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
作者简介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是中公教育旗下研究教师资格考试的部门,汇聚了数十位知名的辅导与研究者,本着“学员第一”的理念坚持紧扣考试自主研发。
内容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上,教师要求学生梳理状语后置句。下列语句符合要求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B.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五石之瓠》)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D.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2.教学专题阅读课,教师鼓励学生围绕“科幻”主题列举出一些符合要求的作品。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A.弗兰克·赫伯特《沙丘》 B.王小波《黄金时代》 C.刘慈欣《三体》 D.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3.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歌颂母爱的作品。下列适合的一组是(??)。 A.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泰戈尔《新月集》 B.欧·亨利《爱的牺牲》 朱自清《背影》 C.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黄景仁《别老母》 D.富尔格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 冰心《繁星》 4.学习“观察与批评”主题单元,教师要求学生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下列作品均具有社会批判性的是(??)。 A.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鲁迅《孔乙己》 B.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 吴敬梓《儒林外史》 C.老舍《骆驼祥子》 梁斌《红旗谱》 D.小仲马《茶花女》 孙犁《荷花淀》 5.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师在“赏析”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贾宝玉不满贵族阶级的生活现状但又不知道什么是更有意义的生活 B.林黛玉渴望爱情自由但又因无法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备受煎熬 C.贾迎春心存高远、才智精明,在代理主持贾府家务时展现了其才能 D.王熙凤精明能干,威重令行,巧于应酬,对权利充满了极大的欲望 6.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复习专题课上,教师组织学生搜集包含古今异义词的语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A.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C.小子何莫学夫《诗》(《论语·阳货》) D.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司马迁《屈原列传》) 7.学生在读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时,想到梅花在古诗词中常代表高洁傲岸、不同流俗的美好品格,并搜集了一些示例。下列例子适合的是(??)。 A.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C.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D.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8.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改作文并整理出所有的病句。下列没有语病的是(??)。 A.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B.无论在哪个城市,共享单车均面临着停车难、停车乱,如果没有合理的疏导,很可能“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变成了“阻挡最后五十米交通” C.国家海洋博物馆通过地球、海洋、生命、人类及相互依存共生的系统展示,揭示人海和谐的真谛,引导参观者更加热爱海洋、保护海洋和了解海洋 D.商家在智能客服技术升级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提升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避免不陷入以技术为本的误区 9.某教研组围绕《阿Q正传》《边城》展开备课研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从“喜剧的夸张笔墨”的角度分析文章的共同特点 B.可以从田园牧歌式的散文化语言的角度分析文章的共同特点 C.可以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与翠翠对天保的爱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D.可以联系《荷花淀》《小二黑结婚》等分析小说中乡土特色 10.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有关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下列教师笔记中,不正确的是(??)。 A.学习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宽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 B.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C.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对社会上出现的语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努力促进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 D.学习任务群17:跨文化专题研讨——研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增进对人类文明史上多样文化并进的事实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11.阅读《师说》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在教学新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些关于尊师重道的历史典故,但是学生并不感兴趣,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课下我突然想到,来听课的老师学生也都认识,如果我来讲讲我是如何向其他同事学习的,以我自身的经历来向学生诠释“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生应该会比较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应该会更好。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具有随机性和偶发性。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发现、捕捉、利用这些资源。当课堂上出现动态教学资源信息时,教师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辨识其价值,去伪存真,并作出教学决策:是否有用?何时使用?怎样使用?继而确认教学资源的特点,取其精华,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 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自身经历比历史典故更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应兼顾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C.教师授课时须完全按照教学设计进行,保证教学环节无缝衔接 D.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资源识别力,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 12.阅读某教师有关课外阅读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组织课外阅读,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帮助学生探索课外文学知识,进行有关阅读材料的筛选,从中挑选具有阅读价值的文学作品。开设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写作体系,使学生即便在面对陌生的题材和内容时,也能够从容分析,有效梳理,顺利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掌握更多文学知识、提升语文学习水平、改善认知思维,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下列对上述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要想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教师必须组织课外阅读 B.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课外文学,都可以作为阅读材料 C.写作体系的建立会限制学生对陌生题材和内容的处理 D.课外阅读活动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改善认知思维 13.阅读《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评课记录,按照要求答题。 李老师执教的《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入环节处理得很流畅,从对陶渊明其人、其文的介绍,自然过渡到了对“序”的学习,学生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序言。虽然看似对作者其人、其文的介绍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在整堂课中,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很有必要的。接下来的序言教学中,李老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进行了翻译,看似分析得很透彻,但以学生目前已掌握的知识来说,本堂课的序言文字浅显且注解详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或合作学习理解序言的意思,而李老师的做法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李老师秉承了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解决了生字的读音和词语的理解问题。但是,学生在理解作者的情感时中遇到了困难,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李老师通过设置一环一环的提问,将问题分解,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提问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带领学生逐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对上述评课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背景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 B.“少教多学”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教师要清楚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设计 D.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控自己的预设,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 14.阅读《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纵观全词,满是愁情,下面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抒发词人愁情的句子。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词人用口语化的语言反问“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呢?”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师:归纳得很完整。还有谁要补充? 生:“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中的“正伤心”也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伤感哀愁的句子。此外,作者说南飞的秋雁是“旧时相识”,自己曾在北方见过,借南飞的秋雁表达了重的思乡之情,渲染了冷清孤寂的黯然心境。 师:分析得很仔细。还有谁要补充?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话用了七组叠词来增强节奏感和音乐美。作者苦寻逝去的美好生活和深爱的恋人无果,只留下失落伤痛,突出了作者凄凉愁苦的心情。 师:这句话找得很准确,但是分析得还不够全面。你能再结合作者的经历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来详细分析一下吗? 生:此时作者经历了南渡之悲,国家政权崩溃,丈夫病逝,她一个人流离失所、无依无靠,作者此时“寻寻觅觅”的是曾经的美好家园,“冷冷清清”既指环境冷清也指心境清冷。“凄凄惨惨戚戚”既指心情凄凉,也是作者一生凄惨命运的总结。这三句用在开头,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基调。 师:分析得非常好。接下来请大家有感情地齐声朗读全词,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 (学生朗读) 对上述教学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作的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角度 B.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用了课堂时间,应转变教学方式 C.“知人论世”对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内容有较大的意义 D.在 《202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是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究团队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试题精心研发而成。 本书精选了2017年至2022年的10套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试题,并对每套试题做了详细解答,利于考生熟悉掌握试题结构、考点分布和相应的知识内容。 同时本书还包括根据考试试题研发的5套标准预测试卷,其难度、题型题量、考点分布等都与考试试题契合,供考生进行考试模拟训练,检验学习成果。 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始终如一的支持,本书特别推荐了图书配套课程,获取备考重点,领会答题思路,助力考生轻松备考。 《202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与教材搭配使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