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赏中国名画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却难窥其肇端。2010年 9月,经中外专家确认,内 蒙古雅布赖手印岩画成为中国已知*古老的岩画,距 今14000至30000年间, 也是目前中国绘画*早的遗迹。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 图画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 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把握其主要特征,《 人面鱼纹图》《鹳鱼石斧图》是 早期陶绘的杰出代表。 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绘画有了 长足发展。青铜及玉器上的装 饰纹样,战国漆器上的彩绘,特别是湖南长沙楚墓出 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人 物驭龙帛画》,状物之精妙生动、线条之流畅洒脱, 昭示着中国早期绘画的较高水 平,为秦汉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是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与巩固时 期,国势强盛,民族融合, 以此为背景的绘画艺术也形成了“深沉雄大”、昂扬 向上的时代风格。秦代绘画留 存虽然较少,但1976年发现的秦都咸阳宫壁画仍使人 们领略到秦代宫廷绘画的 辉煌。并且根据秦始皇兵马俑的精湛技艺人们推测, 秦皇地宫内很可能有内容鲜 活、色彩斑斓的壁画作品。由于汉代统治者尊奉儒术 ,绘画成为政治统治和封建 教化的一种手段。汉代宫殿衙署、祠堂庙宇多有壁画 ,用以褒扬功臣、宣扬礼教。墓 室壁画、帛画、画像石及画像砖中描绘的历史故事、 生活场景、仙怪传说等内容,气 魄宏大,笔势流转,动态鲜明,展现了当时绘画艺术 的雄奇风采。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开始步人自觉时代。在这 一时期,社会动乱,群雄逐 鹿,南北纷争,民生凄苦,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朝不 保夕的内心忧惧迫使人们急 切需要心灵的安寄之所,于是佛教迅速传播,士大夫 多尚玄谈、趋向避世,人们开 始有*多的时间观照自我、抒发性情并诉诸笔端,因 而包括绘画在内的各项艺术 及其理论随之发展起来。 三国时期的曹不兴创立了佛画,他的弟子卫协在 其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东晋 时的顾恺之是人物画大家,《晋书》称他为“画*… ‘才*…‘痴*”,代表作有《女史箴 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南北朝时期, 南朝刘宋一代成就*高的画家是陆 探微,他所画人物的笔法如刀刻一般,线条运用却“ 连绵不*”,有“一笔画”之说。 中国*早的山水画家宗炳、王微也出现在刘宋时期。 梁代*杰出的画家是有着“画 龙点睛”故事的张僧繇,他以“善图寺壁”著称,创 造了号为“张家样”的佛像楷模,其 独创的只用色彩而不用墨骨的“没骨法”对唐朝画家 阎立本和吴道子影响极大。梁元 帝萧绎尤善画域外人的形貌,传世的宋代摹本《职贡 图》即为此题材的经典之作。北 朝画家中,北齐有被时人称为“画圣”的杨子华,还 有善画“曹家样,,佛像(梵像)的曹 仲达。曹仲达画的人物衣服窄紧,仿若刚从水里出来 一般,因而有“曹衣出水,,之名。 此外,遗存下来的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的北朝石 窟壁画以其独特的题材与风 格丰富着中国的绘画艺术。 有关绘画的美学理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相继出现 。东晋顾恺之建立了“传 神论”,总结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绘画理 论,标志着绘画自觉艺术的成 熟。南朝刘宋宗炳的《画山水序》及王微的《叙画》 是中国也是世界*早的关于山 水画的美学论著。齐梁时谢赫的《古画品录》概括了 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准则,并 提出传世之“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 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 移模写,它对中国绘画的创作与审美产生了深远影响 。梁隋问姚*《续画品录》, 上承谢赫,提出“心师造化”理论,成为对画家品评 的又一专著。 魏晋南北朝出现的名画大家以及诸多古典绘画理 论,使人物画与走兽画已 臻于完善,而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则远未成熟 ,尚待发展。另外,卷轴画在 这一时期已经出现,因而使得书画的收藏欣赏成为现 实。 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而 跃上高峰,无论在题材抑 或是技巧方面均取得了**成就。隋代**画家展子 虔的《游春图》,摆脱了此前 山水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幼稚阶段,是中国 山水画的一大进步。唐代绘画 艺术**繁荣,涌现出许多绘画名家。阎立本是初唐 时期*重要的画家,他的绘 画尤其以人物见长,其《历代帝王图》描绘了由汉至 隋间十三个帝王的肖像,《步辇 图》中表现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王松赞干布派来迎接 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 情景。吴道子是盛唐*杰出的画家,被后人尊称为“ 画圣”,他将狂*的用笔糅合 到人物画像中,并创造了“兰叶描”的线型,因其所 绘人物的衣袖、飘带有迎风起 舞的动态,故有“吴带当风”之名,现有《送子天王 图》(宋代摹本)为后人观瞻。善 画“绮罗人物”的张萱和周畴分别有《虢国夫人游春 图》和《簪花仕女图》等作品展 现当时贵族生活的场景。山水画在唐代获得了独立地 位,并形成两大体系:一是 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金碧山水”,他们 喜用强烈明快的色彩,创造了 一整套青绿着色的方法,画面金碧辉煌;二是以王维 为代表的“水墨山水”,他不 用色彩,将恬静淡泊的诗意展现在画面上,用墨的浓 淡自现山水的神韵,苏轼称 其画为“画中有诗”,余味无穷。此外,唐代还有鞍 马画家曹霸、韩干,画牛羊的韩 混,画花鸟鹤鹰的冯绍正、姜皎、刁光胤等人。敦煌 壁画在此时亦发展到极盛,人 物造型、布局技巧、设色敷彩都达到了**的水平。 五代十国时,社会虽再度进入裂变,但绘画创作 取得的成就却熠耀辉煌,无 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前代基础上展现了新 的面貌。人物画将**神话、 历史故事、贵族生活、乡土民风都作为表现对象,出 现了周文矩、顾闳中、贯休、石恪 等一批名家。其中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人物 造型清秀隽美,线条流利圆劲, 色彩布施浓丽,竟以孤幅横*于五代。山水画在这一 时期分化为南北两支。北方 山水画以荆浩为代表,他的画囊括唐人用笔用墨的经 验,以全景式布局表现北方 雄浑瑰丽的山河,《匡庐图》即为其传世名作。与荆 浩齐名的北方山水画家关仝, 早年师法荆浩,后形成笔简景少却气壮意长的画风, 其流传后世的作品有《山溪 待渡图》《关山行旅图》等。江南山水画则以董源和 巨然为代表。他们运用披麻皴 法与苔点相结合的画法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秀色、风 雨明晦的自然变幻,代表作 品分别有《夏山图》和《秋山问道图》。五代时,花 鸟画进人成熟阶段,出现了以西 蜀黄筌、黄居寀父子为代表的“黄家富贵”一派,和 以江南徐熙为代表的“徐家野 逸”一派,他们在题材、风格和审美情趣上存在差异 ,形成了“黄徐异体”的局面, 对后世画坛的影响经久不衰。此外,画院在此时期的 创立,为画家开辟了新的出 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左右民间绘画的观念与风尚 。 北宋建朝之初即上承五代旧制,在宫廷内设立“ 翰林书画院”,并正式将画学 列入科举之中,徽宗、高宗时期,宫廷画达到鼎盛。 宋徽宗赵佶虽身为帝王,但善工 书画,他的《芙蓉锦*图》线条优美,色彩艳丽,是 宫廷画的经典之作。随着宋代城 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创作的兴盛,描绘社会生活的风 俗画颇*画家青睐,举世闻 名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即创作于此时,此外还有 李唐的《村医图》、李嵩的《货郎 图》等名作出现。宋代大画家李公麟善画人物,能以 单纯朴素的白描形式,精准地 表现人物面貌、性格、地域、阶层等特征,现存作品 有《维摩居士像》《莲社图》和《免 胄图》等。后来的苏汉臣、梁楷也是**的人物画家 ,其中梁楷善画减笔人物,为中 国人物画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宋代山水画名家辈 出,画家们继承前代传统,在 对自然细微的观察与体验中,运用不同的笔法表现相 异的山石树木。李成的寒林平 远、范宽的峰峦浑厚、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的青 霭云霞各表千秋,令人赞叹。李 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家”,其中 马、夏二人善于利用画面空白表达画 外之旨。马远的画集中于一角,夏圭的画集中在半边 ,于是有“马一角”“夏半边”之 称。在花鸟画方面,宋代还兴起了以梅、兰、竹、菊 为代表的“四君子画”,表现文人的 节*与雅趣,成为文人画的固定题材。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