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韬略/韬略平天下

魏晋南北朝韬略/韬略平天下
作者: 何德章//杨洪权//柳春新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19.68
折扣购买: 魏晋南北朝韬略/韬略平天下
ISBN: 9787540348281

作者简介

杨洪权,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职于烟台师范学院历史系,现为广州日报社主任记者,著有《神秘的预言——中国古代谶言研究》。

内容简介

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元年(196),曹操将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许县 ,把许县作为都城,曹操自任大将军,不久转任司空 。从此,汉献帝处在曹操的掌握之中,曹操也由普通 割据者一跃而成为汉朝辅政大臣,取得了对其他割据 者的政治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政治生涯 的重大转折点,那么,这个谋略是怎样实现的呢? 汉献帝是凉州军阀董卓拥立的,当关东联军起兵 讨伐董卓以后,董卓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挟持到了长 安。董卓被杀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等又控制了汉 献帝。在曹操到洛阳迎接汉献帝之前,汉献帝已由凉 州军阀手中转入“白波贼”杨奉、韩暹等的控制之下 。所谓“白波贼”,是活跃在并州地区的几股黄巾军 余部,他们活动的根据地是白波谷。“白波贼”中, 杨奉兵马最强,作战勇敢,具有很强的军事实力。 汉朝立国四百年,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根深 蒂固的。在普遍混乱的形势下,汉朝皇帝无疑是一面 “统一”的旗帜。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汉献帝 的特殊作用,比如,王朗曾建议徐州牧陶谦“求诸侯 莫如勤王”,(《三国志》卷十三)沮授曾建议冀州牧 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三 国志》卷六注引《献帝传》)相比之下,凉州军阀、 “白波贼”更以实际行动走在了控制汉献帝的前头。 曹操出生在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曹腾年少入宫, 历侍顺、冲、质、桓四帝,官至中常侍、大长秋,封 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袭爵费亭侯,历任司隶校尉 、大司农、大鸿胪等高宫,又因贿赂宦官及向官府输 钱一亿万而位至太尉,跻身东汉政权的最高统治层。 曹操凭借祖、父的显赫权势,二十岁就被荐举为孝廉 ,顺利地步入仕途。曹操的家世是与皇帝、宫廷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曹操很早就对汉献帝的价值有 深刻的认识,“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三国 志》卷十九注引《魏略》) 曹操任兖州牧时,谋臣毛玢建议他“宜奉天子以 令不臣”。曹操采纳了毛玠的建议,派遣使者到长安 上书,借机联络丁冲、钟繇、杨奉等人,要他们寻机 杀掉挟持汉献帝的李傕。丁冲等人虽然没能杀掉李催 ,但杨奉本来是李傕的部将,杨奉叛离李傕后,凉州 军阀势力削弱,汉献帝得以逃脱凉州军阀的掌握,投 身杨奉军营中。 建安元年(196),汉献帝在“白波贼”杨奉、韩 暹等的挟持下回到洛阳。曹操的旧友丁冲也在汉献帝 身边。他来信敦促曹操早定大计,谋臣荀或也为曹操 陈说天下大义、形势缓急。奉迎天子的议案,再一次 被提了出来。但是,当时曹操刚刚在许昌一带站稳脚 跟,杨奉等人兵马很强,曹操要从都城洛阳将汉献帝 “迎”至自己切实控制的许昌,并非名正言顺。如何 才能巧妙地将汉献帝夺到手中呢?这是摆在曹操面前 的现实问题。 曹操采取了利用、欺骗杨奉的策略。在整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