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少年与自然
作者简介
韩开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出版散文随笔集《时光印记》《水边记忆》《虫虫》《陌上花开》等。2010年,散文《莼菜》入选全国大联考高三语文试卷;2013年,散文《荷叶》被选为广东省高考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荣誉奖、首届江苏大众文学奖特等奖、首届中国包公散文奖、第二十四届“东丽杯”全国孙犁散文奖等。
内容简介
荠菜花 与苏东坡齐名的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号稼轩), 写有一首词《汉宫春·立春》,词中写道:“春已归来, 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fan)。”有人考证,这春幡是 一种条形彩纸,旧俗立春时节,女子剪彩纸为春幡,饰于 发上,迎接春天。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地方保留这种习 俗,反正见识浅薄如我者,是没见过的。 只是我无端觉得这种用彩纸做的春幡虽然很飘逸,却 不够生动,用来迎接春天,难以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不 若另外一种来得亲切喜人。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一文 中提及吴地的习俗,引用了《西湖游览志余》的一些记 述:“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 花,桃李羞繁华。”文中又引《清嘉录》中所述:“荠菜 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 皆以野菜花置灶陉(xing)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 不绝。或妇女簪(zan)髻(ji)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 花。”这些都让我觉得荠菜花非常可爱。如果我们回过头 来对照辛词的另一首名作《鹧鸪天·代人赋》中的两句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很可能会有这样 的疑问:稼轩在上面那首词中说到的春幡,是不是指的就 是荠菜花呢? 虽然这样的猜测很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甚至有 可能是穿凿附会,但是我依然相信,这小小的、毫不起眼 的荠菜花才是春的旗帜。你看,那柔柔的、暖暖的、透明 的春之气息,不就在小小的白色花瓣上迎风招展着吗? 平心而论,这种在田间溪头随处可见的星星点点的小 白花,是极其普通的。别说与那明艳的迎春花没法儿比, 就是跟它个头差不多大的紫花地丁或者婆婆丁来比,也要 逊色许多。就那么一点儿粉粉的白,还没有一点儿香味, 几乎让人忽略它的存在。但就是这样毫不起眼的小花,却 是野地里的报春使者,在其他绿色植物大多睡眼惺忪,还 没有从冬眠的大梦中完全醒来的时候,它已经向人们报告 春来到的消息。 我很佩服辛弃疾这样的词人,有着贴近土地的姿态, 一句“春在溪头荠菜花”成了千古绝唱。他让没见过荠菜 花的人对它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对于荠菜,我有很深的感情,这种感情来自儿时,却 不是由于它的花,而是鲜嫩的荠菜本身。荠菜开花结籽后 就不能食用,只能药用了。《诗经》中有“谁谓荼苦,其 甘如荠”,说明荠菜的味道是甘甜的。中医认为,荠菜具 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健脾明目等功效,能治尿血、吐 血、腹泻、水肿等病症。所以有民谚云:“三月三,荠菜 当灵丹。”荠菜能明目,这大约是吴人把它的花叫作眼亮 花的缘故吧。 我对它的兴趣,就这样等而下之,与口腹有关。什么 东西一经与吃联系起来,都能调动我的胃口,让我感受到 扑面而来的亲切,这大约与我小时候食物严重不足的经历 有关。 儿时的记忆中,最幸福的莫过于那一刻:外婆从麦地 里挑来荠菜洗净,拌上油渣一起切碎,包进饼里烙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