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生死场

巴以生死场
作者: 马晓霖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49.00
折扣购买: 巴以生死场
ISBN: 9787515518701

作者简介

"马晓霖,国家文化与宣传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首批83名专家之一,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津贴国际问题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知名媒体时政评论家,外交事务专栏作家,多家部委或知名智库理事、学术委员,宁夏卫视《解码一带一路》高端访谈主编、主持人。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1988年至2005年效力于新华社,曾任新华社驻中东记者、国际新闻深度报道与评论负责人、环球杂志总编辑,高级记者。 2005年投身互联网,相继创建大旗网、博联社,为中国互联网实名制管理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 2015年加盟北京外国语大学并担任教授。 2019年加盟浙江外国语大学并获聘“西溪学者(杰出人才)”。 长年研究和著述领域为中东及伊斯兰事务、大国关系、中国外交、恐怖主义、能源安全、一带一路及媒体传播。 除“战地三部曲”外,还著有《海湾战争与三十六计》《中国要淡定》《阿拉伯剧变》《阿拉伯发展报告2013-2014》《中东观察2011-2016》《马晓霖纵论中东》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为新华社填补热点空白 1999年3月20日,北京 1998年,新华社有关职能部门几经调研和实地考察, 最终报请社领导决定开设利雅得分社和加沙分社,以填补 新华社在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的机构空白 。这是新华社扩建驻外网点,继续朝着世界性通讯社目标 迈进的两个具体措施,社里对此非常重视。 沙特阿拉伯是众所周知的伊斯兰教国家,教规严格, 十分保守,历来拒绝任何非阿拉伯和伊斯兰教新闻机构在 其境内设立常驻办事处,以防止对其报道过于负面或散布 与阿拉伯传统和伊斯兰教教义抵触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在 新华社申请开设分支机构数年后终于开放绿灯,足以说明 沙特阿拉伯政府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因为这是让许 多著名西方通讯社羡慕而又无法企及的特许。 据非正式的渠道说,新华社有关部门最初曾考虑让我 去开设这个点,理由之一是我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 又比较熟悉穆斯林的风俗习惯。但是,考虑到沙特阿拉伯 是个大国,双边关系以及报道都比较敏感,因此,最终决 定让我在科威特常驻时期的首席记者喻开元出马。老喻汉 语、阿拉伯语俱佳,才思敏捷,出手干净迅速,我给他做 部下时受益匪浅。当然,社里不让我去沙特阿拉伯的另一 个原因是那里条件虽好,但并非新闻热点,年轻人应该到 艰苦、危险和出活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建功立业。而这样 的安排正合我意,且不谈有无新闻可以采写,海湾阿拉伯 国家的苦行僧式生活我真的不喜欢,科威特两年的经历已 经足够了。 开辟加沙分社最初的人选好像也不是我,社里看好的 是某位资历比我深、曾跟踪报道巴勒斯坦问题的中年同志 。但是,这位老兄当时家里有困难,无法出国。最后,这 副担子移交给我这年届35岁的大青年。 在筹备加沙分社的前期过程中,时任社长郭超人分别 致函巴勒斯坦新闻部部长阿卜杜·拉布和以色列政府新闻 办公室主任弗格尔,为新华社在加沙开设分社提出正式申 请,并称未来的分社将有三四名工作人员。当时的想法是 ,尽管我一个人去开点,但是必须把未来分社的人员编制 申请下来。 很快,阿卜杜·拉布复函郭社长,表示非常欢迎新华 社在加沙设立分社,巴有关机构愿意提供一切便利,同时 希望新华社在约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再开设一个分社(因 为巴民族权力机构的日常工作在拉姆安拉,而巴勒斯坦领 导人阿拉法特的官邸却设在加沙城)。弗格尔也回电表示 欢迎新华社在加沙开设分社,并称愿意为分社记者发放采 访证。同时提醒新华社,如果雇佣巴勒斯坦雇员,必须出 具雇员的“良民证”(SecurityC1earance)。 但是,我的第一次入境签证申请被以色列拒绝了。据 了解,以色列政府新闻办虽然同意我们在被占领土建立分 支机构,但是其外交部和内政部似乎并不乐意看到中国官 方通讯社在巴勒斯坦人控制区长期设点,因为在他们看来 这等于中国对巴勒斯坦自治区的外交承认,因为根据以巴 “奥斯陆协议”,巴自治地区的外交和国防由以方控制。 "田野调查式的中东当代史?历史哲学式的叙述与评论 新闻与学术交融的教科书式作品?不可复制的独家文字影像记录 真实呈现巴以由和平走向战争的关键时刻与事件以及双方在各个方面和台前幕后的激烈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