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相对论/巨人的肩膀

再论相对论/巨人的肩膀
作者: (德)爱因斯坦|责编:吴梦琪|译者:谢海伦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1.50
折扣购买: 再论相对论/巨人的肩膀
ISBN: 9787571316464

作者简介

爱因斯坦(1879-1955),20世纪著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其他主要著作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关于辐射的量理论》、《空间、时间和引力》、《物理学的哲学》等。

内容简介

从日常生活中,我们 抽象出了“可称量物质”的 概念。那么,物理学家们 又是为何提出了另一种物 质“以太”的存在呢?这个 问题,大概从引发“超距 作用理论”的种种现象中 。以及从“波动理论”的光 的性质中,可以得到答案 。先让我们花一些时间思 考一下这两个理论。 超距作用理论 在物理学的范畴之外 ,我们对超距作用知之甚 少(图1.1)。这是因为 ,当我们想要从自然事物 的体验中把物体间的因果 关系联系起来时,似乎总 带有一种先入之见,认为 只有直接的接触才会产生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比如 因撞击、推拉产生的运动 ,加热物体,或者是火焰 引起的燃烧,等等。 然而,日常生活中对 于“重量”的体验,其实就 是一种对超距作用的感知 ,即使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但因为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恒定地感觉到自己身 体的重量,而且这种感觉 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改 变而产生变化,所以在平 时,我们不会思考重力产 生的原因,也就不会意识 到它其实是一种超距作用 力。正是牛顿的万有引力 理论首先把重力解释为由 质量产生的超距作用(图 1.2)。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可能是人类在探索自然现 象中的因果联系中最伟大 的进步。但是这一理论曾 令牛顿同时代人产生了强 烈的不适感,因为它似乎 和其他从生活经验中产生 的信条相悖。那些信条认 为,相互作用只有通过接 触才会产生,而无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