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做建筑师吗

我能做建筑师吗
作者: 得到图书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42.00
折扣购买: 我能做建筑师吗
ISBN: 9787513352086

作者简介

编著者: 廖偌熙 得到图书专职作者。 受访建筑师: 邵韦平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BIAD 邵韦平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先后主持了包括北京首都机场T3 航站楼、北京凤凰中心、中信大厦等几十项大中型工程的建筑设计工作。 刘晓光 建筑师,CallisonRTKL 规划与建筑设计公司董事,拥有中美两地三十多年的建筑设计实践经验。代表作品有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联想总部(北京)园区和西单更新场等。 青山周平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2017 年度《北京青年周刊》“ 年度设计师青年榜样”。 代表作品有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苏州有熊文旅公寓、%Arabica 咖啡上海建国西路店、承德森之谷 温泉中心等。

内容简介

为什么社会需要建筑师 ·邵韦平 当建筑师那么多年,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世界上那么多房子都是普通老百姓和工匠自己设计建造的,为什么还需要建筑师这样一个职业呢?建筑是人类最早出现的文明。在原始社会,人们直接住在洞穴里。有了工具以后,人们开始使用树枝、石头等搭建可以遮风避雨的居所。伴随着文明的发展,早期的建筑师职业开始出现,他们承接业主的需求建造房子。但那时候,建筑师更像一个全能的工匠,既懂美学,也懂材料、技术和建造的工法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建筑师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原本建筑师的工作被细分成若干部分,包括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等。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师就是建筑设计的负责人,他们根据业主方的委托,决定建筑的形式、功能、美学等。之后,专业工程师、经济师和建造施工方会围绕建筑师的设计展开工作。 建筑师设计房子与普通人建造房子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比如安藤忠雄[.???日本建筑师,第17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科班教育,但开创了一套独特的建筑风格。代表作品有住吉的长屋、越野的房子、水之教堂和光之教堂等。 ]设计的光之教堂(见彩插图1),就是通过光影的使用,让人在建筑中体会到神圣与宁静的感觉。再比如很多度假酒店,客人到来时会先通过一条幽静的道路,接着走入一个封闭的大厅,最后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通过厅门看到对面的大海,达到一种先抑后扬的效果。这也是建筑师通过设计技巧营造出来的。 不过,对建筑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建筑师可以说是在用设计为人类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筑师所做的项目类型涵盖各种各样的物理空间,包括医院、学校、住宅楼、商场、办公楼、纪念性建筑等民用建筑,厂房、实验室、变电所等工业建筑,以及各种城市街区、广场、地下空间,等等。目前,随着太空探索活动越来越频繁,还有建筑师开始参与研究人类未来移居到其他星球后,最适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怎样营造是可行的。 不管什么项目,建筑师都在用自己的技能和创意来塑造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比如,设计医院时,除了满足看诊、住院、防疫等功能性需求,建筑师还会充分考虑如何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舒适度,让医患双方都能在医院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和美。比如,日本的空之森诊疗所就特意采用了木制建筑主体结构,并在医院设立庭院,让身处其中的人产生一种惬意的度假感。再比如,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直到今天,人们走进去依然能感受到生命无言的尊严和震撼力。 以上工作内容也给建筑师带来了不一样的职业特点——建筑师虽然是受雇于业主设计房子,但他们和一般的商业服务者不一样,不仅要对委托的业主负责,还要对最终使用者和公众负责。比如,政府要盖一所学校,有关部门申请预算后请建筑师做设计,但最终使用该学校的不是政府部门的人,而是学生和老师。所以,建筑师接受这个项目,除了要对政府部门负责,还要对日后使用这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负责。此外,公共建筑一旦建成,之后几十年、上百年都会停留在城市的公共视野中,所以建筑师还要考虑这个建筑对它所在的城市、区域以及周围人的影响。 那么,具体如何负责呢? 对业主负责,最直接的就是要对他的投资负责。但这不是要替业主省钱,而是要用业主的钱创造出价值,让它变成有价值的投资。比如,在设计凤凰中心时,我们通过增加业主任务书里没有的公共体验空间,让业主在获得高品质总部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承接许多文化时尚活动,为业主带来了额外的收入和影响力。 对最终使用者负责,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对住宅的居民负责。在房子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买房并住在里面的人是虚拟的,他没有机会表达意愿;而有的业主只偏重于商业收益,或者对使用者的需求不那么关注。这时,建筑师就要站出来为使用者说话。比如,有的房地产开发商倾向于把小区的房子建得很密,没有留下建设公共活动与服务设施的空间,那么建筑师就有责任提醒开发商规划这些空间,给使用者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当然,不仅是使用者的感受可能会被业主忽视,公共利益也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开发商更关注如何使投资利益最大化;使用者也可能对此没那么敏感,他们更关注建筑内部的使用效果。但建筑师不一样,他需要站在公众的角度思考,对公众利益负责。比如,有的住宅建筑边界过长,沿街没有公共服务设施,造成城市界面封闭单调,这时建筑师就需要建议业主在朝向街道的一面设置咖啡厅、便利店、银行等公共空间,让路过的市民有稍做停留的条件。 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说过一句话:建筑师就是一个为人类创造高质量生活环境的职业。我觉得这是对我们职业概括得最好的一句话,也是从业者和未来想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明白的职责所在。 从社会层面了解完建筑师的职业价值后,你脑海中是不是已经开始浮现出许多建筑的轮廓了?其实,每位建筑师心中都有一个用建筑改变世界的梦想。从很多经典建筑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建筑师对人类理想生活的探索和想象。比如,弗兰克·赖特[.???美国建筑师,四大现代建筑师之一,代表作有流水别墅、罗比住宅等。 ]设计的流水别墅(见彩插图2),就是通过建筑室内外空间和大自然相互交融的设计,表达了人栖息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状态。 不过,建筑师的探索并不纯粹是理想化的。更多时候,他们是希望通过建筑来改变现实。201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就曾经通过自己的设计,在预算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让100户贫民家庭在市中心附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栋房屋[.???邓武迪:《面孔 |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 建筑不仅是文化,还是社会行为》,http://nfpeople.infzm.com/article/5164,2022年12月1日访问。 ],不必被迫搬到远郊地区。因为预算有限,阿拉维纳特意只设计完成了独栋房子中的一半,另一半只有水泥结构,他希望这样可以启发人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建造完成另一半房屋。结果,这些家庭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修建完成了另一半房屋,还把原本是政府救助对象的社区变成了有着良好氛围的居住小区。 这只是建筑师解决现实问题的其中一种方式。其实,我们眼前的一栋栋商业大楼、住宅楼,以及一个个博物馆、美术馆等,背后都是无数位建筑师在回应城市化的发展需求,力求用这些建筑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有家、有业、有丰富的精神体验。所以,建筑师伦佐·皮亚诺[.???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第20届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代表作有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时报大厦等。 ]说:“有一件事是值得肯定的,这个职业是关于如何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那么,在创造更好世界的理想和愿望之下,从业者更具体的驱动力是什么呢?现在,我们把视角缩小,聚焦到一个个具体的从业者身上,来看看这个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建筑师职业值得从事 ·邵韦平 对一个人来说,不管选择什么职业,大多是因为它对自己有其他职业难以比拟的吸引力。比如,有的职业是有较高的回报,有的职业则是工作稳定。那么,建筑师呢?和很多人一样,我最初选择当建筑师,也是出于对这个职业朴素的喜欢。到现在,我在这行已经工作几十年了,依然觉得建筑师有其他职业难以比拟的魅力,因为建筑师的工作可以与个人兴趣高度融合,同时其成果可以被充分展现,并持续地服务于社会。 大部分职业的工作成果,都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环境来展示。比如,好的电影虽然会流传很久,但需要在特定的播放环境去观看;没有人观看的时候,它就会被封存在资料库中。再比如,好的文学作品可以流传上千年,但它也需要停留在特定的文本载体上,人们只有想看的时候才会打开它;不看时,它只能停留在书架上。但建筑是物质性的存在,一旦建成,它就会持久地伫立在公众视野中,任何时间、任何路过的人,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都会持续感受到它的影响。 而且,建筑的生命周期常常超越人的寿命,所以经典的建筑被称为石头的史书,记录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比如,最古老的埃及建筑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至今仍然屹立在那里。如果一个建筑作品足够优秀,它就有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标志,跨越时代,持续地为社会服务。受欢迎的建筑给从业者带来的成就感,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难以想象的。 反馈到建筑师身上,最直接也最真实的感受是,如果参与或者主导设计了一个好的建筑作品,而这个作品又经过业界和公众的双重检验获得了认可,你就能持续不断地获得良性反馈。这样持续且无法被忽略的良性反馈,能让你从这份工作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2000年,北京院和诺曼·福斯特共同设计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虽然核心设计是由福斯特团队完成的,但作为中方团队,我们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T3航站楼建成投入使用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其间,政府和公共媒体多有认可,而且直到今天,仍然不断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直接或间接地向我表达对这个项目的赞许。它们也鞭策我不断设计出更好的建筑。2008年,我领导的团队原创设计了凤凰中心。直到今天,依然不断有人或者媒体向我传达积极评价,说它给使用者带来了一种愉悦的感受。 到现在,我已经从业几十年了。虽然设计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难和压力,但我的工作状态一直没有受到影响,并且还能通过设计不断获得新的乐趣。 其实,在建筑设计这个行业,像邵韦平老师这样有能力主导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凤凰中心这种级别项目的建筑师是极少数。他所说的感受,是很多建筑师在从业多年,并且有机会主导好的项目后才能逐渐体会到的。 而支撑普通建筑师坚持下去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建筑师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具体可参考“建筑师的成长周期是什么样的”一节。 ]。很多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可能会产生年龄焦虑,担心自己35岁后会被淘汰,但建筑师很少有这样的担心。他们知道,今天我认真工作一天,就会多积累一分经验,在行业里的资历和对建筑师这份工作的理解会相应地增加,受到的尊重和获得的收入也会增加。在这个容易焦虑的时代,这种通过日复一日的耕耘得来的成长感,以及能力长在自己身上的踏实感,是尤为可贵的。 第二,创造感。自己在图纸上画的房子最后变成了真实的房子,自己设计的一个奇特的造型最后真的出现在地球上,每个路过的人都会看到,这种亲眼看到自己的创造转化为物理现实的快乐,是每位建筑师能收获的最直接也最纯粹的快乐。业内有个笑话,说不管年龄多大的建筑师,都很喜欢看“挖坑”。其实,这是因为挖坑——项目开始动工挖地基——就意味着建筑师的设计开始一点点落实成为现实了。 第三,能给他人生活带来影响。想到自己设计的住宅楼、办公楼或者美术馆每天要被那么多人使用,甚至有可能被几代人使用,在其中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建筑师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职业幸福感。 现在,你了解了建筑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接下来,我们来到第二个站点,看看到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建筑师。 写给当代人的职业选择指南 该入哪一行 高手来帮忙 著名建筑师邵韦平 刘晓光 青山周平 手把手教你报志愿、找工作、换赛道、入行 你关心的所有职业问题 只需3小时 就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