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回家的路/大语文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追随永恒》、《甜橙树》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天瓢》、《大王书》、《我的儿子皮卡》等。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14卷)。 《红瓦》、《草房子》、《根鸟》、《细米》、《天瓢》、《青铜葵花》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德、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四十馀种,其中有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宋庆龄文学金奖、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著 说也可怜,八年抗战归来,卧房都租不到一间, 何言书房,既无书房,又何从说到书房的窗子! 唉,先生,你别见笑,叫花子连做梦都在想吃肉 ,正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但想到书房,连书房 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 窗子。 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 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 ,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 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但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 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一窗晴日写黄庭” ,大概指的是南窗,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 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 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 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蜡梅那就更好——以前在北 平只值几毛钱一盆,高三四尺者亦不过~两元,蜡梅 比红梅色雅而秀清,价钱并不比红梅贵多少。那么, 就算有一盆蜡梅吧。蜡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 ,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 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东窗在初红里迎着朝暾.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 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人精神 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使你窗外有一株古梅 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 “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看朝霞的艳红,再不然 ,看想象中的邺宫,”晓日靓妆千骑女,白樱桃下紫 纶巾”。 “挂起西窗浪接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 ,我们谁都喜欢。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 的红日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透明的宁静 。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人在一 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地坐下来吃一 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田间小径上 疏落地走着荷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到母牛哞哞地在 唤着小犊同归。山色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 苍然暮色也渐渐笼上山脚的树林。西天上独有一缕镶 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然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说到光,我有一种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 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 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吧,我 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 。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 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 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 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清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 清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