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里隐藏的世界史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朴信英,毕业于韩国淑明女子大学,以历史作为副主修,她致力于历史短文的写作,探索并记录丰富的文学、历史与人文知识。 本书译者蔡佩君,从事游戏翻译、书籍翻译、展场口译等工作,目前为专职译者。译作有《什么时候,你才要过自己的人生?》等。
内容简介
第一部 狼人、巫婆与坏王后,反派角色的历史真相 总是到处乱晃的白马王子 夏尔·佩罗[1] ——《睡美人》(La Belle au Bois Dormant) 格林兄弟[2] ——《白雪公主》(Schneewittchen) 瑞典民间故事 ——《玻璃山上的公主》(The Princess on the Glass Hill) [1]夏尔·佩罗(1628—1703年),法国诗人、作家,是法国文坛革新派的代表,他从民间故事里发掘文学创作的源泉,收集、整理了不少童话故事,作品有《穿靴子的猫》(Le Ma?tre chat)、《灰姑娘》(Cinderella)等。 [2]格林兄弟是指德国著名童话收集家雅各布·格林(1785—1863年)以及其弟威廉·格林(1786—1859年)。 每当看着公主、王子在历经波折后共结连理的童话故事,儿时的我总会想:“原来欧洲不仅有很多国家,还有许多公主与王子。”王子为什么总是这么容易爱上公主?一个国家的王子成天跑到其他国家闲逛,难道不要紧吗? 光是《睡美人》中,就有不少王子为了进入城堡不惜翻过火墙、越过荆棘,但这些“王子”到底是从哪儿来的?《白雪公主》中骑着骏马的王子,又是怎么恰巧遇上吃了毒苹果而昏睡在玻璃棺里的白雪公主,甚至吻了她的? 王子们为何不坚守在自己的国度,反而穿梭于森林之中呢? 白马王子是中世纪的流浪王子? 以前的欧洲与现在不同,是由许多小国组合而成的。举例来说,三十年战争[3]结束之后,1648年的德国,便有三百多个小的邦国。 [3]发生于 1618—1648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成全欧洲参与的大规模国际战争。 而中世纪欧洲并非只有“王”才能统治国家,贵族和骑士同样可以成为地方领主,统治自己的领土。封建社会中,根据统治者的阶层不同,其领地也各有不同的名称,国王统治的就称作“王国”,公爵统治的称为“公国”,伯爵统治的则称为“伯国”。因此,统治者的儿女全都是王子和公主。 对于小国来说,继承者太多也是个问题。如果把领土划分给每个继承者,国力就会相对减弱,因此国家里只有一位王子能够继承王位,其他王子则必须想办法开拓自己的人生。 “手心手背都是肉。”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身为父母的国王与王后当然也会担心其他王子的未来,还会替他们安排圣职工作。为什么会选择圣职工作呢?这是由于当年的枢机[4]和大主教可以拥有领土,收入通常维持在一定水准之上,坦白说,就等同于贵族。 [4]天主教会神职人员中仅次于教皇(教宗)的职位。 正因如此,“卡诺莎之行”[5]中,皇室子弟和教皇才会因圣职人员的任命权而正面交锋。在不少贵族父母都想帮儿女安排圣职的情况下,握有圣职任命权者能够在经济上获得不少好处。此外,因圣职人员不得世袭的规定,待在位之圣职人员离世后,握有任命权者还可将其职缺重新拍卖,以此永续经营。在当时,相当于现在德国、奥地利、捷克的领土的高阶圣职人员,同时也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的高阶官僚。教皇基于政治因素,亟欲掌控其任命权。 [5]1075年,当时的教皇试图改革神职人员的任命权,却遭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镇压,教皇于是联合德国其他诸侯罢黜亨利四世,除非亨利四世悔过。为免事态扩大,亨利四世在 1077 年冒着风雪与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因此后世会用“卡诺莎之行”来形容忏悔,有不愿或被迫之意。 还有一部分厌倦宗教生活的王子,以其叱咤风云的武力,被其他的大国雇为佣兵队队长,靠着实力占领濒临崩溃的国家,成为地方领主。 但其实还有最快、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和邻国即将继承王位的公主通婚。既然无法成为继承王国的长男,那就靠着婚姻获得属于自己的王国。为了找到条件优质的公主,王子们会前往邻国的皇宫上演甜蜜求婚记,或是展现自己英勇威武的神态。如果无法遇上年轻貌美的公主,也会向富有的贵族寡妇求婚。 除此之外,中世纪骑士修炼的方法之一便是体验“流浪骑士”的生活,这成为王子们在外漂泊的另一项原因。身为骑士之子,到达一定年纪后,就会因修练而离开父王的城堡,成为其他骑士手下的侍从。 等到修炼至一定的成果,他们会展开冒险旅程。当然,他们不像小说中的骑士那样需要与巨龙厮杀、与邪恶法师战斗,现实中的他们是靠着参加骑马比赛来获取奖金,或是参与战争来获得战利品。总括来说,他们的目的就是——讨生活。 背井离乡在外面寻求婚姻的骑士候选人中,找不到合适对象的人不在少数,花了三十年才找到合适人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中世纪的骑士们直到中年才与年轻貌美的少女结婚,绝对事出有因。 童话故事中流浪的王子,其实就是身为次子或三儿子的王子们,在流浪骑士的生涯中,寻找着自己的另一半。 善战,才能赢得美人与国家 相反,只有独生公主的王国,情况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从瑞典民间故事《玻璃山上的公主》来一探究竟吧!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外出打猎时,抓了一位小矮人回来,把他囚禁在监狱里。某次国王出征打仗,他嘱咐下属看紧小矮人,不能让他逃跑。没想到,王子却放走了小矮人。回到王国的国王勃然大怒,下令要杀死王子。不过在臣子们的帮助下,王子幸运地逃过死劫。逃走后的王子,到了一个只有独生公主的国家,在当地成为牧牛人。公主长大后,该国国王为寻找合适的准女婿,举办了比武大会。王子在小矮人的报答与帮助下,参加了比武大会。 比武大会的任务是骑着马登上陡峭的玻璃山山顶,拿到公主手上的那颗黄金苹果。 最后,牧牛人王子完成任务,与公主成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在工业革命以前,除了农业以外,没有太多其余的产业,因此确保农耕领土及农耕者,是保全国家最重要的大事。此外,掠夺战利品则是另一项普遍的经济活动。在战争频仍的情况下,国王只能带领骑士们荷*实弹地参与实战,因此对于只有独生公主的王国而言,缺少了继位的王子便代表军队将无人领导,国家就会受到邻国的威胁,所以拥有一位战力强大的女婿非常重要。 正因如此,他们通常会举办比武大会,找出报名者中最勇猛的骑士与公主结婚。像故事中这种充满戏剧性的情况并不常见,现实情况大多是在周全的政治计算下,达成最完美的政治通婚。 不想失业?就想办法和公主结婚吧! 小矮人抓着王子的手,走向一个地洞。地洞的尽头有一件银制的盔甲,盔甲旁有一匹雪白的马,它佩戴着银制的马蹄,呼出一口口的白气,连背上的马鞍都早已备上。 小矮人开口了:“好了,快点准备出发吧!相信命运。这段时间我会替你看着牛群。” 这个场面非常重要!这些在外东转西晃的王子们,大多都是因“相信命运”,被祖国驱赶而离乡背井的年轻骑士,手边几乎没有任何遗产。面临将来可能会失业的他们,生存法则中最佳的方法就是与邻国的独生公主结婚,继承岳父家的王国,成为共同统治者。 王子们想要让公主对他一见钟情,就必须具备三寸不烂之舌、良好的绅士礼仪,甚至要将骑士精神修炼得浑然天成。就算躺在玻璃棺材中的白雪公主不是他们的菜,比他老一百岁的睡美人已经一百年没刷牙,他们还是要强忍着与其接吻。听起来很可怜吧?不过,这就是少女们幻想中的“白马王子”的真实处境。 找不到白马王子的公主怎么办? 经济情况不好、公主又较多的国家,很难在公主出嫁前为她们准备好嫁妆。为了国家安全着想,通常只会把巨额的嫁妆投资在长女身上,让她与同盟国的王子或国王进行政治联姻。至于其他公主,大部分会被送去修女院度过余生。 公主们是不被允许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的,无法与平民自由恋爱、共结连理。送其他公主至修女院的好处,除了国家不必为筹措嫁妆伤透脑筋外,另一方面也能杜绝未来的女婿与外孙争夺继承权,进而危害国家安危。 在《美人鱼》(Den Lille Havfrue)一书中,与王子结婚的邻国公主,原本也是逃不掉在修女院度过余生的宿命。然而幸运的她,刚好遇见被美人鱼救上岸的王子,因而有机会离开修女院。 欧洲有许多关于修女堕落的故事,例如花花公子唐璜[6]、卡萨诺瓦[7]与修女间的丑闻。但严格说来,她们并不是堕落的修女,而是被强迫而牺牲的女孩。 [6]唐璜,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 [7]卡萨诺瓦(1725—1798年),意大利冒险家、作家、风流才子。 黑森林里的狼人、巫婆与恐惧 夏尔·佩罗 ——《小红帽》(Le Petit Chaperon Rouge) 格林兄弟 ——《小红帽》(Ratk ppchen)、《糖果屋》(H nsel and Gretel) 《小红帽》的版本非常多,事实上它并没有确切的作者,只是一则从很早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从文献记录来看,《小红帽》最早的版本是由法国作家夏尔·佩罗收录在《佩罗童话全集》中的版本。其内容如下: 很久以前,有一位常常戴着红色帽子的女孩,被取名为“小红帽”。有一天,小红帽要去探望生病的奶奶,却在途中遇见了大野狼,还不小心告诉了大野狼奶奶家的位置。大野狼赶在小红帽抵达之前找到奶奶家,并把奶奶吃掉,再伪装成生病的奶奶躺在床上,最后把小红帽也吃掉了。 为什么黑暗的民间故事越变越善良? 夏尔·佩罗版的结局比我们后来所见的版本更加悲惨,让我们能够从中推测《小红帽》最原始的样貌。在夏尔·佩罗之后,德国的格林兄弟修改了《小红帽》的结局,并将其重新收录: 很久以前,有一位头戴红巾、身披红斗篷的女孩,独自前往住在森林里的奶奶家探病。她在路途中遇上了大野狼,大野狼在小红帽之前,抢先赶到奶奶家中把奶奶吃掉,再伪装成奶奶等着小红帽的到来。小红帽到了之后,大野狼假装寒暄几句,就把小红帽也吞掉了。后来猎人出现,抓到了大野狼,剖开它的肚子,救出了小红帽与奶奶。 事实上,在1812年发行的初版中,出场的并不是大野狼,而是强暴了小红帽的狼人。与而后的其他众多版本相较,《格林童话全集》初期的版本是最接近口传故事的版本。然而在读者强烈批评此为不良教育的声浪下,再版与增订版中的内容不断地被修改。再版的版本中,把狼人改成大野狼,并删除了性侵害的桥段。 受到《狼和七只小山羊》(Der Wolf und die sieben jungenGeiβlein)的影响,另有将大野狼的肚子填满石头丢到河里的版本。 接下来,我们看看《糖果屋》吧! 汉森和格雷与贫穷的猎人父亲和继母住在一起。有一天,家里没有东西吃了,继母要父亲把孩子丢到森林里。孩子们在被遗弃的路上,用许多白色小石子做了记号,找到了回家的路。 但继母再次计划要将他们弃养,这次小兄妹改用面包屑代替小石子做记号,可是面包屑却被鸟儿吃掉了,完全找不到回家的路。迷路的小兄妹在森林中发现了一间用面包、糖果、饼干盖成的房子,但房子的主人是一个会吃小孩的巫婆。他们俩用智慧赶走了巫婆,最后带着珠宝离开。回到家中,他们发现继母早已离世,他们则跟父亲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这篇故事的原版与后来的版本并不同,在原版中丢掉孩子的并不是继母,而是亲生母亲。中世纪欧洲遇上荒年,在粮食不足的情形下,人们对于把婴儿杀死或将幼儿丢弃的现象见怪不怪,因此原版里抛弃孩子的人理所当然是生母。然而到了现代,却转变成坏继母唆使善良的父亲抛弃孩子,为的是避开道德上的责难。 比较各种版本的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童话,可以发现越后期的版本,内容中关于暴力、性、不伦的部分越会大量地被修改,越来越趋向于“童话故事”。如果想通过童话来了解历史,就必须跳脱我们熟知的故事框架,回到美化以前的粗糙、原生的版本。 虽然民间故事并不代表历史,但通过未被加工过的故事,可以了解其中隐含的当代社会背景与文化。如《小红帽》与《糖果屋》的原版故事中,也反映出了中世纪欧洲当时的风貌。 为什么村外就是绿意盎然、容易让人走失的森林?为什么狼或狼人总是在森林里四处游走?为什么森林里住着巫婆?在充满巫婆与狼人的森林中,小红帽的奶奶明明身体虚弱,又为何独自留守于此?让我们一起进入到阴森森的中世纪森林里一探究竟吧! 中世纪人们的恐惧——黑森林 黑森林(德国最大的森林山脉)是指位于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的森林及山区,由于草木过于茂盛,就算白天,阳光也照不进来,因此才被称为黑森林。 以黑森林为背景的民间故事,大部分口头流传于黑森林横跨的地区——德国、法国、瑞士。因此,法国的夏尔·佩罗和德国的格林兄弟才会都收录了内容相同的小红帽故事。 而《糖果屋》中的黑森林则位于弗莱堡。这片森林曾让公元前56年远征高卢的凯撒放弃继续前进。 当时的罗马人认为,位于莱茵河畔山脚边的黑森林,是非常危险、未知的领域,随时有可能受到凶狠野蛮的日耳曼人的攻击。罗马帝国将莱茵河与多瑙河作为北边防御线,但河流上游源于黑森林之中,总是蒙着黑暗的面纱。虽然罗马人喜欢运用自然地形作为屏障,但同时对这个看不清、无法防卫的领域感到不安。 罗马皇帝图密善(又译作多米提安)为了防止受到居住于阿尔卑斯山北边的日耳曼人的攻击,才会在现今的美茵兹和里根斯堡间兴建了日耳曼长城。长城每五百米就有一个高约为四米的要塞,要塞后方建有军人驻扎的基地,并从斯特拉斯堡开始建立起殖民城市。但随着帝国的衰落,约3世纪末,城墙与基地开始坍塌,变成了废区。 人们对黑森林的警戒,并没有因此而改变,附近居民仍对它心存畏惧。虽然害怕黑森林的罗马人已经离开,但对野蛮的日耳曼人和当地居民来说,黑森林仍是不可随意侵犯的地方。不过这些居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中世纪人与现代人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当时的人们认为宇宙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小宇宙”,另一个是“大宇宙”。自己的家、被护城河包围的村庄与城市,是安全的小宇宙,除此之外的地方都是大宇宙。 他们相信天灾地变、疾病、歉收、饥荒以及神灵、超自然的存在,并且皆来自于大宇宙。大宇宙住着他们信仰的神灵,同时也存在着令人畏惧的怪物与恶灵。特别是村外的森林,不仅是属于大宇宙的领域,还住着很多非人类的恐怖存在,像是狼人、巫婆、精灵、怪物等。中世纪人们相信所有令人恐惧的事物都来自于大宇宙,所以每当小宇宙内出现可怕的事物,人们便会企图将其驱逐回大宇宙,也就是森林。 被流放的狼人与巫婆 狼人和巫婆会住在森林里面,并不是因为他们一出生就是狼人和巫婆。他们都是因为某些特定因素,才会被村民驱逐出境,加上又住在大宇宙中,更为他们增添了一分恐怖的色彩。其实他们只是从小宇宙被流放,无可奈何地被赶到大宇宙中生活,成为当时人们口中的狼人和巫婆。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被流放呢?中世纪时期,犯下重罪的人会被处以“和平判决”。不论是谁杀了被判决该罪的罪犯,都不会被处以任何刑罚,因此遭到“和平判决”的人随时都可能惨遭杀害。在村庄里无法继续生存的他们,只能离开村庄,逃至森林。 当时这种“和平判决”被称作“Wargus”,也就是“狼”的意思。现实中,有些罪犯会被戴上狼头后流放,而身体毛发比较旺盛的人,就会被误以为是狼人,现在看来还真是荒唐至极! 深入了解巫婆后,会发现她们其实只是无辜的独居女子,大多对于草药和急救偏方等民间医学非常了解,这些充满智慧的女子却经常被称为巫婆。人们虽然经常借助她们的医疗知识来治疗疾病,但若病患没有痊愈甚至死亡时,人们就会对她们加以斥责。有些人甚至是因为不想付医药费或治疗费,便四处散播她们是巫婆的谣言。 巫婆会抓走孩子、吃掉孩子,或是可以提炼出具有神秘力量的药物。从这类指控可以看出,中世纪人们对生活在大宇宙、无法被掌控的知识拥有者,该有何等畏惧。 当时的人们认为她们会危害和平,既恐怖又神秘,深信她们会抓走信奉天主教家庭的孩子,把他们吃掉。这种理论也可以套用在犹太人和吉卜赛人身上。最后,被当成巫婆的她们,只能像狼人一样被赶进森林,独自居住,靠采集草药维持生计。 中世纪时期,人们无法以科学解释天灾人祸、传染病、歉收或家畜集体死亡的原因,他们普遍认为这些事源自于大宇宙,然后殃及村庄和家中。然而他们不愿相信这是大宇宙中的神灵所为,也没有人敢对神秘的神灵表达自己的愤怒与不平。 这时,住在大宇宙的巫婆、狼人或其他存在,就成了替罪的羔羊,毕竟被赶出村庄的他们,心中多少都还是有些愤恨不平。但是这样的替罪羔羊与全民公敌,若只是一个戴着狼头被驱逐的罪犯,或是煮着药草、长相凶狠的老婆婆,那岂不是太没意思了吗?所以,中世纪人们才自动帮他们升级,成为看见月圆会变成狼人的人类以及与恶魔签约要抓走孩子的巫婆。 也许小红帽在森林里遇见的只是孤单寂寞想找人聊天的狼人,但是害怕女儿遭到侵犯的父母们,编造了谎言警诫自己的孩子。又或许汉森和格雷在森林迷路时,遇见的老奶奶并不是巫婆,而是供他们食宿,让他们吃饱喝足的恩人。 现在,各位读者对中世纪欧洲的黑森林有什么想法呢?月圆之时登场的狼人和有着红色眼珠的巫婆,依然戴着恐怖面纱吗? 又或者你正替被流放在外、只能远眺村庄灯火冀求一夜好眠的他们,感到空虚和寂寞呢? ★白马王子到处乱逛是在寻找什么?王后对着镜子说话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在念咒语?穿上红舞鞋一直跳舞的小女孩是犯了什么大罪?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有灰姑娘的故事?《悲惨世界》里的神秘下水道真的存在吗? ★在阅读世界童话与经典名著的时候,好奇的你是否思考过这些问题?本书作者正是从这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入手,集中探究经典故事的时代背景,揭开隐藏在文字之后的历史真面貌。 ★迪士尼、吉卜力也曾改编过这些故事,这本书中可以阅读到在改编的电影中没有讲完的故事和没有呈现完的真实历史。 ★本书作者对于每个故事的历史背景都会提出解释,有时也会加入自我观点,以大家所熟知的故事情节带出该年代的社会状态、环境及背景,并且不断引用原著文章,唤醒读者记忆及帮助读者理解。再借故事文本深入探讨该年代的社会状态、环境及背景,通过还原历史真面貌,复原名著里的真相,读者将会看到另一个更意味深长的故事,使读者重新体会、揣摩故事所要传达的寓意以及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 ★ 硬壳精装,内外双封,锁线可平摊,装帧精美,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