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经济地理学
作者简介
贺灿飞,中国经济地理学的代表性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教育部地理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下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IGU经济空间动态委员会执委、RSA中国分会理事长等;任《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世界地理研究》《城市与环境研究》《热带地理》副主编,Economic Geography等10余个英文期刊编委。出版十多部中英文经济地理学著作,作品在国内和国际经济地理学领域具有广泛影响。
内容简介
经世致用,以经济地理学前沿进展揭示全球经济格局嬗变;学科交叉,集城市区域大成纵览经济地理学发展脉络。? 一本书掌握经济地理学经典与前沿。 《高级经济地理学》全面展示了经济地理学学科和理论发展的历史,详细论述了经济地理学从商业地理、区位论、计量地理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区域主义、文化转向、制度转向、关系转向和演化转向的过程。 全书为我们阐释了当代经济地理学最重要的三个研究范式,即演化经济地理学、政治经济地理学和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评述;对经济地理学各细分研究领域如产业地理学、劳动力地理学、金融地理学、创新地理学、消费地理学和环境地理学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对分枝领域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梳理。 此书还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区域一体化、跨国公司兴起等现象进行了地理学分析,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政策和空间治理研究批判性地讨论全球化与区域发展问题;从中国出发,回顾中国经济地理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并基于中国的特殊性,探索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对经济地理学学科的理论贡献,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的致知之路。 ? 览中外经济地理之脉络,启中国经济建设之实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跌宕起伏,新自由主义兴起,信息技术革命,新兴经济体崛起,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全球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以及近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收入差异扩大化,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不断被重塑。 在此背景下,经济地理学产生了诸多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范式,经历了数轮思潮转向,从科学转向到政治经济学转向,再到文化、制度、关系转向,最近纳入历史因素,推动演化转向。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从快速增长轨道进入中低速增长“新常态”,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市场力量、全球力量和地方力量共同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格局。 中国经济地理学者在服务国家重大空间战略的同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与知识创造。通过此书,你可以体会到中国经济地理学者“以祖国发展为本,以前沿理论为纲,经世致知,知行合一”的拳拳报国之心。 ? 系统展示经济地理学发展前沿,研究生深化提升专业理论的必读之作。 本书不仅系统性展示了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方法论演变,还全面纳入了经济地理学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展示了经济地理学在全新的世界经济背景下的前沿理论方法,是帮助读者系统性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全书话题丰富详尽,涵盖经济地理学主要议题,同时以经济地理学研究为导向,引入了经济学、管理学、商学、社会学等多种相关学科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并拓展读者对经济地理学的理解,培养相关研究人员的多学科交叉视角,为未来研究带来新的启发和灵感。 作为一本研究生教材,此书具有深入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对经济地理学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前沿研究,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对经济地理学的深化理解,是帮助研究生进入研究阶段,深入专精学习经济地理学理论,提升专业研究素养的必读之作。 ? 人文—经济地理、城市区域经济、城市区域管理学领域的进阶读物。 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全球、地方、市场等多重力量重塑了中国经济地理格局,也孕育了中国经济地理学学科交叉的特征。 在多重力量博弈、多维因素交织的土壤中,中国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城市管理学等学科积极互动,相互学习,共同服务于国家重大空间战略,贡献着中国知识。 在此书中,你将以经济地理学的视角考量世界,同时纳入经济学、管理学、商学、区域科学、社会学等领域,了解到全球生产网络、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金融地理、创新经济地理、跨国公司等交叉性热点话题。 这是经济地理学开放性、交叉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经济地理学从“经世”到“致知”,从投身社会经济建设到贡献中国知识之路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