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折腾的发明/听科学家讲故事

爱折腾的发明/听科学家讲故事
作者: 陶国芬//胡丽娟|主编:李瑞宏|绘画:大米原创工作空间
出版社: 浙江教育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8.25
折扣购买: 爱折腾的发明/听科学家讲故事
ISBN: 978755362327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东汉时期的皇宫里,也许你能看到一个爱动脑 筋、爱学习的小太监。每当工作之余,他总是刻苦地 读书识字。后来,这个小太监更是凭着一身学识,步 步高升,终于当上了尚方令,主管宫廷御用手工作坊 。你知道他是谁吗?哈哈,这个人就是我——蔡伦。 不是我自夸哦,对于纸的发明,我想我应该有绝 对的发言权,因为最早的书写纸就是在我手中诞生的 呢! 要知道在没有纸的年代里,阅读可是件十分困难 的事儿。当时,人们只能把字写在竹简和木牍上,再 装订成卷进行阅读。所以,如果人们出门时想要看书 ,就不得不挑上重重的一担。但即便是这样,也满足 不了好学之人的需求,他们常常会抱怨道:“怎么一 下子又把一担书给看完了呢?” 后来,也有人用绢和绫来书写,但由于造价太高 ,一般人根本用不起。那么,能不能有一种新的书写 材料,可以用来取代笨重的竹简和木牍呢?这个问题 一直困扰着我。 直到有一天,皇后邓绥因为我工作勤勉,特意派 人将一些新鲜荔枝赏赐给我。我接过荔枝,然后将红 色的荔枝壳剥去,顿时,晶莹剔透的果肉映入眼帘, 真叫人垂涎欲滴!然而,最引起我注意的却是包裹在 果肉外的一层薄薄的“絮纸”,脑海中不断闪现这样 一个念头:这种纸能不能用来书写呢? 第二天,我就去民间作坊向一位师傅了解“絮纸 ”的制作工艺。他跟我说:“制作絮纸的原料一般是 丝绵和麻,我们既要将丝绵絮进行漂洗;又要将麻株 置于水中,利用水分和细菌作用使麻株软化,从而产 生纤维。” “哇,好复杂的工序呀!那价格一定也不菲吧? ” “嗯,这是肯定的。你也知道,丝绵和麻的价格 比较昂贵。” 这可怎么办?这样的絮纸,平民百姓肯定是用不 起的,必须得找到价格便宜、货源充足的其他材料才 行。 此后,我一直为寻找原材料而四处奔波。不久, 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一天,宫里来了一位名叫黄昌的新工匠,他来自 盛产蚕丝的江南。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迫不及待地 跑到他府上。 “黄昌先生,我知道您是江南著名的造丝高手, 能否指点我一二呢?” “这位兄台,您太抬举我了,我只不过是江南一 家小作坊的工匠而已。” “黄昌先生,您太谦虚了,不瞒您说,我一直在 寻找一种方便而廉价的书写材料,不知道丝适不适合 ,相信只有您可以解答我这个疑惑。” 黄昌见我苦苦追问,就一五一十地告诉我说:“ 丝本质上就是一层很薄的纤维……” “那么,如果可以用其他有纤维的材料来代替丝 ,是不是就可以造出成本更低的纸来了呢?” “嗯,是的。” “快,快,我们快去找些有纤维的东西来吧!” 于是,我拉着黄昌,迅速找来树皮、麻叶、破布、破 渔网等,然后将它们全部倒入一口大锅中,加水炖煮 。 等到锅中的水开了,我俩合力把炖烂的东西一股 脑儿地倒入一个大石臼中,然后用木棒捣烂成浆状, 再用漂白剂漂白,最后我们将这些浆状的东西薄薄地 平铺到席子上。等它干透后,我们小心地将它揭下。 那一刻,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摆在我们面前 的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纸”吗? 我立刻拿起毛笔试着在这纸上写了几个字。“成 功了!我们终于成功了!这种纸不仅原料简单,价格 便宜,而且比原来用丝做的纸吸墨效果还要好呢!你 看,字写上去后,字迹清晰,墨迹还不容易散开。太 好了!真是太好了!”我拉着黄昌的手又跳又叫,开 心得就像一个刚吃到糖的小孩子。 公元105年,我把精心制造的纸呈献给汉和帝。 皇帝龙颜大悦,不仅嘉许了我的才能,还传令全国推 广这种造纸术。 几年后,我被封为“龙亭侯”,受命监管内廷所 藏经典书籍的校订和抄写工作,皇宫里因此形成了一 股大规模用纸的热潮。 就这样,经过大力推广,纸质书籍很快就成了传 播文化知识最主流的工具。更可喜的是,即便是贫寒 的学子也能用得起纸。 P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