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安泰家族(治学续家风文质两炳焕)/岭南文化世家传记丛书

詹安泰家族(治学续家风文质两炳焕)/岭南文化世家传记丛书
作者: 黄河方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詹安泰家族(治学续家风文质两炳焕)/岭南文化世家传记丛书
ISBN: 978756235062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十岁能诗十二岁能词 学文堂具体建于哪一年,现在难以考证。有一点 可以确定的是,在詹安泰出生后,也就是1902年以后 。据詹伯慧回忆,詹安泰外出读书回来后就已经住在 学文堂,而詹安泰是于1912年在新丰启明小学毕业后 ,去饶平高等小学继续修读学业。也就是说,学文堂 建于1912年之前。 推测这个,是因为想进一步从大时代的背景上来 看当时詹家是怎样的情况。 1902至1912年,中国正处于一个风云突变的时代 。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后,清王朝的统治就风雨飘 摇、走到末路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 朝,继而又陷入军阀混战。 虽然天然的地理因素让饶北新丰一带即便在抗日 期间也能偏安一隅,但改朝换代可是大事件,尤其是 对读书人而言。更何况,近现代革命运动几乎都与客 家人有关。 宁静如桃花源般的新丰不可能对此一无所知。但 又因为远离动乱与争战,詹家的田产收入应该如往年 般,没有多大变化。所以,詹挥琼才盖得了学文堂。 虽然他自己没有入仕,但其对家国的热爱始终是可以 肯定的,并且他的内心是与时俱进的,否则就无法想 象他何以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到外面去读书,且成年 后都留在了外面。 这是一个旧式读书人对所处时代的思考与应对。 学文堂盖了四间房,詹挥琼自己一间,三个儿子 一人一间。虽然三个儿子住的时候并不多。 在这幢被乡民称为“书斋”的房子里,詹氏三兄 弟得到了父亲精心的教导。读书识字免不了,少不了 的还有呼朋引伴一起玩耍。从詹安泰描写童年的诗句 中,可以感受到那种乡间生活的宁静安逸: 笑呼逐逐邻童子,捕雀上树鱼入水。 斋中瓷缸养红鲤,鸟笼百十排廊尾。 喊上同伴去捕雀,去抓鱼。瓷缸养红鲤,廊尾有 鸟笼,看得出家中还是蛮富裕的。 詹挥琼一家虽然从润丰楼搬出来了,不过学文堂 就在旁边,仍算与族人住一起,从大的方向看,共井 而居的格局并没有改变。詹安泰呢,就是在这样一个 大家族中成长的。而从小,他就显示出对诗词的酷爱 与敏感。 十岁那年他写了一首长诗,给宗族中负有众望的 “狮球牧夫”看见了,大加称赏。过两天,“狮球牧 夫”把自己的诗稿《仙岩媵唱》两厚册交给詹安泰, 要他将来替他扬名传世。 可惜这首长诗没有留存下来。但能让族中长辈托 付自己两本厚厚的诗稿,想来带给人的震惊是相当大 的。能让人对一个孩子刮目相看,郑重相对,可见詹 安泰的才情之出众。十二岁,詹安泰开始填词,可惜 也无作品留存下来,只能从族人、亲人口中得知其时 故事。 1937年詹安泰在他第一本词集《无庵词》的自述 中写道:“余志学之年,即喜填词。风晨月夕,春雨 秋声,有触辄书,书罢旋弃……”可见其填词之早。 陈寂在《无庵词》的《题词》里说:“无庵琢词过廿 载,颠倒二白百不疑。网罗珠玉蔑不有,鞭笞精怪成 瑰辞。”陈寂对他还是相当了解的,说他“琢词过廿 载”确为实情。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