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曾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季老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他一生顺应本心,不为外物所扰,愿这份初心和执着,分给每一位同路人。 \\\\\\\\\\\\\\\\\\\\\\\\\\\\\\\"
内容简介
笑着走 走者,离开这个世界之谓也。赵朴初老先生,在他生 前曾对我说过一些预言式的话。比如,1986年,朴老和我 奉命陪班禅大师乘空军专机赴尼泊尔公干。专机机场在大 机场的后面。当我同李玉洁女士走进专机候机大厅时,朴 老对他的夫人说:“这两个人是一股气。”后来又听说, 朴老说:别人都是哭着走,独独季羡林是笑着走。这一句 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认为,他是十分了解我的。 现在就来分析一下我对这句话的看法。应该分两个层 次来分析:逻辑分析和思想感情分析。 先谈逻辑分析。 江淹的《恨赋》最后两句是:“自古皆有死,莫不饮 恨而吞声。”第一句话是说,死是不可避免的。对待不可 避免的事情,最聪明的办法是,以不可避视之,然后随遇 而安,甚至逆来顺受,使不可避免的危害性降至最低点。 如果对生死之类的不可避免性进行挑战,则必然遇大灾难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秦皇、汉武、唐宗等等 是典型的例子。既然非走不可,哭又有什么意义呢?反不 如笑着走,更使自己洒脱、满意、愉快。这个道理并不深 奥,一说就明白的。我想把江淹的文章改一下:既然自古 皆有死,何必饮恨而吞声呢? 总之,从逻辑上来分析,达到了上面的认识,我能笑 着走,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人不仅有逻辑,他还有思想感情。逻辑上能想 得通的,思想感情未必能接受。而且思想感情的特点是变 动不居。一时冲动,往往是靠不住的。因此,想在思想感 情上承认自己能笑着走,必须有长期的磨炼。 在这里,我想,我必须讲几句关于赵朴老的话。不是 介绍朴老这个人。“天下谁人不识君”。朴老是用不着介 绍的。我想讲的是朴老的“特异功能”。很多人都知道, 朴老一生吃素,不近女色,他有特异功能,是理所当然的 。他是虔诚的,一生不妄言。他说我会笑着走,我 是深信不疑的。 我虽然已经九十五岁,但自觉现在讨论走的问题,为 时尚早。再过十年,庶几近之。 2006年3月19日 我写我 我写我,真是一个绝妙的题目;但是,我的文章却不 一定妙,甚至很不妙。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二者亲密无间,因为实际 上是一个东西。按理说,人对自己的“我”应该是十分了 解的;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 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这在人类历史上竟成了一个 哲学上的大问题。否则古希腊哲人发出狮子吼:“要认识 你自己!”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吗? 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 明的。我经常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然而结果并 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 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P2-5 \\\\\\\\\\\\\\\\\\\\\\\\\\\\\\\" 1、季羡林亲自手书授权本,逝世十周年权威纪念文集。 2、梁文道、白岩松、金庸、林青霞、钱文忠等极力推崇的国学大师。 3、全新收录语文新课标必读篇目。 在所有名家作品中,季羡林被选入教材的作品数量居首; 季式散文,是语文中高考选篇的重要来源,可作为中小学生阅读的标准范本; 本书收录《九十抒怀》等多篇入选义务教育教材的文章。 4、历时一年,精心选编。 严格尊重并保持作品原貌,还原真实的季羡林; 对个别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之处做出修改,提升阅读体验; 精选季羡林1933-2006年创作的文章,选篇贯穿作者整个创作生涯; 收录季式散文五十一篇,细分四大主题,从记叙、随笔、议论等多个方面,讲述季羡林关于初心、处世、光阴、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5、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凡是心所向往的地方,即便穿着草鞋也要前往。 生命犹如逆行之旅,即便一叶扁舟也要向前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