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里孤独漫步
作者简介
夏昆,七零后,早生一年就成六零后,本想做音乐,因考了师范而只好当老师,毕业后开始教一群七零后。现在成天跟一群零零后厮混,于是发现教育最浪漫的事就是孩子长大我变老。爱看电影,爱听音乐,有时间也写字。写了不少文章,出了几本书,多染指教育、历史、音乐、电影、诗词,但最想出的不是书,而是专辑。
内容简介
最伟大的一页由一个酒徒掀开——王绩 在中国诗歌史上,要找到一个不喝酒的诗人,估计要 比找一个不吃奶的婴儿还难。可以说,酒就是诗人的乳 汁,只不过,这乳汁维持的不是诗人生理意义上的生命, 而是他们艺术层面上的激情,或者说,梦想。于是,诗歌 的长河一边滚滚奔流,一边散发出浓浓的酒香。学者们谈 唐诗大多从“初唐四杰”说起,而元代人辛文房所著的 《唐才子传》却把王绩作为唐朝的第一位诗人。后来很多 学者认同这个说法,于是唐诗选本也就经常从王绩开始 了。 酒徒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人,隋 朝著名文士王通的弟弟。王绩从小就有才名,十五岁的时 候,他谒见隋朝重臣杨素时应对流利,被称为“神仙童 子”。隋朝大业末年,他被授予秘书省正字官职,但是却 不想当官,推托自己有病,辞官归家。朝廷又让他当六合 县丞,但他还是不理政事,整天喝酒。隋末大乱,王绩感 叹:“网罗在天,吾将安之!”(弥天大网从天而降,我 能够躲到哪里去呢!)司马迁说:“人穷则返本。”王绩 看来是深谙此道的,于是他干脆借口自己得了中风,连夜 驾一艘小船,返本——回故乡去了。 王绩最大的爱好就是饮酒。唐朝建立之后,唐高祖李 渊征他入朝,在门下省任待诏。王绩的弟弟王静问他: “待诏这工作干得还愉快吗?”王绩回答:“待诏这官俸 禄太少,又没有升迁的机会,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只是每 天官府供应三升酒,还算不错。”门下省的最高长官—— 江国公陈叔达听说之后,说:“三升酒怎么够王先生喝 呢?从今天起,每天供应他一斗(一斗=十升)!”从 此,王绩就得了一个雅号,叫“斗酒学士”。 王绩嗜酒如命,他听说主管音乐的太乐署史焦革善于 酿酒,于是主动请求当太乐丞,就是为了能经常从史焦革 家里要酒喝。这让人想起了三国时期的阮籍。当阮籍听说 步兵校尉府厨房里有数百坛美酒的时候,主动请求降职担 任步兵校尉,目的就是弄酒喝,当校尉府里的酒被他喝光 之后,他就辞职了。而王绩离开太乐署,则是因为史焦革 和他的妻子相继去世,无人送酒与他喝。他长叹:“这是 老天存心不让我喝足美酒啊!”于是弃官还乡。 王绩不仅在行动上履行一个酒徒的义务,也在理论上 为酒文化增光添彩,所著《酒经》《酒谱》二书,总结了 前人酿酒的经验,道士李淳风看了之后对他说:“你简直 就是为酒作传的太史啊!”王绩辞官回乡之后,在东皋为 酒圣杜康建造了祠堂,并把曾经供应他好酒的史焦革也供 奉在祠堂里。 王绩被称为“斗酒学士”,但是他显然不认为自己的 酒量只在区区一斗,他自号“五斗先生”。这个号除了用 以标明自己的酒量,也是向他最崇敬的东晋隐士陶渊明致 敬,因为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陶渊明著有《五柳先 生传》,王绩也写了一篇《五斗先生传》。众所周知,陶 渊明也酷爱杯中之物。王绩在诗里曾说: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