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精)

国富论(精)
作者: (英)亚当·斯密|译者:孙善春//李春长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国富论(精)
ISBN: 9787506393119

作者简介

李春长,浙江大学哲学硕士,专职翻译。

内容简介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进步,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的 运用中体现的大部分的技能、熟练度和判断力似乎都 是分工的结果。 通过研究劳动分工在某些具体制造业中所起的作 用,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它在社会一般产业中所产 生的影响。人们一般认为,在某些微不足道的制造业 中劳动分工实施得最细;可是这也许并不是因为小制 造业真的比其他更大的制造业分工更细。在那些为少 量需求做出供应的小制造业里的工人总数必定很少, 不同工作部门的工人通常可以集中到同一个厂房中, 同时受到观察者的注意。相反,大型制造业为大多数 人供应巨大的需求,每一个工作部门都雇用大量的工 人,无法被集中在同一个工厂之内,我们在同一时间 地点几乎只能看到在一个小部门中所雇用的工人。因 此,比起那些小制造业,这种制造业实际上分成了更 多的部门,而分工却不是十分明显,因此较少被人注 意。 所以我们且举一个微不足道的制造业为例,其劳 动分工常常被人注意:制针业。即便再努力,一个没 有业务经验且不会熟练使用机器(该机器之发明可能 也是劳动分工的结果)的工人,一天可能连1枚针也 造不出来,更不要说20枚了。按照这种制造业的运行 方式,不仅全部工作是一个专门的行业,而且其中大 部分部门也都分成专门的行业。一人抽丝,另一人拉 直,第三人切断,第四人削尖,第五个人磨光顶端以 便安装针头;做针头就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操作;装 针头是一项专门的业务,把针刷白、甚至将针装进纸 盒中也是一项专门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约分为18 道工序。在一些工厂,这18道工序分由18个专门工人 担任。当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道。我见过一个这 样的小厂,那里只雇用了10个人,有些人必须担任两 三道不同的工序。他们虽然很穷,必要的机器不足, 却能每天造针12磅,每磅有中等大小的针将近4000枚 。因此,10个人每天能制针4。8万枚,就是说每人每 天制针4800枚。如果他们全都独自分别工作,没有一 个人受过专门训练,那他们每人每天肯定不能制造20 枚针,或许连1枚也造不出来;这就是说,肯定不能 完成他们现在由于适当分工和各种操作的结合所能完 成的工作量的1/240,甚至连1/4800也不能完成。 在其他各种工艺和制造业中,劳动分工的效果也 总是与这种小制造业一样,尽管它们之中的许多行业 中的劳动不能如此细分,每项工序也不能简化到如此 简单的程度。但是在每一种工艺中,只要劳动采用了 分工,生产力就能取得相应的增长。各种不同行业和 职业的各自分立也是这一好处的结果。产业与生产力 的增加程度很高的国家,其各种行业的分立一般也极 其细化。在野蛮社会中一人从事的工作,在进步社会 中一般都由数人从事。在所有进步的社会,农民一般 只是农民,制造业者也只是制造业者。而为生产任何 一种完全的制造品所需要的劳动,却往往分由许多劳 动者合作完成。以麻织业和毛织业为例,从生产亚麻 和羊毛,到漂白和烫平麻布,最后到呢绒的染色和整 理都由不同的人担任。当然,农业的性质与制造业不 同,不容许做那么细致的劳动分工,也不容许将一种 工作同另一种截然分开。不可能把畜牧人的工作同谷 农的工作彻底划分,像把木匠同铁匠普遍分开那样。 纺纱工同织布工几乎总是由不同的人分担,而犁地、 耙地、播种和收获则常常由同一个人进行;每年随季 节重复着这些劳动,一个人不可能只专门从事一种劳 动。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这就是它的生产 力的提高总比不上制造业的主要原因。最富强的国家 在农业和制造业当然都优于邻国,但制造业的优越程 度必定更远超过农业。富国的土地一般都管理得较好 ,在土地上投入的费用也比较多,农业产品也与土地 面积、肥沃程度成正比。尽管生产量较大,但就比例 而言,所得也不会大大超过所花的较大劳动量和费用 。在农业方面,富国生产力虽然都比贫国生产力高一 些,但不像制造业那样悬殊。因此,如果品质相同, 富国谷物在市场上的售价一般不比贫国低廉多少。论 富裕和进步的程度,波兰远不及法国,但波兰谷物的 价格与品质同样优良的法国谷物同样低廉。法国也许 比不上英格兰,但法国出产的谷物其品质和价格却大 致和英格兰相同。然而,英格兰的谷田比法国耕种得 好,法国的谷田比波兰耕种得好。贫国的农业管理尽 管不及富国,但在品质及售价方面,贫国生产的谷物 却能在相当程度上与富国竞争。但是在制造业上这是 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富国的土壤、气候、位置都适宜 制造业的情况下,贫国就无法与之竞争。法国绸比英 格兰绸又好又便宜,就是因为至少在现在原丝进口税 很高的条件下,织绸业不十分适合于英格兰,而更适 合于法国气候。但英格兰的五金和粗毛织物却远胜于 法国。就相同品质的物品来说,英格兰货在价格上比 法国低廉许多。而波兰除了少数国家生存不可缺少的 粗糙家庭制造业外,据说几乎没有什么制造业。 劳动分工使得同样数量的人们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大大增加,这要归因于三种情况:第一,每一个工人 的熟练程度提高;第二,节约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 种工作通常损耗的时间;第三,发明了很多的机器, 便利和简化了劳动,使一个人能干许多人的活儿。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