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译文】 凡是摆列餐饭之礼,带骨的熟肉放在左边,大块 的纯肉放在右边。饭食放在人的左边,羹汤放在人的 右边。细切的烤肉放远些,醋酱之类放得近些。蒸葱 等佐料放在旁边。酒浆之类放在右边。肉干牛脯等物 放置时,弯曲的在左,直挺的在右。 如果是地位低的客人,要端着饭食起来,说些客 气话。主人起来,对客人也说些客气话。然后客人坐 下。主人请客人吃饭,先祭。祭食物,祭先吃的东西 ,然后按照吃的顺序都祭过。吃过三捏饭后,主人请 客人吃大块纯肉,然后再吃带骨的肉。主人没有吃完 ,客人不要漱口不吃。 侍奉长者吃饭,遇到主人亲取菜肴送给自己时, 就要拜谢,然后再吃。主人不亲取时,就不必拜谢再 吃。共同吃饭,不能只顾自己吃饱,不要揉搓手。 不要搓饭团,不要把剩饭放回饭器中,不要喝得 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啧啧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 吃过的鱼肉放回盘里,不要把骨头扔给狗。不要专门 就吃一种食物,不要簸扬饭,吃黍米饭不要用筷子, 不要大口吞咽地喝汤,不要调和羹汤,不要剔牙,不 要喝醋酱之类的调料。客人调和羹汤,主人要说做得 不好。客人喝醋酱之类的东西,主人要说食物准备不 足。柔软的肉用牙咬断,干肉不能用牙咬断,吃烤肉 不要吞食。 吃完,客人起身向前收拾饭食、腌菜等,交给在 旁侍候的人。主人也起身,请客人不必收拾,然后客 人坐下。侍奉长者喝酒,长者将要递酒过来时,就要 起立走到放酒器的地方拜谢后接*。长者说不要客气 ,年轻人然后回到席位上喝酒。长者举杯未干,年轻 人不可先喝。 长者赐给东西,后辈或地位低下之人不可推辞。 国君赐给水果,有核的把果核放到怀里,不可随地吐 核。 侍候国君吃饭,国君赐给多余的食物,如果是可 以洗涤的器具盛着,不要倒出来,就原器取食;若不 可洗涤,都要把食物倒在另外的器皿里。吃多余的食 物不祭。父亲吃儿子的余食,丈夫吃妻子的余食,不 祭。 陪同长者侍候国君吃饭,主人给长者一份,同时 也给年轻人一份,年轻人不用客气。和长者坐在一起 ,无须年轻人说客气话。汤里如有菜,用筷子夹,无 菜的汤不用筷子。 给天子削瓜,去皮切成四瓣,用细麻布盖上。给 国君削瓜,去皮切成两瓣,用粗麻布盖上。给大夫削 瓜,去皮不盖布。士只去掉瓜蒂。庶人就连皮带瓜蒂 咬着吃。 父母有病,成人不梳理头发,走路不张开双臂, 不说不敬的话,琴瑟不弹,吃肉只是尝尝味道,喝酒 不至变了脸色,笑不要露出牙齿,发怒不至骂人,父 母病好了,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遭遇忧患的人,坐单独的席位。服丧的人只坐单 层的席子。 雨水多的季节不把鱼鳖献人,献野乌的人要扭转 它的头以防啄人,献家禽的人不必如此。献车马的, 要把马鞭和引绳送上;献铠甲的,要拿着头盔,献杖 的要拿着杖的末端。献俘虏的要抓住他的右手,献粟 的要拿着符契,献米的拿着量鼓,献熟食的要拿上酱 类和腌菜,献房屋土地的要拿着房地契约。 凡是送人弓的,张弓的,弓弦向上;未张弓的, 弓背朝上。右手拿着弓梢,左手托着弓的把手处。授 与纳双方彼此鞠躬。如主人下拜,客人就退身避开下 拜。如主人亲自接*弓,从客人左手接过,另一手托 住弓的把手处,主客朝着同一方向授*。 递剑的人剑柄向左,递戈的人戈柄向前,戈刃朝 后,递矛戟的人柄端向前。 送人几杖的要擦拭干净,献马献羊的右手牵着, 献犬的左手牵着。捉飞禽给人,把鸟头向左。送人小 羊和大雁的,用彩带装饰。接*珠玉,用双手捧着; 接*弓剑的用衣袖来接;用玉爵喝酒,不要挥扬。凡 是被遣去递送弓剑、苞苴、箪笥的人,拿着它听从吩 咐,像使者出使的神态。 凡是替国君出使的人,已经接*使命,不要在家 滞留。君命到来,主人出来拜*君命,说承蒙使者送 来。使者回去一定拜送到门外,如派人到国君的地方 去,一定要穿着朝服像朝见国君那样派遣使者。使者 回来,一定要下堂迎*君命。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且能谦让,修身践言,力 行不懈,这可称为君子。君子不讨别人无尽的喜欢, 不要别人无尽的爱戴,以保持友谊。 礼书说:“君子抱孙不抱子。”这是说孙子可以 充任祭祖时的尸,儿子却不可充任祭父时的尸。替国 君充任尸的人,大夫士人见到他,就要下车致敬。如 国君知道某人将充任尸,自己就要下车敬礼,而充任 尸的人对敬礼的人一定凭轼答谢。尸登车必须用几垫 足。 居丧之礼,因哀伤而消瘦,但不可瘦到骨头显露 出来,视力听力不要衰减,才可应付丧事。上下不走 家长常走的台阶,进出不走门当中的甬道。 居丧之礼,头上有疮,可以洗头。身上发痒,可 以洗身。有病仍可喝酒吃肉,病愈恢复居丧之礼。担 当不起丧事的哀痛而病倒,就等于不慈不孝。五十岁 ,不必极其哀伤。六十岁不哀伤。七十岁,只披麻戴 孝,喝酒吃肉,而且住在屋里。 死者亲属服丧之事,从死者死的第二*起,死者 殡殓之事从死之*起。和死者亲属有交情的人,就慰 问死者亲属。和死者有交情的人,就哀悼死者。和死 者亲属有交情而和死者没交情,慰问而不哀悼。反之 ,就哀悼而不止于慰问了。 慰问丧家不能提供钱物,就不要问他们花费多少 。探问病人不能馈赠东西,不要问病人需要什么。接 见来人不能留他在家住宿,不要问他住在什么地方。 给人东西不要叫人来取,给人东西的人不要问对方愿 不愿要。 P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