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场之梦:从古罗马到20世纪,一个观念的历史
作者简介
雅各布·索尔(Jacob Soll)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历史学和会计学教授,获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硕士学位和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罗格斯大学等多所高校,曾获2005年度雅克?巴赞文化历史奖、2009年度古根海姆奖、2011年度麦克阿瑟天才奖(跨领域最高奖项之一)等奖项。《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高等教育纪事报》等报纸的定期撰稿人。
内容简介
引言 自由市场思想的新源起 自由市场”也许是人们最熟悉的经济学术语。至少自大萧条以来,它一直是美国政治话语中的一个主要词语,成为褒贬政策的有力工具。在一系列根深蒂固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裹挟下,这一经济哲学概念已是不折不扣的“罗夏测验”。只要提到自由市场,很多人就会涌出一股与其他种种个人信念相呼应的强烈情绪。 与此同时,人们对自由市场的认知却不尽相同。按照法国理性主义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Léon Walras,1834—1910)的著名论断,市场以“一般均衡”的状态运行。也就是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了一个平衡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经济体系,市场可以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调节价格和利率,保持商品稳定生产,进而创造财富。在某些情况下,自由市场可能意味着特定类型的经济自由或特权,例如享受自由贸易区的较低关税,甚或获得专有保护。如此一来,自由市场就变成了低税收和政府对经济有限干预的代名词。如今,在大多数发达工业国家,自由市场经济已同公共教育、运输、退休计划、公共卫生系统、监管机构、国家银行以及言论自由一起,被视为社会民主的基本要素。然而,对于自由市场的理解,实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于自由市场的现代定义,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观点莫过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的论述。他将自由市场定义为在经济事务中排除一切政府行为,或者从更广义的角度而言,法律不干涉“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弗里德曼提出的“反对自由市场实质上就是对自由本身缺乏信心”这一观点更是家喻户晓。自由市场在其倡导者眼中是一种无论何时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效经济增长模式。依照弗里德曼的总体构想,在理想状态下,市场将受到个人、企业和股东的欲望与选择的驱动,在不受任何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运转,对私人需求和供给做出响应。在弗里德曼看来,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市场可以确保商品的高效生产和流通,促进财富的创造与创新。 不过,近30年来,自由市场之种种却显得扑朔迷离。政治光谱上的各派领军人物为了争夺政治话语权,纷纷对正统的自由市场理论提出批评。在美国,共和党惊人地一反惯例,开始支持贸易关税;英国保守党则带领国家脱离了欧盟自由贸易区,同时增加税收和社会支出。如今,中国政府指出,世界各国必须捍卫自由贸易,解除对国际市场的管制。我们究竟如何走到了美国拥抱保守主义、中国提倡国际开放市场的局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自由市场思想的悠久历史,因为自由市场的观念在中国的兴起绝非与弗里德曼观点相悖的唯一例证。别忘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弗里德曼为美国勾画了一个理想化的自由市场愿景,而这一愿景从未实现。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中产阶级不断萎缩,而中国的中产阶级却在逐步壮大。尽管有人对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提出批评,但美国的金融和商业利益离不开低利率、联邦货币政策和国家援助。自2008年以来,美国政府已两度出手挽救金融系统和各行各业,对显然无法解释周期性市场大萧条的正统自由市场思想则避而不谈。 但弗里德曼绝非浪得虚名,他的正统自由市场论述不仅依旧受到大多数大公司董事会的青睐,也在各个商学院占据主流,其中不乏从美国政府获得巨额利润的企业和商学院。此外,他的观点仍然被美国商会奉为圭臬。因此,美国和其他实施自由经济政策的民主国家往往没能意识到,人们根本就是滥用了自由市场思想。人们期待它创造财富,促进创新,同时却又深陷放松管制、债务危机、破产、欺诈、崩溃、政府救助、垄断加剧、财富不平等和政治动荡的无尽循环。于是,人们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辙,在同样的矛盾和自我否定政策中越走越偏。鉴于当前所面临的经济挑战,值此步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关键时期,我们有必要了解“自由市场”一词的含义和历史,理解自由市场在何时有效,又在何时失灵。 1.对“免于国家干预的自由市场”理念的祛魅。 一提起自由市场,很多人就会涌出一股由种种个人信念或直觉引发的强烈情绪,如:自由市场是低税收的代名词;自由市场创造了一个平衡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经济体系;自由市场能保持商品稳定生产,进而创造财富等。 如今,自由市场已同公共教育、运输、退休计划、公共卫生系统、监管机构、国家银行以及言论自由一起,被视为社会民主的基本要素。 作者对自由市场的某些神圣性进行了辩证思考,重新思考新的经济形势下自由市场思想的意义。 2.“自由市场”的反思之作,从源头破除对既定思维的盲从。 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对美国经济进行了两次救助之后,“自由市场”思想应该重新认真评估。 针对“自由市场”思想,作者不随声附和,不迷信他人,而是从经济思想的起点——古罗马西塞罗的哲学思想开始,一步步爬梳自由市场思想是如何发展至今,又是如何成为“罗夏测验”的。 3.引导读者跳出思维定式。 提醒读者注意:西方经济学家为国家经济建设勾勒的理想化自由市场愿景从未实现。启发读者思考什么才是“好”的经济思想。 4.拒绝用经济思想褒贬政策措施。 “自由市场”一贯是人们褒贬政策措施的工具,甚至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定式。作者指出,对自由市场的理解,实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条件下,有不同的经济思想和制度。 5.借助历史故事讲述经济思想的演变。 流畅叙述加理性分析,让本来枯燥的经济思想不再难以理解。 作者兼具历史学家的叙事功底和经济学家的理性逻辑,将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的演进择开揉碎,条分缕析地为读者呈现其发展脉络和影响,指引读者既能回归历史,又能放眼未来。