭形散开,尖尖的边缘点缀着绿色。 奥尔良公爵收藏的很多郁金香品种来自巴黎的花卉培育师皮埃尔 · 莫林,而莫林的顾客遍布全欧洲。 从十六世纪末开始,郁金香的迁徙也同样描绘出一条欧洲受宗教迫害人群的逃亡之路。郁金香鳞茎很值钱,而且便于逃难者携带。在腓力二世的天主教十字军东征之后,佛兰德斯和法国难民被迫寻找新的栖息之地。就像隐形的墨水书写的信息,郁金香慢慢在新的土地上出现了。十六世纪下半叶,最有可能是胡格诺派新教徒把郁金香从佛兰德斯带到了英格兰。早在荷兰人垄断郁金香交易市场之前,佛兰德斯就是欧洲最重要的郁金香培植中心了。来自那里的很多移民是织匠,有些定居在了诺里奇—当时英国的第三大城市。而其他人,比如佛兰德斯园艺家马蒂亚斯 · 德 · 洛贝尔(马蒂亚斯 · 德 · 洛贝尔(1538—1616),法国出生的佛兰德斯人,著名医生、园艺家,被誉为佛兰德斯的“植物学之父”,很可能因新教迁移至英国)则搬到了伦敦,住在莱姆街。法国胡格诺派新教徒第二波难民潮则给英国带来了马克西米利安 · 密森(马克西米利安 · 密森(1650—1722),法国出生的旅行家、作家,为逃避宗教迫害,定居英国)。为逃避路易十四对新教徒的迫害,他于1680年代到达英国,并推动了从1680年到1710年三十年间郁金香在英国巨大繁荣。胡格诺派新教徒还把郁金香传到了爱尔兰。都柏林花卉社区成立于1746年,创办人是舍内维上校、科内勒上尉以及德斯布里瑟上尉,他们都是在博因河战役中为奥兰治威廉亲王效力的胡格诺派新教军官。 郁金香也画出了一条纤细的向美洲新世界前进的路线,而那里对它还一无所知。1624年,荷兰西印度公司在新荷兰设立了第一块殖民地。阿德里安 · 范 · 德 · 唐克(阿德里安 · 范 · 德 · 唐克(1618—1656),著名律师、社会活动家,纽约的扬克斯市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于1642年定居于新阿姆斯特丹(现纽约曼哈顿),曾描述欧洲花卉勇敢地占领了拓荒者的花园。它们是荷兰静物画的主角,包括花贝母、蛇头贝母、玫瑰、康乃馨,当然还有郁金香。郁金香也在宾夕法尼亚州盛开。1698年,威廉 · 佩恩(威廉 · 佩恩(1644—1718),英国作家、殖民者,宾夕法尼亚殖民地开拓者,父亲老威廉 · 佩恩是英国海军舰队司令)收到了一份报告,关于约翰 · 塔特汉姆的“雄伟豪华的宫殿”,其花园种满了郁金香。到1706年,波士顿报章刊登的广告中,有人售卖五十种不同的杂交郁金香鳞茎。不过,从欧洲到美国的漫长旅程,也给郁金香存活带来许多的困难。一位英国殖民者托马斯 · 汉考克写了一封信,感谢他的园艺师,“非常欢迎你把李子树和郁金香鳞茎送给我做礼物”。但到了第二年,1737年的6月24日,他信上的语调却改变了,“韦克克斯先生代我从你那里购买的菜种和花种,总共花了我十六英镑四先令两便士,完全不值得,你当作礼物送我的郁金香鳞茎也全都死掉了”。 稍后一波的荷兰移民潮,发生在十九世纪初,是荷兰改革教会的教徒们为逃避尼德兰威廉一世的宗教迫害来到美洲,而郁金香也随之到达了密歇根的霍兰市。在领头人范 · 拉尔特牧师的带领下,他们迅速占据了密歇根平原。这些人以及其他荷兰拓荒者,比如定居艾奥瓦佩拉的荷兰拓荒者,对欧洲植物产生了日常需求。应运而生的郁金香商人,也称作旅行推销员, 成功地满足了这一需求。1849年,荷兰人亨德里克 · 范 · 德 · 肖特先是花了六个月的时间,走遍美国,寻找郁金香鳞茎订单,之后在8月29日,他开始了返回荷兰的旅程。他乘坐防风船塞拉皮斯号起航。“船只左右剧烈晃动,”他在日记中写道,“前方是公海,可怕的西北风,海水仿佛一直触到天堂。”1849年10月5日,他终于抵达荷兰的海勒富特斯勒斯,是鹿特丹附近的一个港口,而他的那份郁金香订单完好无损。 当郁金香鳞茎从欧洲旅行前往美国,以解第一代拓荒者的乡愁之际,美洲的植物沿着相反的航线也抵达了英国和荷兰,主要的园艺代理商是约翰 · 巴特拉姆(约翰 · 巴特拉姆(1699—1777),英国早期拓荒者中的植物学家、园艺家、探险家),他在靠近费城的金赛辛城设立了美洲植物苗圃及收集场。英格兰掀起一股新的对美洲植物的痴迷,比如红橡树、大月桂树(最巨型的杜鹃花)、糖枫树,还有美丽的丝绒山茶花。这些植物和花朵的流行,也是郁金香逐渐淡出富人名人花园的一个原因。同样是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花园的品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兰斯洛特 · “能力” · 布朗(兰斯洛特 · 布朗(1716—1783),英国著名园艺家,绰号“能力”,设计了170多个花园,被称为英国最伟大的园艺设计师。他总是告诉客户,对方的花园“有能力”变得更好,因此得名)的风景式庭院逐渐取代了之前充满各色花卉的花园特色。在英国,人们通常认为郁金香是法国花卉,而不是来自荷兰。十八世纪中叶英法“七年战争”爆发之后,法国的一切在英国都受到抵制,郁金香也遭殃及。所有这些因素,导致郁金香在英国最时尚的花园中失去了耀眼的地位。 郁金香的命运是被一群完全不同阶层的种植者从粪坑里拯救出来的,比如来自利兹米尔山教堂的“一位论派”(认为上帝只有一位并否认基督神性的教派)牧师威廉 · 伍德;来自德比的铁路工人汤姆 · 斯托尔,是个郁金香痴,他自己没有花园,就把郁金香种在铁路路堤两旁;曼彻斯特奇塔姆山的约翰 · 斯莱特(1799—1883)培育出了极为优雅的“朱莉亚 · 法尔内塞”郁金香,花瓣上铺洒着红色以及白色羽毛图案;还有来自卡斯尔顿的山姆 · 巴洛(即塞缪尔 · 巴洛,山姆为塞缪尔昵称),在斯泰克希尔漂白工厂工作,他从学徒做起,之后是经理,最终成了老板。 他的人生经历足以为阿诺德 · 本涅特(阿诺德 · 本涅特(1867—1931),英国作家,曾发表一系列以家乡盛产陶瓷制品的五座工业城镇里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的小说提供完整的素材。他们都形容自己是“花匠”,这里是指十七世纪这个词的原本含义:全心全意致力于培育某种特定花朵的人。他们按照一系列严格的规定自己育苗,还不时把自己的作品送去竞争激烈的花卉竞赛。1750年代成立的诺里奇花卉协会会员中包括了马鞍手、玻璃匠、理发师和纺织工。而1835年成立的韦克菲尔德郁金香协会里,鞋匠们似乎是当中的主导力量。 和报春花以及毛茛花一起,郁金香成为了当时花匠们悉心栽培的六种花卉之一。在细心又耐心的花匠手中,郁金香达到了它生长的顶峰。像汉默爵士那样的人,通常是从欧洲种植者手中购买郁金香鳞茎,价格昂贵。而花匠们没钱这么做,就亲自动手培植郁金香。从最初播撒种子开始,要等待七年的时间,郁金香的鳞茎才能长成。慢慢地,花匠们自己培植的郁金香里清晰地呈现出三种类型:“奇异品种”,这一类是黄色花瓣上呈现深红或是紫褐色的图案;“玫瑰品种”则是白色的花瓣上飘洒着粉红或是红色的羽毛或火焰图案;第三类称为“比布鲁门品种”,白色花瓣上有淡紫色、紫色或是黑色的斑点。这几种类型的郁金香以前就存在,不过,由于比赛竞争的限制,对郁金香各品种的特点定义要更清晰,给评委们提供稍稍明 确的评判基础。专门为迎合花匠们的需求,还有人创办了杂志,如《米兰达花匠》或者《花园八卦》,里面的文章通常尖酸刻薄,显然当个花卉比赛评委都可能是个危险的嗜好。 \" \"【编辑推荐】: ★贪婪、欲望、痛苦、痴迷……人类易变,永远追求新奇; ★摇曳、绚丽、诱惑、高雅……繁花之王,世人为之癫狂 ★《疯狂郁金香》是一部畅销欧美二十余年的郁金香百科全书,由英国资深园艺作家安娜·帕沃德倾力打造:7年的旅行、10多万字的抄写笔记、120幅珍藏插图,超过140余幅精美图片,全景展示郁金香艺术的永恒魅力:绘画、瓷砖、纺织品、地毯……更有诸多荷兰黄金时代花卉画大师如扬·勃鲁盖尔、安布罗休斯·博斯查尔特、罗兰特·萨维里等人杰作,美不胜收。 ★全书从历史、艺术、博物、园艺多角度解读:中亚草原上的无名之花,如何在历史变迁中风靡欧洲,乃至席卷全球,成为“繁花之王”、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同时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惨痛的荷兰“郁金香狂热”,警醒世人。这不仅是一本描述郁金香丰富历史的作品,还是一本独特的郁金香园艺百科书,其中描述记录了80种野生郁金香品种和数百种花园品种,其野生种更是首次全部拥有中文译名,介绍至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