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也能称心如意

寓教于乐也能称心如意
作者: 吕沁融
出版社: 上海远东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寓教于乐也能称心如意
ISBN: 9787547619582

作者简介

吕沁融,副编审,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黑胶文化研究会会员。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曾获罗马尼亚“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音乐比赛”第四名,现从事音乐教育与艺术传播工作。长期致力于开拓互联网时代多种融合形式的音乐人文普及工作,策划编辑的图书、音像、数字类出版物曾先后荣获“上海图书奖”一等奖、金唱片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工程精品奖等多项奖励。著有《人格教育:让生命更高贵》等专著。

内容简介

近年来,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普及下,孩子的独立成长与身心健康,都成为社会热点,家长也越来越明白,教育孩子不是简单的事。家长作为家庭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传承者,责任重大,一方面需从立身、治家、敬业、处世等方面严格自我要求,以实现言传身教、教化子女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与时俱进,充分汲取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不断改进治家教子的理念与方法。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和”字,在乐律中即为不同音调组合而成的和谐状态。本篇将通过新的视角,让家长看到亲子关系的艺术性,揭示现代家庭中,采用艺术的方法可以达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境界。 第一节 家长的使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是传承文明、传播社会价值最重要的载体,《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早在西周时期,家长们就明白了自身所承担的使命不仅仅在于血脉、家业的继承,更要为后世子孙在精神世界留下支柱,在待人接物、修齐治平等方面进行规劝与教育,久而久之形成了“言居家之道,以垂训子孙者”的家训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颇具特色的部分。 一、 何为“家长”? 家长赋予了孩子生命,是孩子一生中最早的模仿对象,也是孩子一生中最久的情感牵挂。家长带给孩子物质、精神的多种滋养,孩子的成长、成熟都离不开家长的呵护、教育。 由于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越来越社会化、模块化,家长的权威性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被削弱,接踵而至的是,家庭教育的目标越来越不清晰,由于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很多家长不知道,家长的天职到底是给予孩子衣食无忧的物质保障还是精神陪伴?家长教给孩子的,到底是出于对社会评价体系的遵从还是对未来孩子成长所需的判断。在社会、个人、孩子三层关系中徘徊、迷茫,这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真实写照。 晓丽今年6岁,妈妈是一位律师,爸爸是一位IT工程师,平时工作都很忙,经常让晓丽住在外婆家,周末接回自己家,一家三口度过周末。因为家庭物质条件比较好,平时爸爸妈妈不加班、不应酬的时候也经常带晓丽和外公外婆出去吃饭,或者周末去周边度假村游玩,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时光。晓丽的爸爸妈妈一直觉得一切都很和谐,事业、家庭平衡得非常好,晓丽也表现得非常乖巧。 可是当晓丽进入幼升小阶段,妈妈发现,孩子惧怕和同龄孩子长时间相处,不愿意说话,经常被孤立,学习成绩不佳。晓丽妈妈以为是孩子不适应新环境,也曾批评她不认真上课,但都不起作用。渐渐地,晓丽妈妈发现孩子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偷偷玩平板电脑,好几个小时也停不下来,一旦说她几句就会和大人闹,和平时乖巧的女儿完全不同,就算周末和大人一起出去玩,也没有以前开心。感觉到问题严重了,晓丽妈妈开始咨询身边朋友该怎么办,并寻求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的帮助。 经过多次谈话与接触,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给予晓丽妈妈以下分析与建议。 第一,孩子孤僻的问题。孩子从小和老人一起长大,只有周末才能接触到父母,在她的感性认知中,外公外婆可能在情感上比爸爸妈妈更亲近,父母的形象是精英的、权威的,也让她从小养成了在父母面前“听话、乖巧”的样子,这种模式,孩子会潜意识地隐藏自己的情绪,比如和家长在一起的时候,本能地将自己不开心的情绪隐藏起来,所以这几年,父母觉得关系很轻松、很融洽。当这种模式因为幼升小而改变,她需要面对新关系、新环境带来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原本平稳的情绪和生存状态就失衡了,而这些问题晓丽又不能及时回家和父母沟通,久而久之得不到改善,她就越来越小心,表现出孤僻、不合群。 第二,孩子过早沉迷游戏问题。外公外婆的养育方式,是吃饱穿暖,很少关注孩子成长的丰富精神追求,比如,交朋友、观察环境、探索新事物等,且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晓丽从小就明白不能让外公外婆太劳累,所以也会很善意地不把自己遇到的校园问题告诉外公外婆。双休日和父母出去玩,也是以休闲度假为主,没有长时间的情感沟通与问题分析,所以,大部分时候,晓丽其实处于精神孤独状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当接触到电子游戏,并发现电子游戏可以缓解她的不安与焦虑,她就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父母中断她的游戏,等同于剥夺了让她感到快乐的世界,所以就会产生过激反应。 晓丽妈妈和爸爸认真思考了老师的分析与建议,陷入了深深的反省。他们以为孩子还小,也不想过早地给孩子学习压力,所以将自己的时间切割为周一至周五努力工作,周末陪孩子玩耍,这样看上去很高明的安排,其实是对“快乐成长”理念的肤浅理解。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需要衣食无忧、轻松自在的氛围,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学会处理和家人、朋友、环境的关系。宋庆龄先生在1963年第6期《中国建设》上发表的《缔造未来》一文指出,在教育下一代的工作中,物质条件是重要的,应该毫无例外地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们。然而重要得多的是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要使他们的生活有目的,这个目的应是把个人的前途和全人类的进步事业联系起来。 我们须知,快乐成长源于多种需要的满足,如果家长仅仅停留在满足孩子生存所需,而不关注其精神所需,那么日积月累,其他欠缺带来的不愉快会慢慢占领孩子的内心,问题也会积累成疾,通过其他形式暴露出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对家长深度关注孩子成长状态、调动积极性具有启发性意义。 快乐,不仅仅是给予,更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幸福的能力——这便是家长的使命。参考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五个方面去综合考虑孩子不同时期的教育目标与方式,对于当代家庭教育会更具积极意义。教育是启发,是通过拓展孩子认知世界的思维,培养其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进而帮助他们充分表达内心的世界。引导他们思考,引发他们质疑,满足他们好奇,实现他们理想,这个过程有利于从内至外地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并收获品学兼优、爱好广泛、亲近社会的多元能力。如此一来,在未来他们需要独立应对时代挑战、环境变化、情感问题、亲子关系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会充满能量。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普遍,家长、学校、社会都亟须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丛书”帮助家长认识中小学生心理现象与规律、开拓启智增信路径、制订人生理想规划、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寓教于乐也能》称心如意,通过挖掘生活、学习中的快乐,激发孩子内驱力,从德育、美育、劳育三方面培养孩子强大的情绪调节能力与自我完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